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治平二年改福胜院,明洪武初改福胜讲寺。干隆八年(公元1743年),僧明显重建,改为现在的名称:
福胜寺。
史料记载,
福胜寺曾屡毁屡建。到1930年,全寺前后共有三楹及左右两厢庑楼,并炊事房等共有房屋四十间。佛寺虽为净地,但也宗派林立。民国初年,僧雪坤建西首廊房五间,其圆寂后,村人聘外地僧灵透为住持。嗣后寺分东西两房:雪坤徒若辉及原有僧众月光、则光等为东房,灵透及其徒众维贤等为西房。
头山门称崇礼门。进山门即天王殿。正门额书“福胜寺”三字。中座南向塑
弥勒佛。神有楹联书:
北向塑韦陀像。两旁乃四大金刚。高六丈。大可二人合围。右室供雷祖像。左室为
送子观音像。神龛有楹联书:
北向门额上书‘海天’二字。中栋为
大雄宝殿,殿前置暮鼓晨钟;殿正中塑有释迦如来佛,前悬长明灯,两旁为
十八罗汉。如来佛屏后为千佛阁,有上下九重天,两侧为速报司。塑明
员外郎杨继盛,忠烈祠,塑宋
岳飞及
文天祥并明史阁部。后栋为方丈,共七间二弄。楼房中为享堂,上有兜率阁、藏经楼、以及水陆功德堂。两厢庑楼各五间,与后栋相连接。西厢庑楼于一九二一年为住持僧灵透修建,东厢为若辉募建。后栋东侧有炊事房四间,有迦蓝监斋神龛。东厢后古有精舍,其额曰“龙光退隐”,为住持长老之菟裘(退休后疗养之所),旁有古井。
49年后寺院遭严重破坏,僧若辉不明原因发狂后竟投水而死。十年浩劫时被拆毁,大多数木材料运送到尚桥建乡政府。遗弃的石柱也许会永远地铭记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