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刘
周部落首领
姬刘,本姓姬,名刘,被后人尊称为“公刘”,是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农业之父,也是周人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奠基者。
公刘时代,他的部落已从渭河流域迁徒到北豳(今庆阳庆城宁县一带),在那里种植农作物,发展农业。但是那里和少数民族戎狄接界,生活并不安定。于是,公刘决定带领族人离开这里,寻找更适合农业生产的地方。《诗经·大雅·公刘》就有记载:“止族乃密,芮鞠之即。”公刘迁居汭河、芮(今崇信县,隶属甘肃省平凉市,东靠泾川县灵台县两县,西与华亭市接壤,北连崆峒区,南与陇县毗邻),教民稼穑,传授桑麻,采石搬,营造居所,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明,奠定了周代和芮鞫兴盛之基。
公刘秉承了先祖们“以农为本”传统,把粮食种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因此收获的粮食越来越多,也成为当时生活发展最好的部落。许多不会种植庄稼的部落也来投奔,公刘部落成为泾河流域最大的部落。公刘一生都以发展农业作为头等大事,亲身参与生产劳动,很受人们尊敬,人们不再直呼他的姬姓,而尊称他为公刘。和他同宗的姬姓周人也因为他传授的技术,农业生产和部落实力逐渐强大,因而更加尊崇他。
人物生平
公刘虽然处在戎狄地区,但继续从事后稷的事业,致力于耕种,到处察看土地性能,因长武县有三水相拥,风水极好,并在此落脚创建豳国部落,从漆水河湋水渡过渭河,伐取木材以供应用。于是,外出的人有资财,定居的人有积蓄,民众仰仗他过上好日子。各族人感念他的恩德,大多迁到这里,拥护和归顺他。周代事业的兴起就是在这里开始的,所以诗人创作歌诗乐章称颂他的德行。公刘死后,其子庆节即位,把首都建在豳地。
主要成就
创建豳国
从夏初以来,周一直是夏朝西部的一个重要的方国。到夏代后期,夏王朝的统治力量逐渐削弱,西北黄土高原上的游牧部落不断南下侵扰,渭北平原的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周人的居住地也受到严重的影响,首领不窑率众北迁,在泾河中游一带,坚持农业生产,经历了好几代,大约在商初,公刘在豳(亦作邪,今陕西枸邑县西)才又发展起来,成为商王统治下的一个方国。公刘在翻扩大耕地,整治农田,生产蒸蒸日上,贮积的粮食堆满仓囤,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繁庶兴旺之邦。接着,就“弓矢斯张,干戈戚扬”,扩充武力,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他们涉过渭水采掘矿石,“取砺取锻”,改进生产工具和武器。“周道之兴自此始”,公刘时期为后来周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麻雀图腾
公刘成为豳国部落的首领,在和张氏结婚的那天,十只麻雀围绕着天空飞了好一阵子,并飞落于院子里。公刘认为是吉祥鸟,就开始崇拜麻雀。
不久后,公刘创建了豳国,以麻雀作为本部落的图腾,这也是豳字的来源。后来的随着部落发展壮大,在一次外出狩猎中驯服了一只野猪,给豳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了感恩这一切,才演化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豳字。这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完整的部落社会。
家猪鼻祖
相传有一天,公刘和部落人外出在山中狩猎,将一只野猪围堵进了一个土洞里,由于洞口小,抓不到也吃不着野猪,扔了些吃的野猪怎么也是引诱不出来。于是就将洞口用庞大的石块围挡起来了,派了专人看管着。
后来,看管着锲而不舍的给野猪仍各种草,经过几天的努力没想到就这样还是把野猪引到了洞口,而且是轻易的抓住了一个活生生的野猪,并且带回了部落。公刘发现这只野猪没有了之前的野性,似乎已经被驯服了,就命人不要把野猪宰了吃先圈养起来了,这也就是家养猪的开端了。
发明御面
传说公刘定都长武县,在此地安居后,并借此地灵气发展农业,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相传有一天,在睡熟中做了一个好梦,梦见了自己忙碌奔波中饿的倒在黑河边,一个神仙姐姐救了他,给他做了美味的饭。公刘吃饭后,大赞好吃!说完自己就醒来了。
公刘醒来后,就开始和妻子按梦里神仙姐姐的方法开始制作美味的饭。取泾河之水,此水清澈纯净、清香幽长,配以最好粮食为原料,研究了多次终于制作出了和梦里一样美味的饭,因看着晶莹剔透,并命名为玉面,并分发于百姓,共庆美食。后来民众为感恩于公刘,将玉面也称之为“御面”。
窑洞之祖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豳国,公刘创造性利用长武县有利的高原沟壑地形,凿洞而居。因为有了窑洞,民众就不再苦于被野兽袭击,安全有了保障,开始真正的过上了定居生活,农业才因此而大力发展,窑洞便是农耕的家园。
诗经》称为"陶复陶穴",在豳国土窑洞慢慢的就遍布山原谷地。这种有着独特的居住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窑洞,被称为一种绿色建筑。
创建周礼
在成长过程中受戎狄的欺压和侮辱的影响,公刘在定都长武后立鸿,对礼仪特别重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巡狩、祭祀、丧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礼"的范畴,使其成为系统化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特别是在豳国,每个人的诞生、婚嫁、死后,豳国官方极为的重视,会让群臣侍从都赴宴入席见证。在当天,会风风光光的圈里抓猪做佳肴,制作好玉面和美酒,迎接众人的见证。后来这种礼尚往来的礼仪成为一种风俗,也是豳国基础浓厚的文化活动,更是发展成为豳国一种信仰。
个人作品
原文
《诗·大雅·公刘》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
注释
扬:。
舟:通作周,佩带。
于时:于是。
造:三家《诗》作告,均之假借。
景:同“影”,靠日影定方位。
单:禅的假借,轮流代替。
夕阳:山的西面。
馆:《鲁诗》作观,此作动词用。
厉:同“砺”。
止:“之”的讹字,兹、此。下同。
芮:的假借,水边向内凹处。
鞫:通坭、泥,水边向外凸处。
赏析
《诗·大雅·公刘》,是周人史诗之一,上承《生民》,下接《》,叙述古代周部落首领公刘带领周人自北豳迁豳、初步定居并发展农业的史绩。
在《史记·周本纪》中也有记载:“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司马迁用散文的形式概括了诗的内容。
至于诗的创作年代,《毛序》认为是“姬奭戒成王”而作,方玉润驳道:“《序》以此为召康公作者,盖因《七月》既属之周公,则此诗不能不属诸召公矣。其有心附会周、召处,明白显然。”《毛序》的牵附之意,经方氏点明,昭然若揭。
此外,金履祥认为《公刘》同《七月》一样是豳地旧诗。但根据全诗用韵的流畅,描写技巧的娴熟,绝非早在商朝时期的豳人所能为。金履祥说《公刘》“下视《商颂》诸作,同一蹈厉”,而《商颂》恰恰都是春秋时的作品。我们认为,《公刘》同《七月》一样,都含有豳地旧咏的成份在内,但最后的成诗,应该为西周后期。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后世纪念
建庙
公刘造福后代,惠及子孙,后人修邑建庙,尊为神圣。
祭奠
每年农历的三月十八日,庆阳市旬邑县长武县彬州市等四方百姓赴公刘庙拜祭奠,缅怀这位中原地区农耕文化的不朽开拓者。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创建豳国
麻雀图腾
家猪鼻祖
发明御面
窑洞之祖
创建周礼
个人作品
史籍记载
后世纪念
建庙
祭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