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祥,男,1955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黑龙江省讷河县人,1988年7月长春地理研究所硕士毕业,留所工作。先后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所经济地理研究室副主任、科研处副处长、科研处长、所长助理,副所长等职。2003年调入东北师大城市与
环境科学学院。现任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社会任职
1、省政协委员;
3、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
5、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6、国际地圈
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工作组委员。
科研方向
宋玉祥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研究,尤其以
东北地区区域经济研究为重点,侧重区域发展研究、区域资源型城市研究和区域人地关系研究。对东北的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布局,区域农业与区域生态环境等开展了长期的研究。
科研项目
1.
兴安盟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1993-1995,中科院重点项目,经费8万元,主持人
2.乡镇企业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993-1996,
中国科学院星重点项目,主持人
3.安古河道百万亩综合开发预研究,1995-1996,省计委项目,参加
4.大安古河道万亩实验区综合开发实验研,995-1996,省计委项目,参加
5.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研究,1996-2000,中科院重大项目,经费420万元,担任项目第二主持人,后期任主持人。
6.
吉林省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区(新荒),1997-2000,省科委与农发办重大项目,经费85万元,项目主持人。
7.东北危急矿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及生态重建研究,1997-2000,中科院重点项目,经费20万元,第二主持人
8.建设
东北地区稳定商品粮基地的农业技术集成与高新技术研究,1998-2001,中科院重点项目,经费400万元,课题副主持人
9.东北地区科普旅游规划研究,2001年,科技部项目,副主持人
10.东北地区100年LUCC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2001-2004,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方向项目,经费600万元,担任首席科学家。
11.东北地区100年LUCC区域分析研究,2003-2004,横向课题,经费5万元,课题主持人。
12.信息东北部门经济课题,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211工程项目,2003-2005,三级课题主持人。
13.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研究,200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前期招标课题(ZBKT009),主持人。
14.
吉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研究,2005,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重点调研课题,主持人。
15.人文地理专题研究,2005,东北师大4+2硕士教材,专题负责人。
咨询报告
1、《对生态省建设中的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的建议案》的报告,宋玉祥执笔,吉政协发【2003】6号,3003年10月14日通过
2、吉林省西部“三化”现状与防治对策,吉林省政协九届四次常委会发言,3003年10月14日通过
科研成果
宋玉祥主持或参加主持十余项科研项目(课题)。近年来主持完成或在研的主要项目有:“
东北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研究”(1996-2000),中科院重大项目,经费420万元,项目主持人;“
吉林省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区(新荒试区)”(1997-2000),省科委与农发办重大项目,经费85万元,项目主持人;“东北危急矿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及生态重建研究”(1997-2000),中科院重点项目,主持人之一;“东北地区科普旅游规划研究”(2001),科技部项目,课题主持人;“东北地区100年LUCC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2001-2004),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方向项目,经费600万元,调入前担任首席科学家;“东北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研究”(2004),国家发改委项目,项目主持人。
宋玉祥发表论文30余篇。代表论文有:《
东北地区煤矿城市发展与布局研究》,(
地理科学,1991,No.1(Vol.11))、抚顺煤矿区域工业化过程的社会背景和劳动力因素研究,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保育与绿色社区建设,(地理科学,2002,No.5(Vol.22))等。主编《
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研究》(2)、《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4),《东北地区科普旅游规划研究》(副主编)等专著,参加编写《区域发展战略理论。方法。实践》、《城市建设
经济学》等专著。
论文目录
1.华夏第二长城——
金界壕遗址 1995.10,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5.10;
2.抚顺煤矿区域工业化过程的社会背景和劳动力因素研究1995.9
地理科学;
3.《城市建设经济学》1995.10,建筑出版社,1995;
4.黑龙江干流梯级开发对右岸港口城镇与边贸口岸布局影响研究,1996.6《黑龙江干流梯级开发对右岸影响》文集,吉林科技出版社,1996;
5.
黑龙江省干流梯级开发对右岸地区产业结构局影响研究,1996.6,黑龙江干流梯级开发对右岸影响》文集,吉林科技出版社,1996;
6.
大兴安岭明珠——
阿尔山市,1996.9,地理知识,1996.9;
8.生态城市与
长春市生态化方向,1996.3,长春建设,1996.1;
9.《拉姆萨尔公约》与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1997.12地理科学1997(增);
10.湿地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997.12,地理科学1997(增);
11.《中国大都市的空间扩展》1998.5,中国科大出版社;
12.《
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研究》,1998.5,科学出版社;
13.黑土地上科技花,1999.5,《
科学新闻》周刊,1999,No.10;
14.立法与治理并重,改善
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荒漠化2000.4,农村生态环境,2000年2期16卷;
15.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科普旅游,2000.8,探索与实践,2000,No.1(Vol.45);
16.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现状与对策,2000.10吉林省首届学术年会文集,吉林科技出版社,2000年;
17.《
东北地区科普旅游规划研究》,2001.4,科学出版社;
18.吉林省西部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2000.11东北师大学报(专辑),2000.11;
19.
吉林省西部草地盐碱化治理对策研究,2001.11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年4期17卷;
20.《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2002.1,科学出版社;
21.城乡结合部交通优化机制及其规划设想,2002.1,城市,2002,No.1(Vol.54);
22.
东北地区开展沼泽科普旅游可行性研究,2002.3,国土开发与整治,2002,No.1(Vol.12);
23.城乡结合部问题与对策,2002.3,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No.3);
24.Study on the optimum pattern of Daqing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2002.9 Chinese geographical cience, 2002,No.3(Vol.12);
25.农恳小城镇发展限制性因素分析——以
黑龙江垦区为例,2002.10,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5期9卷;
26.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保育与绿色社区建设,2002.10,
地理科学,2002,No.5(Vol.22);
27.湖南山洪灾害成因及其治理对策,2003.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年,第4期;
28.新型工业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振,2003.12,“中国东北论坛”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9.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2004.2,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1期(第14卷);
30.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城市化问题与对策,2004.6,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第2期;
31.东北区域发展报告,2004.11,科学出版社;
32.20世纪以来
东北地区现代城市崛起及其历史作用,2005.2,地理研究,2005,No.1(Vol.24);
33.
清代东北地区土地开发极其动因分析,2005.2,
地理科学,2005,No.1(Vol.25);
34.世界玉米生产及
美国的玉米带,2005.2,地理教学,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