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棘龙
蜥臀目
简棘龙(学名:Haplocanthosaurus)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蜥脚下目恐龙,主要分布在现在的美国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简棘龙的化石距今约1亿5500万年至1亿5200万年前,属于蜥臀目。目前已知的简棘龙包含两个种,原简棘龙(H. priscus)和H. delfsi,但这两种都是基于不完整的化石骨骼,缺乏头颅骨。
形态特征
简棘龙是莫里森族中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之一。虽然一些莫里森蜥脚类恐龙的长度可达 20 米以上(或超过 66 英尺),但哈普棘龙较小,总长可达 14.8 米(49 英尺),估计重量为 12.8 公吨(14.1 短吨)。
简棘龙由许多元素组成,其中大部分是椎骨。在雷龙属圆顶龙属鲸目龙和哈普棘龙属的中部和颈部尾部,前关节内椎板通过垂直中线椎板与神经管根部分开。在最后几个尾部和最靠颅的背侧,前骨板的外侧边缘变宽且变粗糙。Hatcher (1901) 将其解释为形成了肩骨悬挂的肌肉附着区域。
背腹细长的椭圆形轮廓是单脊龙的特征,只有圆顶龙也拥有它们。在半棘龙和圆顶龙中也发现了在颅外侧缘上保留为椭圆形小面的旁骺以及融合的棘 1-3 。
鲸龙标本OUMNH J13695 的每个侧面都有一个低水平脊,形成一个略呈六角形的横截面,这一特征也出​​现在鲸龙、单棘龙的前尾节和峨梅龙的第 15-30 尾节上。此外,每个关节面周围的区域变平,形成“斜角”外观,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半棘龙属和鲸龙中。
分布范围
简棘龙的化石主要发现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简棘龙与西龙属、原雷龙、异特龙的化石都发现于莫里逊组的最下层。
生活习性
侏罗纪植食恐龙。
主要变种
简棘龙包含两个种:原简棘龙(H. priscus)、H. delfsi,都只发现不完整的化石,都是部份骨骼,缺乏头颅骨。第一个化石是由一个名为Edwin Delfs的学生发现的,发现于科罗拉多州的莫里逊组。简棘龙与西龙、原雷龙、异特龙的化石都发现于莫里逊组的最下层。
简棘龙最初被认为类似鲸龙,而被归类于鲸龙科。在1999年,何塞·波拿巴(José Bonaparte)提出简棘龙有许多独特特征,因此将简棘龙归类于简棘龙科(Haplocanthosauridae),只包含简棘龙属。
就系统发生学研究,仍无法确定简棘龙与其他蜥脚类恐龙的演化关系。版本包含:比新蜥脚类还原始的物种、原始大鼻龙类恐龙,与圆顶龙属腕龙科的祖先是近亲、原始梁龙超科,较其中的雷巴齐斯龙科原始。
标本
目前已经发现四个简棘龙的化石,发现于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三个属于原简棘龙,一个属于H. delfsi,都缺乏头颅骨。其中只有H. delfsi的标本是成年个体,也是最完整的标本。在克里夫兰自然史博物馆有一个H. delfsi的骨架模型,采尾巴拖曳在地面的姿势,头骨则是参考其他蜥脚下目而建立的。莫里逊组的简棘龙化石,发现于第1、第2、以及第4地层带。
命名
在1903年,约翰·贝尔·海彻尔(John Bell Hatcher)将Edwin Delfs发现的化石,命名为新属简棘龙(Haplocanthus),意为“单一的棘”,意指每节脊椎的单一神经棘;模式种是原简棘龙(H. priscus)。就在在同一年,海彻尔发现棘鱼纲的一属已使用这个名称,因此将简棘龙的属名从Haplocanthus改为Haplocanthosaurus,意为“具有单棘的蜥蜴”。
但实际上,这个由路易士·阿格西(Louis Agassiz)在1845年命名的棘鱼类,属名是Haplacanthus,而非Haplocanthus,所以并没有命名优先权的问题。长期以来,简棘龙的两个属名共同存在。直到近年,国际动物命名委员会作出决议,正式将简棘龙的属名从Haplocanthus改为Haplocanthosaurus。
简棘龙的第二个种是戴氏简棘龙(H. delfsi),是在1988年由J.S. McIntosh与M. Williams叙述、命名;种名是以发现首个简棘龙化石的Edwin Delfs为名。
分类
Haplocanthosaurus priscus最初被John Bell Hatcher于 1903 年命名为Haplocanthus priscus。在他最初的描述后不久,Hatcher 开始相信Haplocanthus这个名字已经被用于棘皮鱼属(Haplacanthus,由Louis Agassiz于 1845 年命名),并被命名为 Haplocanthus priscus。从而全神贯注。1903 年晚些时候,哈切尔对他的蜥脚类恐龙进行了重新分类,并给它起了新名字Haplocanthosaurus。然而,这个名字在技术上根本没有被关注,因为拼写有所不同:这种鱼被命名为Hapl a canthus,而不是Hapl o canthus。虽然从技术上来说, Haplocanthus仍然是这种恐龙的有效名称,但直到Haplocanthosaurus这个名字在科学文献中被固定多年后,哈彻的错误才被注意到。当错误最终被发现时,一份请愿书被发送到ICZN (动物界学名管理机构),ICZN 正式放弃了Haplocanthosaurus这个名称,并宣布Haplocanthosaurus为正式名称(ICZN Opinion #1633)。
何塞·波拿巴最初被描述为“鲸龙科”, 1999 年,何塞·波拿巴认为半棘龙与其他蜥脚类恐龙有足够的差异,因此有必要拥有一个单独的科——半棘龙科。
系统发育研究未能明确阐明单脊龙的确切关系。各种研究发现它比新蜥脚类动物更原始,是一种原始的宏龙类动物(与圆顶龙属腕龙科等更高级形式的祖先有关),或一种非常原始的梁龙科动物,与梁龙关系更密切。比泰坦巨龙类更原始,但比雷巴奇龙科更原始。
2005 年,达伦·奈什 (Darren Naish)和迈克·泰勒 (Mike Taylor)回顾了他们在梁龙科系统发育研究中提出的异齿龙的各种立场。他们发现它可能是一种非新蜥脚类真蜥脚类动物、一种基础巨蜥属或一种基础梁龙科动物。2011年,惠特洛克的一项分析发现,单脊龙是梁龙总科的最基础成员,也是泰勒和奈什的第三种潜力。2015年,发表了一份标本级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半棘龙是一种已证实的梁龙科,要么非常基础,要么比雷巴奇龙科更衍生。它们的隐含权重分支图如下所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主要变种
标本
命名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