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
石斑鱼(
学名:Epinephelus flavocaeruleus),又名蓝黄石斑鱼,是
鲈形目鲈亚目鮨科石斑鱼属的一种鱼类,属于礁区鱼类。
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小犬齿或无,两侧齿细尖,下颌约2-4列。鳃耙数6-8 15-17。前鳃盖骨后缘具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3扁棘。体被细小
栉鳞;侧线鳞孔数49-75;纵列鳞数92-135。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无缺刻,具硬棘XI,软条15-17;臀鳍硬棘III枚,软条8;腹鳍腹位,末端延伸不及
肛门开口;
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但短于后
眼眶长;
尾鳍圆形。体呈浅橘红色,具有六条
栗色横带;背鳍硬棘间膜之先端具黑色之三角形斑;棘之顶端处,有时具淡黄或白色斑;背鳍软条部、臀鳍、尾鳍有时具淡黄之后缘。黄鳍石斑鱼的体型中等,通常平均大小约为45厘米,身体深而扁平,标准长度为其深度的2.3至2.7倍。鳃盖骨呈次角状,角上有放大的锯齿。鳃盖的上缘是直的或稍微凸起的。背鳍有9根棘和16-17根软条,而臀鳍有3根棘和8根软条,背鳍棘之间没有裂缝。尾鳍呈截形。头部和身体呈深蓝紫色至深灰蓝色,有时会有淡蓝色斑点,而鳍和颚部呈明亮的黄色。在一些鱼类中,
尾鳍的角落、背鳍和臀鳍的软条部分边缘以及腹鳍的尖端呈黑色。随着鱼类的生长,黄色会褪去,较大的成年鱼通常呈深灰色、深蓝色、紫色、红褐色或近乎黑色。
黄鳍石斑鱼最早是由
法国博物学家贝尔纳·拉塞佩德(1756-1825)于1802年正式描述为Holocentrus flavocaeruleus,类型产地为
毛里求斯。在留尼汪,黄鳍
石斑鱼属是混合石斑鱼
渔业的一部分。在
马尔代夫,它被捕捞出口到香港的活珊瑚礁鱼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