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镇位于
大悟县境内西南角,地处大别山西段,北与
阳平镇毗邻,东与新城镇、夏店镇相连,西与
广水市杨寨镇、
孝昌县王店镇接壤,南与孝昌县
小河镇交界。总面积163平方千米,总人口32899人(第六次人口普查)。
发源于
河南省的河流经大悟县西部,将芳畈镇分割为东大西小的两部分。
山西省群山连绵,河西多为丘陵。总耕地面积32949亩,水田24709亩,旱地8239亩。
辖1个居委会和20个村委会,分别是:芳兴社区、芳畈、吴河、新屋、新胜、大塘、余坡、东升、徐楼、新建、严冲、滕冲、五四、竹林、戴湾、中冲、滚河、赵河、胜利、大悟山、白果树湾。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芳畈,原名“芳佳畈”,因地处南北驿路之冲。明末清初始有黄樊二姓在此卖茶开店,逐步形成集市,故名“黄樊”,后转音“芳贩”。亦说这里盛产
玉皇李,果味香甜,曾敬献于
朱厚熜,受其赞赏,即以“
中国李遍地,满吸芳香”易名“芳畈”。
芳畈原属
孝感市管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于鄂豫边界“形势重要、距城远、控制不便”、“政令不及”,
国民政府析
湖北省孝感、
黄陂区、
红安县三县及
罗山县,以二省四县之边陲地带,设立礼山县。芳畈由孝感县划归礼山县管辖。
1952年9月10日,礼山县改名
大悟县。1987年,芳畈公社改为芳畈镇。
构建
礼山县建置前,芳畈属孝感县。建县后属二区,后设义善乡。解放后,属六区。1955年改称先锋乡,属环城区。1958年,成立先锋人民公社。1961年更名芳畈区。1975年改为大悟人民公社,1981年复名芳畈公社。1987年9月,设芳畈镇。辖戴湾、五四、
腾冲市、徐楼、东升、竹林、中冲、大塘、赵河、余坡、芳吸、吴河、新胜、新屋、大悟山、
银杏苗木、滚河、新建、严冲、胜利20个村,266个村民小组。共6382户,30619人。其中。农业6072户,28316人。
自然资源
芳畈镇拥用丰富的矿产和地材资源,特别是磷、金、
花岗石等矿产资源蕴藏量大,品位高,
国有大型企业黄麦岭磷化公司位居该镇境内。目前该镇发展各类工矿企业37家,其中
磷矿开采、加工企业10家,固定投资400余万元,年产量10万余吨,产值200余万元;大型
砾石厂13家,采沙场7家,总投资1000余万,年产值2000万元;花岗岩开采
加工厂1家,年采花岗岩5000立方;石英石开采加工厂1家,年开采石英石5万余吨;引资发展古寨预制板厂、水泥涵管制作厂、鸿昌环保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晏家桥水泥砖厂、新寨
水泥厂各类水泥制品厂5家。
芳畈镇拥有丰富的山场资源,山场总面积达110274亩,目前已发展板栗、青油茶种植面积1万余亩,建设京珠绿色长廊绿化带1000千亩;蔬菜、瓜果、地膜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3000亩。发展汪墩千头养猪厂等各类种养殖大户150余户,红升农庄等农庄经济大户20余户。
经济
芳畈镇是个山区镇,有山场面积17.2万亩,水面8910亩,适合发展养殖业和
种植业。芳畈镇大约有1.3
万亩茶园,约占总耕地面积的四成。
“富农”聚民心
芳畈镇是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前些年,由于农业发展滞后,其它各项社会事业也进展缓慢,为此,镇党委组织干部进村调研,深入探讨,寻找改变现状的突破口。他们果断转变观念,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形成以“果、畜、蔬菜、
油料”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
该镇坚持“因地制宜特色,放眼长远谋调整”的工作思路,组织村干部、群众代表赴外地果蔬产业示范基地现场观摩学习,通过近距离接触,虚心请教和互相交流,掀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潮。仅今年元至五月全镇就扩大板栗、青油菜的种植面积近万亩,发展瓜果蔬菜等作物3000余亩;培养种养殖大户50余户,生猪存栏10787头,山羊2289只,家禽154400羽,初步形成了以阳平、和平等村为主的蔬菜产业基地,以红升、红光、余冲等村为主的养殖基地,以白云山、陈湾、朱岗等村为主的板栗产业基地。该镇铁铺村村民黄守楚依托丰富的草场资源,去年已养殖
肉牛30多头,收入10余万元,现存栏10多头。
同时,该镇还积极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从去年至今,全镇新增民营经济总户数达108户,培植出了付重明等个企老板32人,吸纳就业人员1200多人,今年有望实现产值3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去年2995元增加至3195元。
“基建”旺人气
“公路通、百业兴。”该镇把解决交通问题列为工作重点,坚持“统一规范,全面铺开,重点支持,分段承包”的原则,抢抓全省路网改造和通村公路建设机遇,全镇总动员、村村见行动,累计新修
水泥路和沥青路60多公里,完成双冲、陈湾、红光等10多个村的路面硬化工程,较好地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和农资运输难等问题。
今年,该镇借开展“城镇建设年”活动之机,对集镇800多米的主街道路面进行硬化;投资60多万元对镇财政所进行迁址改扩建;铺设10多公里的自来水管线;多方筹资购置了15个垃圾箱。为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建设成果,该镇又组建了镇区管理大队,配备了卫生保洁员,使镇区的秩序管理和卫生保洁常态化;投资100多万元新建通讯基站,使手机信号覆盖了全镇;在农网全面改造的基础上,架设通电线路105级,解决163个无电户的照明和镇林茶场、中秋草林场的通电,实现了全镇电力照明无盲区。同时完成了10多村庄的建设规划。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成为招商引资的“引擎”。
“引资”促发展
该镇积极以“回归工程”为载体,以诚感人、以情招商。镇政府组织镇、村干部到各村走访,摸清各村在外经商成功人士,并把他们的详细情况进行整理,建立招商资料库之用。目前,该镇已经形成了“视投资者为上帝、视引荐者为功臣”的共识,客商一到阳平即可感受到周到服务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近年来,该镇先后引进了嘉旭天然气有限公司、宝鑫矿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据统计去年至今,该镇先后引进资金5010多万元。今年元至5月,全镇新增税收180多万元,比同期增长58%。
交通
芳畈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京珠北高速横穿全镇,湖北京珠大悟生活服务区位居
阳平镇阳平村,省道宋应线和大安线路贯通全镇16个行政村,全镇基本实现了
沥青或
水泥路“村村通”,并已逐步启动公路湾湾通工程。
社会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和联通公司分别在新寨村和白云建设两座通讯基站,手机信号覆盖全镇;县电信公司支持,在朱岗、和平等边远村开通移动电话实现了程控电话村村通;开通了有线电视光纤网络,可与城区同步收看20多套电视节目。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实现了全镇户户通电。借界悟引水契机,铺设10多公里长的自来水饮水管线,将自来水引至阳平城区,并逐步将自来水用户扩容到农村,使阳平人吃上洁净的自来水。
文化建设
今年以来,芳畈镇坚持从四个方面,加快和谐文化建设,树立文化大镇新形象。
一是依托优势,扩大镇域文化影响力。围绕
黄帝文化、仰韶文化、
夸父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先后组织开展了“戊子年黄帝公祭活动”、“鼎原杯农民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西坡遗址后期开发座谈会等活动,提高阳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邀请有关专家深入该镇
夸父山挖掘夸父文化,培植新的文化亮点;利用完善的镇、村两级文化活动场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体活动,丰富了全镇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是塑造特色,强化企业文化凝聚力。引导镇域工业企业结合行业特点,打造企业文化,倡导企业以文化留住职工,以文化凝聚合力。果汁生产龙头企业——海升公司为职工配备了健身房,接通了电脑宽带,并建成了高标准的文化中心和活动场所;位于程村管区的长宏井巷公司,在组织开展职工问题活动的同时,深入开展了“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教育活动,在职工中形成了“企业因我生存,我因企业发展”的新理念。
三是创新载体,发扬校园文化感召力。以镇中心学校牵头,在全镇中小学校中开展了“校园文化周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采取新颖别致的形式推进素质教育,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吸引孩子,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和人生观。目前,该镇一中、二中、程村中学全部组建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诗社、书社、文学社等社团,受到了师生们的普遍好评。
四是净化风气,培养家庭文化亲和力。以家庭为单位,继续深化“道德风范进万家”活动,开展“星级文明户”、“星级党员户”评选活动,增强诚信意识,提升文明素质,形成了风清气正的农村新风貌。
医疗发展
芳畈镇地处豫西小秦岭山区。到这个山区小镇。正逢集市,小镇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在镇北的北阳平村村部,与包有民匆匆一见,眼前的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略显瘦弱的汉子就是放着大款不当、千万资产捐给集体的包有民。他的容貌与38岁的年纪相比有些苍老,眼睛里却闪动着明亮而聪明的光芒。是啊,同行们的惊奇与大家一样,普通如人们者的包有民为何有此惊人之举?山区生活有两难:一行路难;二吃水难。包有民所在的北阳平村八组(当地人叫关子沟自然村),1949年前就是这样的典型。当地有句顺口溜,“饿死饿活不给关子沟干活,不是上坡就是过河,干的是重活,吃的是黑馍。”人们到关子沟,山路虽然是上坡下坡曲曲折折,路面虽然狭窄却是新铺的柏油路,不时有农民骑着摩托车、开着农用三轮车在路上驶过。关子沟是典型的北方山村风貌,几十座平房高高低低挤在一起,村里的路面却类似南方的石板路,整洁,别有风味。小村中最显眼的是村头一架辘轳井,“人们现在吃的是自来水。”扛着锄头下地回来的村民李满囤笑呵呵地说,“这井早不用了,过去可是要排队来这里挑水的。”关子沟的村民吃上自来水是很早的。1993年,当时正在创业还不富裕的包有民就拿出3万元,为缺水吃的村民安上了自来水管道。之后不久,又出资2万元,为关子沟修建了这条美观的石板路。
芳畈镇大湖村是更深更远的一个山村,过去是当地最穷的一个村,也是包有民一家从湖北逃荒正式落户的第一个村。“狗子(包有民的小名)是被他父母用箩筐挑过来的。”该村的李老汉领着人们来到半山腰的一个天然石洞前说,“这里就是他们当初安家的地方。”石洞已被村民当成养蜂的地方。1969年,父母带着刚1岁的包有民一路讨饭来到这里落户,靠垦荒、挖药材、打零工维持生计。1984年,因庄稼被野猪拱、啃而颗粒无收,全家只好离开这里到北阳平村八组落户。大湖村目前已从最穷的村变成当地的“首富村”,村部还挂有大湖农工贸有限公司的牌子。“包有民永远是人们村的荣誉村民。”年轻的村会计李俊英深情地说。他介绍,以前大湖村虽然守着黄
金矿区,却没有任何企业,该村真正发展是从2003年包有民将他的价值800余万元、年产值2000余万元的金矿矿口无偿捐献给村里后开始的。村里通过金矿生产的积累,去年又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日处理100多吨的选矿厂,并围绕矿山生产发展多种服务业。“去年,人们每人能从村集体分到1500元钱。”大湖村村民李虎军满意地告诉记者,而包有民对大湖村的贡献远不止一个矿口。2001年,他出资50万元,为大湖村修建了一条通往山下的
水泥路,如今每天有五六趟班车通往
阳平镇;当年,又出资10万元,为缺水的大湖村5组架上了一条自来水管道;
学校
芳畈镇现有所1中学,10所完小,11所初小和8个教学点;在校中学生3984人,在校小学生5523人,在职教职工551人,离退休教师175人,其中离休11人。
指导思想
芳畈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研教改,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兴办特色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招升学人数稳步上升,涌现出了镇一中、镇二中、程村中学和中心小学、程村小学、镇中心幼儿园等一大批先进学校。近年来,全镇每年都有220人次以上的师生在
灵宝市以上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奖,镇
新庄镇中心小学多次被评为灵宝市教育教学工作、老干部工作、幼教工作、教育宣传工作、工会工作等先进单位,教育系统连续5年受到镇政府嘉奖。2007年,镇一中荣获
三门峡市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和三门峡市示范性初中称号;镇中心幼儿园荣获三门峡市乡镇唯一一所示范性幼儿园;在灵宝市中小学秋季田径运动会和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均获全市总分第一名。争取上级危改专项资金47.24万元,对20余所中小学校舍围墙进行了维修。省政府配置新桌凳3035套,让15所中小学桌凳全部更新。2008年,镇二中学校建设和程村中学学生宿舍楼建设、餐厅改扩建工程列入市9所寄宿制学校建设重点项目,争取上级配套资金370万元,镇政府又投入300余万元用于工程建设。目前程村中学学生宿舍楼已建成投入使用。开学典礼
历程
山区群众有两难:一是上学难;二是看病难。包有民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伤了腰,母亲在生活的重压下精神有些失常,刚领到四年级新课本的包有民含泪放下
书包,作为家里的长子挑起了全家的重担。自己书读得少,包有民对下一代的教育就看得格外重。包有民捐出的每一分钱里,都有他妻子李菊层的一份。富裕后的李菊层依然衣着朴素,生活俭朴。她说:“人们不会给孩子留下什么财产,但是人们会尽其所能让他们受最好的教育。”看重自己孩子的教育,包有民同样看重全村孩子的教育。阳平镇里最好的幼儿园是北阳平村办的幼儿园,每间教室都配备有空调、彩电。园长王亮朋自豪地说:“去年全
灵宝市100多所幼儿园评比,人们的设施和教学质量都名列前茅。”幼儿园的教室是包有民捐献给村里的,他还出资50万元配备了教学设施。北阳平村只有1700多口人,村小学就有1400余名学生,因为办学条件好,外村慕名而来的学生占了多数。“教育是农村发展的百年大计。”包有民说,“人们村有了好的幼儿园和小学,下一步还要建一座高标准的实验中学。”包有民最高兴看到的是村里新考上了大学生,经常慷慨解囊给予资助。今年村里的贫困生李凯歌考取了
韩国的
全州大学,但高昂的学费让他一筹莫展,包有民拿出四五万元进行资助,使山乡也出了名留学生。
旅游
芳畈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有大山寺保卫战纪念碑、新五师十三旅部旧址、蒋家楼子会议旧址,新五师十三旅会师旧址等众多革命旧址。大九龙禅寺风景旅游区、红升度假村、龙溪沟、白云洞、龙潭等绿色景区开发和建设力度逐年加大,逐步将建成大悟城郊最好的旅游休闲后花园。
获得荣誉
2021年4月,中共
大悟县芳畈镇委员会被表彰为“
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