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由
宋玉泉教授主持筹建。该研究所最初隶属于原
吉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系锻压教研室,尽管初期条件艰苦,但已开始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
1995年,研究所更名为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并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部分。此时,研究所拥有一间房屋,但尚未配备设备,仅有三名工作人员。1997年,随着机构调整,研究所成为吉林工业大学校直属单位,拥有不足10间的房屋和不到10人的团队。2000年,随着新
吉林大学的成立,研究所升级为院级校直属研究所。
自1996年起,在学校党委和领导的支持下,研究所遵循
宋玉泉提出的“科、教、产一体化”理念,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一理念强调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之间的有机融合。在超塑性研究领域,研究所针对拉伸、胀形、挤压等变形力学规律及其相关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1997年起,研究所获得了21项专利,其中包括9项国家发明专利。此外,还承担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科技部门的积极支持。2003年至2004年间,研究所完成了2000平方米的中试实验基地建设和1500平方米的旧房改造,投资650万元购买了设备,并设立了五个研究室和一个模具研究中心。这些举措标志着研究所第一阶段建设任务的完成。随后,研究所进入第二阶段建设,重点是建立“
科学教育产一体化”的中试基地,包括汽车连杆连续局部塑性精密成形生产线和圆柱直齿轮镦挤、胀挤复合精成形生产线。最终目标是在第三阶段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以促进
东北地区工业的振兴。
吉林大学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采用“科教产”一体化的建设模式,致力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目前,研究所共有18名在职员工,其中包括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授、1名副教授、6名讲师和1名实验师。此外,还有32名在读研究生,其中博士生12名,硕士生20名。研究所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由在读研究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