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白
李希白
李希白(1900-1979),出生于广东梅县丙村横石,是一位在煤炭开发领域的专业人士。他曾在上海南洋路矿大学接受教育,并在其职业生涯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连阳煤炭管理局工程师和四望嶂矿务局工程师。他的工作不仅对广东省梅县区的煤矿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他还能够通过观察地形地貌来预测地下是否有煤炭资源,并且能够分析煤层的分布情况。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李希白,原名孝先,出生并成长于丙村镇横石村的一个矿业家庭。他的父亲李百谦在当地经营着一家煤矿企业。1917年,李希白毕业于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随后前往上海南洋路矿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深造,主修矿冶专业。学成归乡后,他开始帮助父亲发展家族的煤矿业务。
职业生涯
1921年,李希白成功研发了使用木轨和木轮斗车的新型运煤系统,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1923年,他前往马来亚(现今马来西亚)从事教学工作,并创办了自己的锡矿企业。两年后,他回到家乡,在丙村北坑成立了宝藏兴煤矿公司,雇佣了约60名员工,日产量达到30余吨。此外,他还涉足其他行业,如在松口镇开设石灰厂,并在丙村茅山地区开展油桐种植的垦殖活动。
抗日战争期间,李希白致力于勘探丙村缺牙山地区的煤炭资源,并绘制了大量相关图纸,尽管最终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际开发,但这些资料对于后来的矿区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52年,由于历史问题,李希白被判入狱,但在完成刑期后获得自由,并在罗家渡继续工作。之后,他加入了连阳煤炭管理局和四望嶂矿务局,担任工程师一职。
技术创新与贡献
李希白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能够通过对地形和土壤表面特征的观察来推断地下的煤炭储量,并能精确分析煤层的方向。1953年,他在粤东行署公安处梅县白渡角慈山劳改场服役期间,负责勘测和设计白渡煤矿,并提出了使用架空索道代替人工搬运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1954年,他转至罗家渡煤矿参与勘测设计工作。此后,他被派往粤北山区,领导“富国煤矿公司”(后更名为红工矿务局)的生产矿井技术改造项目,并撰写了大量的技术培训教材,培养了一批煤炭生产和管理方面的骨干及技术人员。1957年,他还参与了四望嶂煤矿和梅隆铁路的勘察设计工作。由于他在煤炭建设领域的突出贡献,曾多次获奖,并在1959年由省公安部门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了专门介绍他的成就的展览。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也因为其专业技术而受到重视,经常被邀请指导和支持当地的煤炭开采工作。他深入各乡镇,尤其是丙村镇的矿山,详细调查了地质资源和煤层构造,绘制了大量设计图,为梅县区的煤矿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去世
1979年,李希白因病去世,享年80岁。
参考资料
李希白.中文百科全書.2024-09-0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职业生涯
技术创新与贡献
去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