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和店窑址
位于河南汝州市的宋代汝瓷窑址
严和店窑址,位于汝州市,是宋代时期汝瓷的古窑址之一。始烧于北宋早期,北宋晚期达到鼎盛,元代时仍在生产。严和店窑址是继五代十国越窑青瓷之后,北宋中原地区最大的青瓷制瓷中心,被陶瓷界誉为“青瓷之都,青瓷之鉴”。发掘面积达250平方米,清理出土窑炉4个,作坊1处。该窑址产品主要为民窑,有少数类官窑产品,是研究汝民瓷向汝官瓷转化的重要证据之一。严和店窑址的发现,在我国陶瓷史上举足轻重,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1963年,严和店汝窑遗址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全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窑址介绍
严和店窑址,位于汝州市,是宋代时期汝瓷的古窑址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和店的名字就和瓷器有关,古时此地窑业兴隆,瓷器在这里验货出山,所以称“验货店”,后逐渐演变成严和店;还有一个说法是,由于一个叫严和的人在此开店,所以称“严和店”。
多次发掘
1953年,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在河南省境内调查时发现了严和店窑址,并认为此处是北宋时期中原地区最大的青瓷制瓷中心。1958年3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严和店附近的大堰头窑址进行了发掘。1963年6月30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严和店窑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严和店窑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1989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研究生班学员在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定该窑址是一处制瓷精良的宋代青瓷窑址。
多次考古,发掘面积达250平方米,清理出土窑炉4个,作坊1处。根据发掘结果,初步断定该窑址是一处北宋、金元两个时期在此烧制青瓷器皿的场所。遗址文化层堆积一般厚度为1.5-2米。第一层厚0.1-0.7米,土质松软,呈浅灰色,内涵丰富,遗物主要出现在这一层内,计有碗、盘、盏、罐、尊、瓶等瓷器;窑具有匣钵、垫饼、支柱、垫圈以及窑顶塌下来的梯形砖、建窑时用的残破废砖、烧土块和“元丰通宝”“嘉元宝”钱币等。该层出土的器物,种类繁多,制作讲究,釉色润泽,注重装饰,富丽清新,反映了北宋晚期窑处于鼎盛阶段,也是临汝窑工艺的黄金时代;第二层出土物与第一层有所区别,不仅釉色纯净,花卉种类增多,除印花外,还有刻花图案,且多保留碗铭,足见当时各窑竞争之境况,时间应属于北宋中期
198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在此进行发掘,揭露面积50平方米。198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又在窑址中部进行发掘,揭露面积为400平方米。共发现宋代窑炉4座,澄泥池作坊一座,元代窑炉2座,产印花、刻花青瓷,器形为折沿碗、斗笠碗等,花纹图案有海水游鱼、波纹海螺、团菊、六分式折枝花、缠枝花、牡丹等,少部分碗的内底花纹中间有章、吴、童等方形章块。器物胎质薄,质地紧密,施釉均匀,器形灵巧。产品多为民窑,有少数类官窑产品。是研究汝民瓷向汝官瓷转化的重要证据之一。汝瓷,始于唐朝中期、盛于北宋微宗年间、绝于金,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宋徽宗皇帝亲派内臣肖服前来汝州市专为宫廷监制烧造瓷器。顿时,汝河南北两岸上下,尤其是蟒川严和店一带热闹起来,处处窑群林立,烟雾缭绕,形成“七十二座窑”之说,尽管往严和店山陡坡长路途难走,但是天天是车来人往,络绎不绝。大量的汝瓷精品如、炉、尊、洗等要送往京师汴梁。这里的一个老者说:“严和”同音“验货”,严和店就是当时宋代验收货物的地方,是人们日久喊转而矣。时间长了,聚此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了,就逐渐发展成为严和店村落了。可是,还有人说严和是人名当时这里的汝瓷是由严和在这里烧造的,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窑炉完整
严和店发现的4座窑炉,有的结构保存得比较完整,有的残破严重。其形制基本一样,结构为马蹄形半倒焰馒头形,有通风道、火门、火膛、窑室、吸烟孔、烟囱、望火孔几部分组成,由前向后依次连成一座完整的窑体。窑炉为半地穴式,普遍采用耐火坯垒砌。窑室的两侧和后壁涂抹有厚0.5厘米的耐火泥,烧成赤红色。窑顶的梯形砖用耐火泥烧成。其各部结构如下:
通风道:口向南,呈长方形筒状,长2.7米,宽0.2米,口部呈喇叭形,宽0.3米,口部中间砌立有立砖,将口部分成两个吸烟孔,以便将口外风力吸入火门,着火易燃。
火门:前连通风道,后接火膛,长0.5米,宽0.15米。
火膛:是燃火的地方,前连火门,后与挡火墙毗连,呈长方形。长1.1米,宽0.3米,深0.7米。顶部是完整的青砖,纵排有4个立形砖。间距宽有4厘米的眼孔以便上部燃柴,下部容灰。
窑室:位于窑基的中部,整体为马蹄形状,长2米,直宽3.1米。窑的底部呈南高北低慢坡形,并于底部铺一层厚3厘米的小粒白石子和粗沙子。
吸烟孔:在窑室的后壁有对称8个吸烟孔。烟孔高0.5米,间距0.1-0.2米,以便火烟均匀地吸入烟囱内。
烟囱:呈方形筒状,长、宽各0.7~0.8米,残高0.8米,四壁利用废砖砌垒,向上有内敛趋势。
望火孔:位于窑的后壁上中部,砌有望火时开关的闸门,闸门呈方形,长、宽各0.2米。
评估时省级专家认为,严和店窑炉遗址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次重大发现,使后人对汝窑窑炉的构造、烧造方法、工艺流程以及特点有了更多认识。
通过发掘可以确定,严和店窑址始烧于北宋早期,北宋晚期达到鼎盛,元代时仍在生产,该窑址是继五代十国越窑青瓷之后,北宋中原地区最大的青瓷制瓷中心。
瓷器精美
据市文物局文物工作队队长孙清远介绍,严和店窑址的瓷器均为典型的汝窑产品,包括青釉瓷碗、罐、瓶、盘、尊、炉、器盖、化妆盒、碟、斗笠碗、瓜棱罐、灯、盏等。器皿造型端庄秀丽,古朴典雅。该窑址产品主要以炊具为主,装饰品较少;胎色为香灰色,胎质坚密,胎釉之间均饰一层酱褐色护胎釉,下面遍布斑斑小点,犹如俊梨之皮;釉面隐纹纵横,恰似蟹过留痕;有些釉面呈细碎规则的冰裂纹,构成芝麻花形图案,这就是稀有的“鸭梨毛蟹爪莲、芝麻花”效果。该窑址所用土质细腻,药釉深厚,明亮透底,故有“汁水莹泽,堆釉如脂,含水欲滴,其釉厚而声如,明亮而不刺目”之誉。其釉下纹饰有刻花、划花、印花3种,多以花卉、海水游鱼、鸟纲为题材。其花卉可分为缠枝花卉、折枝花卉、团菊纹、菊瓣纹,线条流畅生动,极富生趣。禽鸟纹有水鸭卧莲、鸳鸯戏水等。画面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无论刻花、划花、印花,均有清新流畅之感。
严和店窑址出土的青瓷借鉴了南方越窑的釉色,继承了定窑的印花艺术,同时吸收了相州窑的釉下刻、划工艺,创造了青瓷印花的独特风格,包含了中原地区北方青瓷印花技术的概貌,同时谱写了北方青瓷印花工艺新的篇章,像“佛塔秋菊”、“盛夏竹叶”、“白莲出水”、“鱼鸭游戏”、“牡丹莲花”、“莲生贵子”等独具匠心的印花表现手法,至今仍为制瓷业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严和店窑址出土瓷器上还刻印有工匠的姓氏以作为碗铭,这些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做工精细,胎质坚密,釉层蕴润,釉色光泽鲜丽柔和、清雅素净,是严和店窑址所出产品中的上品,很可能是专供当时汴京皇室贵族而专门生产的御瓷或贡瓷,如果得到证实,对于汝窑的出现和发展有着直接的渊源和承袭关系,为研究北宋汝窑、北宋官窑的振兴将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青瓷之都
严和店窑址的发现,在我国陶瓷史上举足轻重,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陶瓷界称之为“青瓷之都,青瓷之鉴”,是北宋中原地区所有窑口产品质量最好的青瓷产品,其釉色淡雅,蕴润如玉,品种繁多,图案生动,线条流畅,做工精湛,技艺卓绝。
今年5月,在严和店窑址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6名省级考古专家曾评估该窑址所达到烧造技术为北宋时期汝官窑的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
市文物局办公室主任米柯莱认为,官窑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民窑的烧造技艺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整个产业相当繁荣后,官方在民窑间选拔优秀工匠、另选窑址修建而成的。官窑的工匠应该是民窑中各工艺流程的优秀工匠所组成的最佳阵容。同样是因为官方背景,官窑还可以不考虑成本因素,把窑址选在远离原料产地的城区,如张公巷等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窑址介绍
多次发掘
窑炉完整
瓷器精美
青瓷之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