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济桥位于
旌德县城下东门,俗称“下市桥”。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中期,原名“三庆”。清康熙十五年(1676)被洪水冲毁。黄济桥为四墩五孔
石拱桥,桥心桥面两边用条石横铺,桥两端各设15级石台阶,桥面两边没有石栏杆。
清康熙十五年(1676)被洪水冲垮,
黄姓遂召集众人商议,捐资生息,为复建此桥,积三十年之久,才得以实施。
康熙四十四年(1705)八月动工,次年垛成,谁知桃花水泛,损坏三垛,复修完成。第三年的
山洪暴发,损坏两垛。黄姓并不气馁,又集众资,量力劝输,勉强成就复建。
雍正三年(1725)才大功告成。记曰:“自动工之始至讫事之年,又阅二十(年),而工始竣成。顾若是之艰哉,兹移址于东西两岸居民之下……”前后一推算,从动议到圆梦整整五十年,皇帝都换了一朝。几代人修成一座桥,可见这
黄姓家族是把修桥当做家族大事来做的。
黄济桥长60.7米,宽5.8米,高7米。石砌桥面,两侧护以低石栏杆,高0.3米。五孔每孔孔净跨自东而西分别为7.4米,7.8米,9.3米,7.2米,6.6米。东西两端砌有石级踏步,桥东16级,桥西12级。
旌德县县城有一座一个家族修了五十年才大功告成的桥,这座桥叫黄济桥。那个修桥的家族姓黄。黄济桥在
驾虹桥往下游五百米处,为“三桥锁翠”姊妹桥之一。因黄济桥所在的位置是以前旌阳城的下东门,所以俗称“下市桥”。为
旌阳区十景“三桥锁翠”之一桥。属于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易名“黄济”。据清
黄梦麟《重修黄济桥记》称:“继又名黄济,何也?桥始于黄氏,原前人之意,谓垂之奕世,俾我后人,顾名思义,念是先济人利物之举,无使陨坠,遇亏损则之,遇缺陷则补之,庶几世济其美。”一言以蔽之,就是
黄姓后代子孙,都要继其祖先之志,永远尽修葺该桥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