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阁(1897年—1937年4月15日),出生于
辽宁省通化县(今吉林省通化市),曾任
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9路军司令。
王凤阁出身于教师家庭。1916年,王凤阁入通化县立中学读书。1923年,投身东北军步兵第五十八团当副官。
九一八事变后,王凤阁提出辞职回乡,立志改变国家丧权辱国的状况。1932年3月,王凤阁变卖所有家产,举起“东边道”首面抗日大旗。同年4月,就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司令。1933年2月,王凤阁由江、二道花园转移到当年起义的
红土崖镇、大罗圈沟一带建立抗日据点,准备对
日本侵略者进行长期抗战。1934年
冬至1935年春,日伪军对王凤阁部进行了多次“讨伐”,均以失败告终。1936年秋,
关东军实行“东边道独立大讨伐”,派出12个旅的重兵,加上各县宪兵队、守备队对王凤阁的部队进行疯狂“围剿”。1937年3月,王凤阁作战被俘,同年4月15日,被
日寇杀害。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7年,王凤阁出生于
通化县一教师家庭。幼年随在通化教书的父亲读书。1916年,王凤阁入通化县立中学读书,常以“精忠报国”的思想自励。在上中学课余时,王凤阁兼习武术,拜名家
程东阁为师。之后,王凤阁毕业于通化县立中学附属师范班。1923年,投身东北军步兵第五十八团当副官。后来,因不满军阀混战辞职回乡。
抗战生涯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王凤阁组织
义勇军抗日,任
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司令,同年8月任第三方面军总指挥。
1932年3月,王凤阁变卖所有家产,在
临江县红土崖镇率民众揭竿而起,举起“东边道”首面抗日大旗。同年4月,王凤阁在通化、
临江市交界处,组成了以伐木工人为主体,以中小学教师为骨干的“辽东民众义勇军”,并被唐聚伍任命为第十九路军司令。他带领义勇军官兵,在
柳河县、海龙、临江、通化、
集安市等地坚持游击战争长达5年之久。同年6月,王凤阁部击溃伪军一个团,攻克金川县城。同年秋,王凤阁部包围海龙县城50余天,消灭日伪军大批有生力量。
1933年2月,王凤阁由江、二道花园转移到当年起义的
红土崖镇、大罗圈沟一带建立抗日据点,准备对
日本侵略者进行长期抗战。1934年春,王凤阁指挥部队袭击了日本人的金厂子“探矿所”和“东边道开发株式会社”的探矿队,砸烂了仪器设备,击毙多名日兵,俘获全部伪军,焚毁了日军采矿所。1934年秋,王凤阁指挥部队与纪大作率领伪的警察大队进行战斗,最终,缴获长短枪80余支、子弹5000多发,伪警察死伤百余,被俘虏80多名。1934年
冬至1935年春,日伪军对王凤阁部进行了多次残酷的“讨伐”,均以失败告终。其中在1935年,日军逮捕了王凤阁的岳母及亲属多人,并逼迫她们写了劝降信,王凤阁当众宣布:日军即使将我老母、妻子抓去,也不能动摇我抗日的决心。任何亲友,同情我抗日者亲之,给
日寇当汉奸者杀之。
1936年秋,
关东军实行“东边道独立大讨伐”,派出12个旅的重兵,加上各县宪兵队、守备队对王凤阁的部队进行疯狂“围剿”。1937年春,王凤阁率部抵达
临江市、
集安市、
通化县交界处的老虎顶子要塞时,日伪军紧跟而来,连续战斗三昼夜。日伪军未能取胜,又调来飞机投掷
燃烧弹。王凤阁率部冒着密集的炮火突围到大罗圈沟,与敌人又激战了一个晚上。3月27日,王凤阁一家三口与剩下的几名战士,弹尽粮绝。全体将士宁死不投降,奋不顾身与强敌展开肉搏,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王凤阁因左臂骨折,腿受重伤,被俘。妻子
张姓和儿子小金子也同时被俘。4月6日,王凤阁一家三口被押到玉皇山下柳条沟口刑场。4月15日,王凤阁被砍头身亡,其妻子和幼子同时遇难。
人物事迹
举旗抗日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王凤阁目睹国土大片沦丧,人民痛遭涂炭,毅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1年底,王凤阁到
辽宁省临江
红土崖镇、
通化县大罗圈沟一带山区,秘密发动、组织200多名农民、伐木工人、
大刀会会员为主体,中小学教师为骨干的数百人抗日武装。
1932年2月,王凤阁举起了抗日救国自卫军的大旗。在
孤山子镇,王凤阁率
自卫军大败伪军和伪警察大队,并一举攻下了被日军占领的柳河县城,砸开了监狱,释放了政治犯,烧毁了伪县公署的文书档案,捣毁了
日本驻海龙领事分馆柳河出张所,并用缴获的电台向全国发出了声讨
日寇的通电。3月,王凤阁成立辽宁民众义勇军,被拥戴为司令。5月,王凤阁率抗日救国自卫军加入了
辽宁民众自卫军,被编为第十九路军,并被任命为十九路军司令。7月,王凤阁率部先后收复了
西丰县、
东丰县两县城,占领了
金川县、
辉南县整个县城以及
柳河县、
磐石市的一些重镇。8月,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部任命王凤阁为第三方面军兼十九路军司令。王凤阁率部袭击了海龙县东大沙河铁路桥和
西沙河车站,将铁路桥和车站炸毁,致使通往海龙县城的铁路、公路交通和电讯全部中断,围困
日寇占领的海龙县城长达50多天。10月,在日伪军的重兵联合围攻下,
辽宁民众自卫军遭到惨败解体。王凤阁率十九路军余部重整旗鼓,重新打出了“抗日救国自卫军”的旗帜,并立下“抗日需在
东北地区,枪不离人,人不离乡,失地不复,决不入关”的誓言,继续顽强战斗在通化大地上。
妙计歼敌
1932年5月19日,王凤阁率领部队攻占柳河县后,向国民政府和全国报馆发出通电,表达了自己抗日到底的决心。在收复柳河之后,王凤阁指挥义勇军连续取得胜利,吸引了大量热血青年加入。不久,王凤阁与唐聚五的辽宁民众自卫军联合,将队伍改编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王凤阁担任司令。他们先后转战柳河、金川、辉南、海龙、蒙江、临江等地,多次取得胜利。随着王凤阁部队的不断壮大,日伪方面感到极度恐慌,并调集“精锐”部队进行“讨伐”。6月,新任伪东边保安司令田德胜亲率两个营的兵力前往孤山子一带“寻歼”王凤阁部。得知消息后,王凤阁精心制定了对敌作战方案。6月20日,田德胜率两营伪军从金川出发直奔孤山子,途中未遇任何抵抗。当他们看到路边农田里有三五成群的“庄稼人”时,便询问义勇军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他们早跑了”。田德胜听后非常得意,立即命令部队“快速向前,以便能赶上义勇军”。当伪军走到样子哨镇与孤山镇之间的鹿尾林子时,见道路两旁地里干农活的人虽然越来越多,但无异常举动,一派“和平景象”,于是更加放松了警惕。就在这时,道路两旁突然传来了密集的枪声,骑马走在前面的伪三营营长及其随从被当场击毙。伪三营的官兵急忙向道路两边躲藏。只见田里的“庄稼人”纷纷放下锄头,举起刀枪向伪军冲杀过来,很快将一个营的伪军分割包围。这股敌人除少数顽抗者被击毙外,其余300多人全部举手投降。原来,这些“庄稼人”都是义勇军战士化装的。走在后面的伪一营急忙往回逃窜。王凤阁率部乘胜追击,击毙、俘虏了200余人,并缴获不少枪支弹药。被俘伪军大都知道王凤阁的威名,又经王凤阁当场教育,近半数被俘伪军表示愿意加入自卫军。田德胜狼狈逃回金川后,不敢停留,又连夜逃往朝阳镇。伪金川县县长见状,写了一份《呈金川失陷及善后办法》,将责任完全推给田德胜,说由于田德胜的失败导致县城“官无指挥,兵无战意”,自己也不得已“随之逃命”。21日上午,王凤阁率部收复了金川县城,又率部一鼓作气攻占了辉南县城,并联合友军破坏沈海、吉海铁路,威胁日伪盘踞的据点,使日伪当局“深有应接不暇之势”。
1934年秋,纪大作拟到大庙沟里“扫荡”。王凤阁侦悉详情后,迅速将主力部队调到挠头沟、果松川岭顶与大庙沟毗连处等候。这天,纪大作率领伪警察大队进入大庙沟里扰乱。王凤阁亲自指挥部队,将其分别包围在几个集中点内。战斗一打响,王凤阁部队便将伪警察队压到沟底各民房内外。军号响起,战士们一阵猛烈冲击,首先迫使暴露于民房外的伪警察缴械,又以机枪封住敌人火力,部队迅速杀进房内,敌人全部就歼。当从俘虏口中得知纪大作带一支骑兵尚住在沟门未敢进沟时,王凤阁立即分兵两路去包围纪大作驻地,并占领高地用机枪向马群猛扫,一直追到金厂村二亩地。这次战斗计缴获长短枪80余支、子弹5000多发,伪警察死伤百余,被俘虏80多名。
从1933年至1937年,王凤阁部队凭借有利的山区地形,与敌伪作战上百次,给敌伪以沉重打击。
被俘牺牲
由于叛徒出卖,1937年初,王凤阁被日军包围后被俘。王凤阁被俘以后,当时伪报纸连续三日头版头题大肆宣扬。1937年3月28日的伪《
盛京时报》以大字标题称王凤阁为“反满抗日巨匪”。王凤阁被关押在通化县城南门里,混成第一宪兵队本部的秘密监狱。他虽身陷囹圄,但毫无惧色,一腔民族正气,使敌胆寒,当敌人提审他时,一
宪兵高喊:“王凤阁过堂!”王凤阁岿然不动,正颜历色说:“我是抗日自卫军司令,你们是些什么东西叫我的名字!”王凤阁的夫人
张姓带着幼子小金子,在大罗圈沟一并被俘,也坚贞不屈。特别是4岁的小金子,敌人用饼干、糖果相诱,他拒绝不吃喊着:“我不吃日本鬼子的东西!”在场的伪军和汉奸翻译,见此情景暗自咋舌惊叹,自惭形秽。
1937年4月15日一清早,通化市城里开始净街戒严。待到太阳升起老高的时候,从日本宪队方向驶过来几辆汽车,朝城
东北地区柳条沟开去。其中一辆车上站立着坚持抗战的抗日名将王凤阁。他目光炯炯,神情自若。王凤阁的妻子张氏和儿子小金子站在另外一辆汽车上,她们也毫不惧色,显示出中华民族儿女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汽车到柳条沟门,王凤阁和妻子、儿子下了汽车。王凤阁面对远处被驱赶来的人群高喊:“父老乡亲们,我王凤阁为抗日而死,大丈夫死得其所!大家努力,
中原地区不会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铲除伪满洲国!”王凤阁迈步来到敌人事先挖好的一个土坑前,席地而坐。日军一个
中尉军官,脱去上身军衣,手握军刀,示意王凤阁跪下,王凤阁硬是不跪。
日本军刀抡起,一个民族英雄倒下了。他的一腔热血洒在了家乡的大地上,滋润着祖国的热土。妻子
张姓和儿子小金子被带到另一个土坑前。张氏见王凤阁被砍杀,尸体倒在血泊中,也抱着孩子奔了过来,扑向王凤阁将军。这时,敌人的
机关枪响了,子弹穿透了母子的身躯,一家人倒在了一起。
后世纪念
开追悼大会
杨靖宇将军得知王凤阁遇难的消息后,万分悲痛,在抗联一军中亲自为王凤阁主持召开了追悼大会。杨靖宇鼓励全军将士说:“战友王凤阁的遗志是:‘人心不死,国必不亡。抗日战争必胜!
日本侵略者必败’。全军将士要铭记心上,牢牢实实的继承下来。”
被追认为烈士
新中国成立以后,
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王凤阁为革命烈士。
纪念碑
1983年4月,王凤阁将军殉国46周年时,通化市政府建立王凤阁纪念碑,王凤阁纪念碑位于吉林省通化市玉皇山烈士陵园内。该纪念碑为卧式长方形,长4.1米,高2米,宽0.9米,由三层
块石砌筑。碑座体长3.5米,宽1.44米,高1.1米,水泥抹面碑体正面刻录烈士生卒年代和“抗日名将王凤阁纪念碑”及立碑时间。碑体背面嵌黑色
大理石,上刻烈士简历。2008年8月,通化市民政局对玉皇山烈士陵园进行全面改造,将王凤阁纪念碑改为影葬墓。
王凤阁沟
王凤阁沟位于
通化县果松镇镇政府东南5公里处。1937年,王凤阁在此被日军俘虏。长4.5公里,沟中有王凤阁沟门、王凤阁沟、王凤阁沟掌3个自然屯。
个人生活
王凤阁出身于教师家庭,是土生土长通化人,早年他的家境富裕,是大地主级别的。1937年3月,王凤阁及妻儿在突围中被俘。同年4月15日,王凤阁及妻子
张姓和儿子小金子一家三口被
日寇杀害。此外,王凤阁还有一个名叫王淑佩的女儿。
家庭关系
以上参考资料来自:
人物评价
王凤阁性格豪爽,善交朋友,乐以金钱助人,以拳脚惩恶扶弱,在乡里渐有声望。(
中国军网 评)
东北抗日战争初期,王凤阁率领抗日救国自卫军活跃在通化地区,坚持抗日斗争达六年之久,转战八个县城,大小战斗数百次,沉重地打击了
日本侵略者。他是通化地区民众抗日武装中,坚持抗日斗争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位爱国将领。(通化广播电视台 评)
高高的玉皇山见证着民族英雄王凤阁将军的丰功伟绩,68年的历史风尘遮掩不了将军的风骨,民族的精神在这山水间氤氲升腾。(抗日战争纪念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