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应答是指当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后,特异性B细胞经历活化、增殖和分化过程,最终转化为浆细胞,从而合成并释放抗体至血液中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抗原浓度需求较高,诱导潜伏期较长,抗体滴度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值得注意的是,M-抗原能够刺激产生特异性相同的多种Ig类别抗体,其中IgM通常最先出现,其滴度不高且消退较快,随后IgG逐渐增多并在IgM接近消失时达到高峰。随着时间推移,所产生的抗体亲和力也会增强。
初次应答具有如下特征:1. 需要较大浓度的抗原才能启动;2. 引起的潜伏期较长;3. 抗体滴度相对较低;4. 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此外,M-抗原可以刺激产生特异性相同但Ig类别不同的抗体,一般情况下,IgM首先出现,其滴度不高且消退较快,而IgG则稍晚出现,当IgM接近消失时,IgG达到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所产生的抗体亲和力也会随之提高。
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相比,有以下区别:1. 再次应答的潜伏期较短,约为初次应答潜伏期的一半;2. 抗体浓度上升速度更快;3. 达到
平台期的速度更快,平台更高且持续时间更长;4. 下降期更为持久,因为机体能够长时间合成抗体;5. 只需较少的抗原刺激就能引发第二次应答;6. 第二次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G,而在初次应答中主要产生IgM;7. 抗体的亲和力更高且分布均匀。
初次应答后,机体会产生大量记忆
细胞。当再次接触到抗原时,这些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大量地增殖,进而产生大量抗体。
初次应答的特点对疫苗接种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大多数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需要进行两剂或三剂的接种,尤其是对于一些免疫原性较差的疫苗或灭活疫苗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例如,实践证明,如果仅对
仔猪进行一次口蹄疫灭活疫苗接种而不进行加强免疫,常常无法取得理想的免疫效果。此外,考虑到再次应答的特点,第一次和第二次接种之间的间隔时间应该适中,不宜过长或过短。同时,免疫剂量的选择也应该适度,无需一味追求大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