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鵟(学名:Buteo ridgwayi)是一种
福特猛禽,属于
鸟纲隼形目鹰科鵟属。原分布于
海地、
多米尼加共和国及附近的海岛上,但在2006年的普查中发现它们目前仅分布在多米尼加共和国东南面的
国家公园内,主要为潮湿的石灰石森林。栖地严重破坏及当地居民误会以家禽为食导致数量剧减,全球仅余下80至120对繁殖对。然而,由于保护工作的努力,
种群现在正在增加。
一种中小型的鵟,体长36-41厘米,翼展69 -81厘米。雄鵟头顶部灰
褐色,肩膀鲜红色。头和脖子灰色,喉白色。成鸟上半身灰黑,下半身灰色带白色条纹并有细碎红棕色斑。淡赤褐色的大腿及黑白条纹的尾羽。双翅深棕色有斑驳的花纹,脚爪金黄色,
鸟喙上部喙基黄色,喙尖黑色;下部鸟喙灰色。虹膜琥珀色,有白眼圈。
雌雄相似,但
雄性的体羽比雌鸟更灰暗一些,它在腹部和肛门部位有一点粉红色。幼鸟肩膀上没有粉红色的斑点。下体羽淡黄至白色,腹部微弱地装饰着黄褐色的条纹。
岛鵟最初的繁殖分布范围包括整个
海地岛和一些相邻的
小岛和礁岛,如
戈纳夫岛、伊莱瓦什岛、托图加岛、贝亚塔岛和阿尔托韦洛岛。然而,由于
多米尼加共和国大部分地区的大规模森林砍伐和
栖息地的丧失,它已经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大部分地区和
海地的几乎所有地区被灭绝。最近对莱斯卡耶米特岛的探险发现了那里的繁殖
种群。在多米尼加共和国,除了重新引入的种群外,唯一已知的幸存种群分布在洛斯艾蒂塞斯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以及
萨马纳半岛的残存种群。
由于此鸟生活的地区与人类活动范围较近,因此其栖息地被严重破坏,当地农民也错误地认为此鸟常以家禽为食而处处逼害——但实际上此鸟有90%的食物来自
爬行纲。保护工作正在进行,但目前相信仅余下80至120对繁殖对,故在IUCN红色名录内被评为
极危物种。此鸟的名字是为纪念美国鸟类学家罗伯特·里奇韦(Robert Ridgway)。电线杆的电击和菲洛尼斯皮氏蝇对幼鸟的
寄生也是
种群下降的原因。在Puntacana度假村和俱乐部的生态中心重新引入的工作已经取得成功;此外,还有25只个体被释放到桑切斯·拉米雷斯省的阿尼亚娜·瓦尔加斯国家公园,计划进行更多的释放。有人提议在
多米尼加共和国设立“岛鵟日”,以便更广泛地宣传和保护这种物种。
非迁移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开阔、多石而又干燥的不毛之地。多单独活动,有时亦见2-4只在天空盘旋。活动主要在白天。经常栖息在悬崖上的岩壁上。性机警,视觉敏锐。善飞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盘旋滑翔,宽阔的两翅左右伸开,并稍向上抬起成浅‘V’字形,短而圆的尾成‘扇’形展开,姿态极为优美。
主要以小型
哺乳纲,鸟类,蜥蜴和蛇为食。
捕食方式主要通过在空中盘旋飞翔,通过锐利的眼睛观察和寻觅,一旦发现地面猎物,突然快速俯冲而下,用利爪抓捕。此外也栖息于树枝或电线杆上等高处等待猎物,当猎物出现在眼前时才突袭捕猎。
在繁殖季节,岛鵟的求偶炫耀有起伏式、螺旋式和摇摆式等技艺高超的婚飞和空中炫耀。当繁殖期到来的时候,雄鸟便在自己的巢域上空所作的各种体态的飞行,同时发出大声鸣叫,以博取异性的爱慕。它们常常飞到30-90米的高处,垂直冲下,急剧地旋转着,发出警报似的叫声,似乎已经失去了控制,马上就要摔在地上。但在接近地面只有1米左右时,却又灵巧地恢复常态,振翅飞起,直上高空。这样的表演有时可以反复100多次。会反复地呈波浪状不断起伏的飞行,进行空中炫耀。当这种空中炫耀由雄鸟和雌鸟共同进行时,更是扣人心弦。开始是雄鸟在雌鸟的上空作水平翱翔,接着径直向雌鸟俯冲过去,当雄鸟临近,雌鸟突然翻过身来,把脚爪伸向雄鸟,于是两双脚抓在一一起,翻着筋斗象两片落叶似的一起跌落下去,有时一直跌到临近地面或水面的千钧一发之际,才突然分开,腾空飞起。形目猛禽的交配主要在树上或地面上进行,一般每天交配多次,但一到产卵期即停止。
岛鵟2-5月筑巢,3-4月产卵。通常营巢于林缘或森林中高大的树上,置巢于树冠上部近主干的枝上,距地高10-15米巢结构较简单,主要由枯树枝堆集而成,内垫有
松针及细枝条和枯叶,有时也垫有羽毛和兽毛。每窝产卵1-3枚,由雌雄
亲鸟共同承担,以雌鸟为主,雏鸟晚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