贲德,男,
满族,1938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九台区,毕业于
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雷达专业,中国著名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贲德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研究部主任、副所长等。20世纪70年代,贲德作为技术负责人之一,成功主持中国第一部超远程相控阵
预警雷达的研制;80年代,作为总设计师,成功主持中国首部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体制样机的研制,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空白。2000年后,贲德作为新型体制雷达的开拓者,指导天基监视雷达团队完成天基某雷达和新一代天基某雷达预先课题研究,出版了专著《
天基监视雷达新技术》,奠定了天基监视雷达研究的理论基础。2001年,贲德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此外,贲德追踪世界先进的预警探测技术,直接指导了分布式机会阵、微波光子学技术等领域的技术攻关。
1991年,贲德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次年,他被
中国电子学会授予会士称号。2003年,他获得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纪念证书。2021年,他又获得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8年4月,贲德出生于
长春市九台区一个贫穷的家庭。他幼时爱去小学玩耍并心生向往,上小学后,他展现出过目不忘的天分,常从学校小图书室的报纸、杂志中获得乐趣。
1951年7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贲德考了第一名,被保送进入九台县第一中学初中学习。1954年9月,贲德进入
吉林市第二高中并申请到助学金,他珍惜机会,课余常在图书馆或教室看书。
1957年,他考入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1960年3月,因其学习成绩优异,未毕业就担任助教提前工作。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雷达专业。
工作经历
1963年6月,贲德被分配到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简称14所)工作。1964年,贲德到北方大山深处参与研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雷达——
相控阵雷达。1965年起,贲德开始在电子部第十四研究所担任专业组长。1969年,贲德被任命为电子部第十四研究所总体室主任。1969年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国家向14所下达研制大型远程
预警雷达(7010雷达)紧急任务并要求半月出方案,贲德仅用10天就拿出方案且经过多次完善后被上级采纳。方案制定后需当年完成一系列工作,贲德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参与了7010雷达各阶段工作并解决多项关键技术问题。
1979年底,14所交给贲德研制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的艰巨任务。虽然他对该任务了解不多,但得知是国家急需技术后他毅然承担。贲德和团队先搞清原理,开设上百课题并提出研制途径,3年解决原理问题后进行整机设计,期间克服诸多技术难题,放弃节假日休息,历经数年,贲德主持完成全机工程设计、组织加工生产并解决各类难题。1984年,贲德开始在电子部第十四研究所机载雷达部担任主任。
1991年,贲德担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四研究所副所长;同年,他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所主持的PD雷达研究成果获得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2年,贲德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他被
中国电子学会授予会士称号。1993年,他获得国防科工委光华基金奖特等奖。1997年,贲德荣获第二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的称号。
2000年,贲德开始担任电子部第十四研究所教授、科技委常委。2000年后,贲德作为新型体制雷达的开拓者,指导天基监视雷达团队完成天基某雷达和新一代天基某雷达预先课题研究,出版了专著《
天基监视雷达新技术》,奠定了天基监视雷达研究的理论基础。
2001年,贲德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2003年,他获得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纪念证书。2021年,他又获得2020年度
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21年6月,“贲德院士工作室”成功落户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签约仪式上,贲德与校长田敏共同为“贲德院士工作室”揭牌,双方就促进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高质量发展达成合作。2024年前后,贲德主要在追踪世界先进的预警探测技术,并直接指导了分布式机会阵、微波光子学技术等领域的技术攻关。
个人生活
1971年至1978年期间,贲德因长期出差在外无法照顾家庭,每年大半时间在7010雷达基地进行整架调试工作。那时孩子尚小,妻子买菜做饭时只能将孩子绑在床上,孩子哭喊也无法顾及,对此贲德深感歉疚。
人物事件
贲德出生在
长春市九台区一个贫穷的家庭。1951年7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贲德考了第一名,被保送进入九台县第一中学初中学习。九台县第一中学是当时县里最好的中学,能进入这里学习当然是每位学生梦寐以求的。但是因为离家差不多有10公里远,如果住校的话,除了学费、杂费,还要交住宿费、伙食费,父母拿不出这么多钱。小学老师来家访,力劝贲家支持孩子继续读书,并马上通过学校与九台一中联系,减免了贲德的学杂费。贲家思虑再三,决定支持孩子继续读书,但不能住宿,只能走读。当时贲德刚过13岁,毅然决定走读完成初中学业。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无论寒暑风雨,贲德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一来一回就有20公里。1954年9月,贲德进入
吉林市二中读
高中,申请到助学金。他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于是课余时间都在图书馆或教室看书。1957年,贲德如愿考上当时全国工科最强的三所高校之一 ——
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入电机系学习,开启了新的人生之路。
相控阵雷达是一种
新体制雷达,利用电控的办法改变电波发射的方向搜索目标,速度非常快,远非常规机械雷达可比。1969年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之后,国家向14所下达了研制大型远程
预警雷达(之后命名为7010雷达)的紧急任务,并要求半个月拿出方案。贲德仅用10天就拿出了方案,经过多次完善后最终被上级采纳。20世纪70年代,为研究超远程相控阵雷达,原本学
俄语的贲德从零开始逼自己学英语。他通过死记硬背字母组成及排列顺序,吃饭排队和上厕所时都在学习,仅用两个月就学会了英语,虽不会说但他已经完全能够看懂。贲德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主持和参与了7010雷达的实施方案论证、系统工程设计、分机任务确定、加工
生产组织、现场安装调试、制定试飞方案和试飞现场组织指挥,直至鉴定验收等各阶段的工作,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问题。7010雷达基地在
张家口市的一个山里,工作环境相当艰苦。经过14所全体工作人员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第一部超远程相控阵
预警雷达顺利建成,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设计预期。此后,该雷达执行了对外空目标监视、跟踪
卫星及
导弹等任务,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圆满成功。并且在1978年获得了
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获得电子部
科技成果奖特等奖。7010雷达的研制成功,促进了相控阵技术的进步,为14所掌握相控阵体制雷达奠定了技术基础。
20世纪70年代,空中作战样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一个核心变化就是,新一代战机要同时具备上视和下视超视距作战能力,可以攻击数十公里外的目标。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战机拥有“
千里眼”——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小小的机载多普勒火控雷达重量只有数百
千克,却是影响空战,乃至制空权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世纪80年代,仅有几个发达国家能够研制先进机载火控雷达。1979年,国家将机载多普勒火控雷达的研制任务交予14所,研制工作由贲德主持,贲德由此成为中国机载多普勒雷达领域的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他和同事们研究了上百个课题,搞清了脉冲多普勒的原理,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研制思路,进行了PD雷达的整机设计。
1988年8月20日,贲德带领团队在
南京大校场机场开展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调试工作。外场试验场条件艰苦,场地坑洼需自行整理且住简易平房、用浑浊水,夏天炎热
仙客来菌蝇多,冬天寒冷且机场噪声大。贲德带头克服困难住下,带领大家工作到深夜,试飞遇问题就组织研究改进,还把设备拿到高校做低气压试验苦干三天三夜。外场地空模拟试验达标后将147-1安装在
苏联老式安-24试验机上调试,贲德每次都参与试飞,期间遭遇两次险情,一次飞机发动机熄火,一次起落架卡住,最终都化险为夷,试飞工作虽有波折但仍持续推进。1989年,贲德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一举突破封锁,成功研制机载多普勒火控雷达。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147-1通过鉴定时,贲德病倒了。因最后试飞阶段长期超负荷工作,他身体受极大影响,体重骤降,抵抗力下降,患上
病毒性心肌炎。虽住院治疗但因心系工作未去疗养,之后病情反复,从1989年患病至1993年才逐步好转,应验了搞机载雷达要脱层皮的说法。
社会任职
社会活动
2015年7月17日上午,贲德院士来到
东南大学人文讲座报告厅作了主题为《我的科研人生》的报告。报告中,贲德院士介绍了雷达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以及瓦特发明雷达的过程。贲德院士总结了自己50余年的科研生涯及人生体会与同学们共勉:一是人要有好品德,品德是做人之本,是指导一个人的灵魂所在。待人要真诚、勤奋、敬业、博爱、简朴;二是干事情要有好本事,要把真本事学到手;三是要有好的身体。身体是本钱,有了好的身体才有一切。
2023年4月12日,贲德石室阳安学校参加了“石室东进花开向阳”系列活动之院士进校园活动。2024年6月18日,贲德在2024
长春市国际光电博览会上参加了Light国际会议,本次会议以“光+万物,合作共赢”为主题,聚焦国际光学、光学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前沿与热点,突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创新与应用,共同研讨光电领域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
主要论文著作
贲德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他撰写的50万字专著《
机载雷达技术》,是中国机载雷达技术领域第一部权威性专业著作。
论文
专著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贲德院士是中国机载火控雷达的研制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之一,是中国PD火控雷达领域的奠基者和学科带头人。(
金陵科技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 评)
贲德一辈子致力于让中国雷达看得更远、看得更细、看得更准,是中国机载火控雷达领域的
波特兰开拓者队和领军人。(
央视新闻 评)
贲德学风正派,谦虚谨慎,善于合作,带出了一批从事雷达研究的专业人员。(《南京当代人物大典 英才卷》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