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是
伊丽莎·希特曼执导的剧情电影,由
茜德尼·弗拉尼根、
塔莉娅·莱德主演,于2020年2月25日在德国柏林电影节上映。该片讲述了少女奥顿意外怀孕后,在
表妹陪伴下踏上堕胎之旅的故事。该片获得第70届
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影片于2020年1月24日在
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首映,并在2020年3月13日由
焦点电影公司在美国上映。影片受到评论家的广泛赞誉,赞扬弗拉尼根的表演以及希特曼的指导和剧本,尽管观众的接受程度褒贬不一。
生活在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某小镇的少女奥顿(
茜德尼·弗拉尼根饰)在家中与父母辈疏远,在学校也面临人际关系的难题。发现自己未婚怀孕以后,因为保守的宾州小镇妇产科诊所不提供、根本不认同堕胎,奥顿自行尝试了几个堕胎方法却徒劳无功。和她心灵相通的
表妹兼好友史凯乐(
塔莉娅·莱德饰)发现奥顿的异常,经过询问得知以后,二话不说陪着奥顿上
纽约找堕胎诊所。
在纽约的计划生育中心,奥顿得知自己实际上已经怀孕18周,而非之前被告知的10周。她必须在曼哈顿的诊所进行为期两天的堕胎手术,这将耗尽她的大部分资金。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后,奥顿最终完成了手术。她和斯凯勒在一家餐厅简短交谈后,乘公交车回到
宾夕法尼亚州。
该片故事灵感来自2012年
爱尔兰的一则新闻,怀孕17周的31岁女性Savita Halappanavar因流产入院,尽管其腹中胎儿已没有存活机会,但碍于爱尔兰法律规定,只要胎儿有心跳堕胎就属违法行为,因此Savita的堕胎要求被拒绝。最后,Savita因流产引发
败血症,死于医院。这个故事让
伊丽莎·希特曼开始思考,那些寻求堕胎的女性要克服多少法规和经济上的困难,才能得到堕胎的渠道。她决定用电影讲一个成长故事,并探讨这个年轻女性在未婚怀孕到堕胎的旅途中内心经过的情绪悲痛。
该片用新现实主义风格讲述了一个触及堕胎议题的青少年成长故事。影片细腻地描绘17岁女主角奥顿的性格,导演敏锐地捕捉了奥顿
惯性压抑的不知所措,在极简但自然的对白催化下,该片给人深刻的
感受力。虽然触及未婚怀孕和堕胎,该片主要还是讲述一个青少年遇到难题的成长故事,用极具政治争议的议题作陪衬,着墨在描绘长大过程遇难时心里的情绪转折,勾起观众记忆中非常私人且深刻的情绪反应。(
时光网评)
该片用四个程度
副词并列堆砌成的片名,一时间很难让人记住,但直白有力。影片在情绪表达上哀而不伤,绝望中亦能开出希望之花,比起单一的混沌、挣扎、失望和荒芜,这更符合青春的本质——于暗夜的沼泽中挣脱,偶尔也能抬头看见和煦晨光。镜像语言的处理上,也并没有过多的雕琢和装饰,个别地方甚至有些“漫不经心”,营造出了半纪录片的真实感,也更符合青春题材电影应有的天然和粗糙。(《
北京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