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权主义(
英语:Clericalism),亦称“
神权政治论”或“圣职者主义”,以
基督教神学为基础,主张由教会统治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学说。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在这种现象中,宗教机构的精英成员对教会成员和结构行使统治权,建立了官员和成员之间的社会区别。代表人物有5世纪的基督教思想家
奥古斯丁、13世纪的神学家
托马斯·阿奎纳等。他们认为一切权力来自
雅威,
教皇和教会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表。奥古斯丁宣称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国家,即“神国”(教会)和“俗国”(国家),“神国”高于“俗国”。
五世纪
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宣扬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国家”,即“神国”(教会)和“俗国”(国家);“神国”高于“俗国”。十三世纪
神学托马斯·阿奎那宣扬
教会法具有无上的权威,他把“支配世界的神的理性”叫做“永恒法”,认为它是自然法则的基础,是整个世界秩序的基础。教权主义作为
OD的产物,建立了教会官员和成员之间的社会区别,将前者构建为上级,将后者构建为下级。在
天主教之外,教权主义也被用来表示一些基督教教派中被任命的神职人员和非专业领袖之间的分歧。
到中世纪后期,
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成长,教会的反动活动所引起的普遍憎恨,促使反教权主义流行。特别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对宗教、教会的批判和抗议起了重大作用。在17~18世纪的
欧洲掀起了一场反封建,反
教皇与教会的
启蒙运动,在当时的
法国,由于新型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当时欧洲大陆的政治仍然是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占领统治地位。所以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斗争首先必须剥去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以便去触犯它,否定它,摧毁它。于是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而它是批判教权主义的有利斗争。
在近代和现代,教权主义者宣扬
帝国主义制度是“神的正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德国、
奥地利、
意大利等国的教权主义者曾同
法西斯主义势力相勾结。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权主义者在欧洲和
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
政党和团体,从事政治活动,维护剥削制度。近年来,关于
天主教性侵丑闻的大量辩论引发了对主教和其他领导人掩盖其领导下的神职人员的不当行为的教权主义指控。在这个词的这个应用中,教权主义已经开始意味着被任命的教会领袖——这些领袖有一个专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和平信徒之间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