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桥,又名屯溪老大桥,位于
屯溪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批准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嘉靖15年(1536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毁,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长133米,宽15米,为六墩七孔石质
拱桥,是安徽省现存的长度排在前20位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古
石拱桥之一。
2020年7月7日,镇海桥被洪水冲垮。同年7月19日,
黄山市公布镇海桥散落构件、石料打捞工作方案,将在气候、水文条件允许时开展打捞,探明沉水构件、石料等散落区域,做到应收尽收。8月,镇海桥散落构件、石料打捞工作启动。8月25日,黄山市中心城区镇海桥下的新安江河道,经过持续14天的紧张作业,6个桥墩所处区域及附近区域的石料构件已打捞结束,6个桥墩的墩基(底座)清晰展现,并暂时保留不拆。8月31日,镇海桥构件打捞结束。11月12日,镇海桥修缮工程正式启动,修缮工程将尽最大可能保存原有历史信息,尽量保持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工程预计于2021年12月完工。
镇海桥为六墩七孔
石拱桥,长133米,两端引桥各15米,宽6米,高10米,拱洞跨度13米——15米不等。上部为等截面实腹式石拱,下部为浆砌条石重力式墩台。桥墩成
等腰三角形,上水头的分水头石尖翘起,造成船头状,石墩背部为龟背纹,仿佛六只石龟驮着桥梁。
拱脚、拱圈均用褐红麻条石交错砌筑。石料以糯米稀、
猕猴桃藤汁加
砂浆胶结。中洞有“禁止取鱼”四楷书。桥面桥栏以茶园石铺设,桥栏纵向条石两头凿阴阳榫,互为衔接;上下联结处凿
凤蝶总科形卯样,又用铁梢卡锁,形成整体。因此,桥身质地坚实,气势雄浑。
桥上原有亭,两端有飞檐五脊虎殿顶建筑。桥东临街处建有高大拱门,上悬“镇海桥”三字金匾。解放前,桥亭、拱门均已拆除。建国后通行汽车,两头引桥石阶升高填平改建沥青路面,现禁止机动车上桥通行。
镇海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相传是
隆阜财主戴时亮为嫁女儿独资建造。清康熙初年水毁,由程子谦捐资670万贯,费时两年建成,通行17年又被水毁,程子谦说:“桥之不固,是我之过也。”遂以独资复建,桥未成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程岳,时任广西清吏司、
员外郎,为继承父志,终于把桥建成。镇海桥边旧有“屯浦”之称。桥东的华山脚和八家栈子,是屯溪街市的发祥地,也是垂杨夹岸、几处楼台的繁华水口。
1934年5月,著名作家郁达夫浪游到
屯溪区,曾在
新安江边夜泊。尽管当时屯溪遭土匪朱老五火烧后,墙倒屋摧,尚未恢复元气,诗人仍以极大的热情赞美她。他“斜倚着枕头,合着船篷上的雨韵,在朦胧的梦里”写下了游记《夜泊屯溪记》,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
扬州市”。
2020年7月7日上午近10时许,
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镇海桥(屯溪老大桥)被山洪冲毁。
2020年9月8日,屯溪镇海桥修复项目计划书已通过专家论证,国家文物局已原则同意屯溪镇海桥修复项目的立项工作。10月,屯溪镇海桥修复工程完成招标。11月12日,镇海桥修缮工程正式启动,修缮工程将尽最大可能保存原有历史信息,尽量保持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工程预计于2021年12月完工。12月10日,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第一根工程桩开始施工。
2021年9月13日,屯溪镇海桥修缮项目施工过去300来天,屯溪黎阳往
屯溪老街方向的三个桥墩之间的拱券及接连设施的施工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