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德
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军事领袖
熙德,也叫埃尔·熙德(El Cid,原名Rodrigo Díaz de Vivar),约公元1043年出生于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布尔戈斯附近,1099年7月10日死于瓦伦西亚。熙德生活在莱昂的斐迪南一世、卡斯蒂利亚的桑乔二世以及莱昂和卡斯蒂利亚的阿方索六世统治时期,是11世纪的卡斯蒂利亚骑士。传说中,他是收复失地运动中最杰出的英雄,是一位将一生献身于战争的骑士,死后成为了传奇人物。
熙德的父亲是一名小贵族,母亲的家族与大土地贵族有直接联系,熙德在斐迪南一世的宫廷中长大,并与斐迪南一世的长子桑乔一起接受教育。1063年,斐迪南一世去世,他将王国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桑乔、阿方索、加西亚。桑乔在继位后任命22岁的熙德为皇家军队的指挥官。但由于各国力量不平衡,桑乔与各国进行了多场交战。1072年底,桑乔在战斗中意外死亡,他的兄弟阿方索六世继承了桑乔的王位,熙德在阿方索的怂下娶了国王的侄女,但仍然在宫廷中失势,被阿方索驱逐。他开始为统治萨拉戈萨的穆斯林王朝效力,为穆塔明和他的继任者穆斯塔因二世服务了近十年,并提升了自己“从未在战斗中被击败的将军”的声誉。1086年,穆拉比特王朝入侵西班牙,熙德被阿方索六世召回,之后,在阿杰多战役中,熙德与阿方索六世发生冲突,再次被驱逐,并被没收所有财产。从此,熙德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将领。1094年,他征服了瓦伦西亚,得到了“冠军罗德里戈王子”的头衔,也被阿拉伯人称为“领主”,他的名字埃尔·熙德(El Cid)就源自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领主”这个词al-sīd。名义上,他为阿方索六世控制瓦伦西亚,但实际上,他是瓦伦西亚的独立的统治者,直到1099年去世。
熙德死后,被提升为卡斯蒂利亚的民族英雄,一本关于他的复杂英雄传记应运而生,其中引用了大量传说,这些传说又被之后的《熙德之歌》及1637年首演的戏剧《熙德》放大。
人物经历
罗德里戈·迪亚兹·德·维瓦尔生于比瓦尔地区的贵族家庭。罗德里戈·鲁伊·地亚斯由于英勇善战,赢得摩尔人的尊敬,称他为 El Cid(Al-Sayyid,阿拉伯语对男子的尊称),中文翻译为:“熙德”。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因熙德对摩尔人作战功勋卓著,将自己的堂妹西蒙娜许配他为妻。
1080年,熙德因未经阿方索国王的同意,擅自对摩尔人治下的托莱多城发起进攻,引起阿方索六世强烈不满,于次年受流放国外的处分。熙德被迫率领一部分亲友和追随者离开卡斯蒂利亚,到占据萨拉戈萨的摩尔国王的军队中效力,并成为国王的保护人。熙德后来脱离了摩尔国王,由于他骁勇、慷慨大方、宽宏大量,许多卡斯蒂利亚和周围各王国的勇士慕名前来投奔,熙德的势力迅速壮大,并不断地与摩尔人作战,屡战屡胜。
1094年,熙德攻下了巴伦西亚及其周围地区,成为这一地区实际上的统治者。1099年,熙德在瓦伦西亚与摩尔人作战时被一支箭射中后去世,他的妻子西蒙娜携其遗体回到卡斯蒂利亚。
埃尔·熙德El Cid(1043-1099)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军事领袖和民族英雄,原名罗德里戈·鲁伊·地亚斯,父亲是比瓦尔的小贵族。他在斐迪南一世宫廷里长大,桑乔二世于1065年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后便任命他为近卫军统帅,1067年,他扈从桑乔征讨摩尔人所建立的萨拉戈萨王朝,迫其向卡斯蒂利亚称臣纳贡,1067年桑乔为吞并莱昂王国而与其弟阿方索交战,熙德在桑乔屡次胜利中发挥重要作用。击败两个弟弟后,1071年,桑丘先派熙德把三弟的加利西亚拿到手。第二年,又派把二弟的莱恩领地收归己有,并将两个兄弟流放到了穆斯林的泰法领地。
1072年桑乔在围攻其姐乌拉卡的萨莫拉战役中阵亡,阿方索成为卡斯蒂利亚惟一的继承人,称号为阿方索六世,熙德陷入了难堪的境地。
传说在加冕仪式上,阿方索六世被熙德指责谋杀了自己的亲哥哥桑丘二世。当阿方索跪在罗马教皇的特使脚下,准备戴上王冠。熙德冲上前,在一片惊呼声中夺下了王冠。随后要求阿方索·穆尼奥斯对着圣经发誓,他与此事没有关系,然后才向后者宣誓效忠。但这件事实际上可信度不高。
他失去了近卫军统帅的职务,大概出于阿方索六世的支使和安排,1074年他和阿方索的侄女(一说堂妹)西蒙娜结为夫妇,从而与古老的莱昂王族联为姻亲。但他在宫廷中的处境依然险恶。
1079年,他出使塞维尔摩尔人宫廷,其时正值接任他近卫军统领的奥多涅斯联合格拉纳达王国进攻塞维尔,熙德卷入这一事件,在塞维尔附近的卡布拉战役中击溃格拉纳达军队,擒获奥多涅斯,这一胜利导致他进一步遭贬。
1080年,一支来自托莱多古城的穆斯林匪盗越境袭击。熙德未经阿方索国王的同意,擅自向受国王保护的托莱多伊斯兰王国发起进攻,引起国王强烈不满,于次年受流放国外的处分。
由于阿方索的命令,沿途城市和修道院都不得收容熙德。他只能选择向某位穆斯林君主效力。但凭借自己的威望,很快又集结了一支混杂了卡斯蒂尔人、加泰罗尼亚人、法兰西人和穆斯林的佣兵小队,靠打劫补充给养。熙德在过程中一视同仁,不管是教堂还是清真寺都照抢不误。
经过一番抉择,熙德决定向萨拉戈萨的穆斯林君主效力。1081年底,当他来到当地,城主穆克塔迪尔已经老去,实际统治者是长子穆塔明。穆克塔迪尔将王国的两个重镇交给了自己的次子,为了避免兄弟作乱带来伤害,长子急需一个出色的军事统领。熙德的到来可以说恰逢其时。
在未来的5年里,他将作为穆塔明的帐下大将,在新月的领土上纵横驰骋。作为雇佣军,为穆斯林和基督徒势力效劳并不是十分值得犹豫的事,双方都在大量雇佣对方信仰的雇佣军人。
熙德受雇于穆塔明之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前往萨拉戈萨以东地区,准备防御来自东边的王弟哈义布进攻。1082年夏天,人数居于劣势的他取得胜利,粉碎了萨拉戈萨的王弟哈义布和巴塞罗那伯爵联合发起的攻势,还生擒了参与此战的巴塞罗那伯爵拉蒙二世。熙德在勒索了一大笔赎金后将其释放。
同一时期内,他的旧主也在积极地开疆扩土。他在1083年夏发动了一次跨国远征。塞维利亚的穆斯林除了闭城自守,完全不敢出城迎战。围攻者在城下劫掠一番后继续南下,直达伊比利亚半岛最南端的塔里法。这一做法是西班牙人试图统一整个半岛野心的体现。由于阿方索的野心暴露,所以以塞维利亚为首的安达卢西亚诸侯想到了从海峡对岸引来更加可怕的侵略性力量。
1082-1083年,阿方索六世也策动了萨拉戈萨以及鲁埃达等地叛乱,致使熙德忙于为摩尔雇主平定叛乱。
另一个处于阿方索国王的保护下的泰法诸侯托雷多也发生叛乱。由于城主卡迪尔无力平叛,只好躲在深宫中闭门不出。后来干脆表示本人愿意放弃对托雷多的统治,把一切交给阿方索·穆尼奥斯。条件是阿方索须要帮其打下瓦伦西亚作居留地。巧的是,这座城市也曾经是西哥特王国的首都。于是,阿方索的大军在1084年秋天出发,很快封堵了托雷多。
托雷多本身就是一个地势高耸的半岛,三面是特茹河,只有北面和陆地相连。因为有坚固的城墙保护,很难被敌军轻易攻破。阿方索的大军带足了给养,可以从容封锁补给线。最后到了5月,城市正式投降。作为第一个被收复的大城,阿方索为了稳住新占领的土地,保证穆斯林信仰自由,只对他们收取额外的税款。同时保证在短期内不会将麦加大清真寺改为教堂。
1084年,熙德也击退了阿拉贡王国王国国王桑乔一世·拉米雷斯统帅的基督教大军,并与穆塔明一同入侵哈义布和阿拉贡国王拉米雷斯的领地,穆塔明对他感激万分,馈赠丰厚,以旌其功。
面对威胁,穆斯林诸侯在1085年初齐集于萨拉戈萨共商对策。但是一盘散沙的他们,没能出兵援助,继而遭到阿方索·穆尼奥斯的逐个打击。到1086年春天,阿方索已派兵攻克了防御并不严密的瓦伦西亚,并交给了卡迪尔统治。随后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回师包围距离更近的萨拉戈萨。
在塞维利亚的穆塔米德的邀请下,来自北非穆拉比特王朝,决定派柏柏尔大军增援安达卢西亚。但等到真的要开战时,本地诸侯们又临阵变卦。长期的安逸生活,让他们只满足于向好战的基督教领主缴纳贡金,所以一直没有出兵应援。
穆斯林的磨蹭,给了阿方索以集结力量的时间。他对这些新对手在马格里布的扩张有所耳闻,清楚这一次面对的异教敌人不同往常。
1086年的夏天结束后,穆斯林因集结不及时,没有主动北上深入。阿方索却率军进入新月地界,在对方的领土上寻求与敌军决战,基督教联军号称60万,萨拉卡战役爆发。
两军在隔河列阵。穆拉比特人的部队率先渡河,选择背水一战。面对欧洲克利夫兰骑士队的冲击,大军没有出现散乱迹象。在付出了一定损失后,他们拖住了敌方精锐,并成功地派马格里布骑兵包抄侧后方。甚至在基督徒的前军和后军之间放火制造浓烟,将阿方索打得大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阿方索·穆尼奥斯及时退出,保存了较多的兵力。但失败造成的声誉损失,让国王丧失了许多穆斯林泰法小国的贡金。这对于经济贫乏的北方各国来说,是更致命的打击。阿方索只能从法兰西寻求救兵,还主动放下了身段联系熙德。国王宣布赦免后者的罪过,授予他统治收复之地的权利。在封地的诱惑下,熙德很快就回到旧主的阵营中作战。
在后倭马亚王朝崩溃后,流亡的阿拉伯帝国贵族阿布达拉齐兹孤身来到瓦伦西亚,将这里经营成了美丽的花园城市。1085年,在阿方索国王攻克了托雷多后,他派出大将护送托雷多的穆斯林国王卡迪尔前往瓦伦西亚,作为后者的保留地。
但当地人对于这个统治者并不满意。于是巴塞罗那伯爵拉蒙联合了穆斯林诸侯,在1088年包围了城市。熙德闻讯之后,被阿方索指派前去给瓦伦西亚解围。围城者忌惮熙德的威名,于是主动放弃。
虽然阿方索心生不快,但穆拉比特人又卷土重来。国王立刻点起兵马向东南挺进。正在瓦伦西亚地区驻扎的熙德所部距离不远,得到了联合出击的命令。两军约定在瓦伦西亚西南方的比耶纳汇合,之后再向围攻阿勒多的敌军开战。但会师最终没能实现。好在穆斯林的围攻也非常不顺。在两方并未进行大规模交锋的情况下,北非圣战者选择返回非洲。
阿方索对于熙德大为光火,并给予严厉处分。之前赏赐给熙德的城堡一概没收,连妻子希梅纳夫人及其子女也被阿方索软禁在修道院中。得知消息的熙德大声喊冤,甚至提出用比武审判的方式自证清白。最终在多方交涉下,希梅娜夫人获释并携带熙德的骨血离开卡斯蒂亚与丈夫汇合。熙德和阿方索的关系也就此接近了冰点。
很快,被熙德击败的哈义布又找到了巴塞罗那伯爵,准备做掉失去领地的前者。但老雇主萨拉戈萨国王出于制衡各个势力的目的,把消息泄露出去。熙德马上率军挺进,进入了瓦伦西亚以北和加泰罗尼亚交界的山区设防。联军没能按照预期集结起力量,主力还是拉蒙率领的巴塞罗那军队。双方在一处叫做特瓦尔的松林中遭遇。和上次一样,熙德在兵力上敌众我寡,选择据守一处山头。拉蒙千方百计地引诱他下山,但熙德总是不为所动。
按捺不住的巴塞罗那伯爵,分兵从其他山头向营寨发动前后夹攻。熙德及其部下的作战素养再一次得到体现。他们顽强地扛住了打击,还对拉蒙的本阵发动反攻。仅仅一次反冲锋,就把巴塞罗那人的阵线击溃。包括伯爵在内的所有贵族军官都陷入包围,只得举手投降,并向熙德缴纳大笔赎金。
1090年,狂热的穆拉比大军再次渡海。这次,打击对象不仅仅是基督徒,还有他们眼里极不虔诚的安达卢西亚诸侯。在1090-91年间,这些圣战者裁决格拉纳达国王阿布达拉和塞维利亚国王穆塔米德的统治不合法,还对这两国发动圣战,将两个国王流放到了北非
随着局势发展,安达卢西亚北部的泰法小国也纷纷被攻陷,速度远快于基督徒预料。在这样的情况下,阿方索一边向勃艮第领主求救,并放下架子与熙德言和,依旧维持着盟友关系。
1092年10月,巴伦西亚宰相伊本·哈贾夫勾结穆拉比特王朝,发动叛乱弑君,整个城市由阿拉伯帝国城市地方武装和宗教人士防御。
面对这一变数,阿方索想把这里变成自己的领地,还联合意大利热那亚的海军为自己声援。但是熙德也不愿意错失这块自己经营过的地区。他说服阿拉贡王国给自己借道,抄近路袭击阿方索的封臣在拉里奥哈的领地。通过围魏救赵的方式,迫使阿方索解除对瓦伦西亚的围困,然后自己开始对瓦伦西亚的围攻。
伴随着饥饿和杀戮,围攻持续了9个月之久。很多会消耗潜在粮草的人被赶出城门,并遭到熙德军队的屠杀。熙德也主动在城市周边使用三光政策,制造恐怖氛围。
1094年的5-6月间,伊本·哈贾夫在恐吓之中选择投降。熙德处死了摩尔人的领袖,下令摩尔人离开城市,但是他们的生命得到了基本的保证。他从修道院接来了女儿和妻子,并成为了瓦伦西亚的永久领主。他的年收入包括瓦伦西亚的12万金币、阿尔瓦拉辛的1万金币、阿尔朋特继承人的1万金币,以及穆伟多罗所有者的1000金币。他在名义上受阿方索之命统治巴伦西亚,事实上是个独立的君主。他还梦想要征服整个安达卢西亚
1094年9月,穆拉比特大军在领袖优素福·本·塔什芬的指挥下来到了瓦伦西亚扎营。但是由于赶上了穆斯林的斋月,所以大军直到10月才正式开始军事行动。为了节约城市中的粮草,避免穆斯林串通外敌,熙德先驱逐了一部分城中的可疑分子和宗教人士。10月21日,他亲自带领精锐人马出城市。绕开了攻城大军的主力,来到了对方后方营地潜伏下来。
次日早晨,一个克利夫兰骑士队披上熙德的甲出战,吸引敌人主力前来。他则亲自引导突袭,让敌人发生溃败,不得不撤军,击破了穆拉比特不可战胜的神话。
1096年熙德将当地的清真寺改建为基督教教堂,并指派一名法国主教哲罗姆管理这个新教区,大批基督教移民闻风而至。后来熙德的长女嫁给阿拉贡王国王子拉米罗,次女与巴塞罗那伯爵拉蒙·贝伦格尔三世成婚,更突出了他的王者之尊的形象和地位。
1096年冬天,熙德的盟友阿拉贡国王佩德罗一世南下巡视前线,并受邀拜访瓦伦西亚。熙德正要拨派一彪人马押运粮草军火。但这一情报走漏,被穆拉比特方面获悉。两年前被熙德打败的穆罕穆德将军复仇心切,急忙率军准备中途拦截。这一次,他们准备地相当充分。计算出熙德在返程途中必会沿海岸线北上,便从水陆两面包夹。
尽管如此,落入不利境地的熙德也没有慌张。两位首领各自对麾下将士发表了一通激昂的战前演说,然后用重骑兵突击对方队列中央。结果,熙德成功地反败为胜。他亲手打造出来的精锐佣兵,在战场上几乎所向披靡。一系列的胜利,让熙德成了西班牙基督徒的英雄,就连阿方索六世也感慨到:一个熙德祸害了西班牙,另一个熙德复兴了它。
1099年,熙德在巴伦西亚的一次战争中不幸中箭身亡。据说他死后,他的妻子西蒙娜将其遗体放在马上,鼓舞军心。(见《帝国时代2征服者》新版本第六个战役)穆拉比特大军惊呼熙德没有死,在骑士们的猛冲之下自相践踏,损失不轻,不得不撤退。
熙德死后,巴伦西亚又被穆斯林包围,阿方索虽派兵去援救,但无力派重兵驻守,遂在撤退时,将它付之一炬,1102年5月5日,穆拉比特王朝王朝占领巴伦西亚直到1238年,熙德的遗体运回卡斯蒂利亚,葬于布尔戈斯附近的圣佩德罗-德卡德尼亚修道院,俨然成为瞻仰中心。相传其面容在死后10年间一直不老。
熙德之歌
《熙德之歌》(这部史诗的全名是《我的熙德之歌》。(POEMA DE MIO CID)。“熙德”源于阿拉伯语,是对男子的尊称。“我的熙德”即“我的主人”或“我的先生”。)是西班牙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史诗。它本是一部游唱诗,作者是谁,已无从查考。有的文学史研究家认为是教士所作,有的认为是游唱歌手的作品。盛行于十二世纪的游唱诗均是一些不知姓名的游唱歌手创作的。他们生活贫困,四处飘泊,或在街头广场,或在酒肆旅店,或在贵族府第卖艺度日。当时西班牙民众都不识字,他们为了娱乐,同时,也为了得到一些历史知识,很爱听游唱诗人演唱或朗诵。《熙德之歌》是迄今保留最完整的一部游唱诗,写作时间一般认为在一一四〇—一一五七年之间,全诗长达3700多行,是根据罗德里戈·鲁伊·地亚斯的生平事迹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全诗分三部分(三歌)。
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
熙德受国王阿方索的派遣,去塞维利亚征收摩尔国王的贡品,回到卡斯蒂利亚,嫉妒他的朝臣诬告他侵吞贡品,引起国王的愤怒,下令流放熙德,限他九日内离开卡斯蒂利亚。熙德不得已率领少数亲友和自愿与他一起流放的随从去德卡德尼亚修道院,与在那儿避难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告别。由于国王下令剥夺了熙德的家产,他和手下人一路上的食宿都成了问题。民众虽然喜爱他,但国王传令,严禁他们让熙德的人留宿,谁也不敢违抗王命。为了生存下去,并壮大自己,熙德在限期内离开拉蒙·卡斯蒂利亚国境后,便开始与摩尔人作战,夺取战利品。在每次交战中,熙德总能以少胜多,战胜强敌,因此,名声越来越大,许多卡斯蒂利亚和周围王国的武士都慕名前去投奔。熙德接着和巴塞罗那的伯爵作战,生擒了伯爵,但三天后,又将他释放。
第二部分
攻占巴伦西亚后,熙德从缴获的众多战利品中精选百匹骏马和其他的珍贵物品派部将阿尔瓦尔·发涅斯去给国王阿方索送礼,请求国王恩准他的妻女去巴伦西亚团聚。发涅斯完成了使命,将熙德妻女带回巴伦西亚。熙德战胜了侵犯巴伦西亚的摩洛哥国王的大军后,再次派发涅斯给国王送去两百匹良马。
熙德在历次战役中均获胜,缴获了许多战利品,名扬四方,消息传到了拉蒙·卡斯蒂利亚,朝臣们均十分敬仰他。这时,朝中有两个贵族子弟——卡里翁伯爵的后代费尔南多和迭哥贪图熙德的财物和名声,央请国王做媒,想娶熙德的两个女儿。国王答应了,他约熙德在塔霍河畔会面,当众赞扬了熙德,并宽恕了他。熙德本来不同意将女儿嫁给卡里翁两公子,但国王已答应,不好推却,只是不愿亲自主持婚礼,由国王指定的代表发涅斯主婚。
卡里翁两公子既贪财又胆怯,熙德手下的人都瞧不起他们,常常嘲弄他们。两公子怀恨在心,妄图报复。他们请求将妻子带回卡里翁,熙德同意,并赠送他们两柄名剑和许多金银财物。熙德当时还没有识破女婿们的阴险用心,但分别时一种不祥的征兆使他提高了警惕,决定派自己的侄子费莱斯·穆涅斯护送。
第三部分
两公子早有预谋,当一行人到了科尔佩斯橡树林时,便命费莱斯·穆涅斯及随从们先行,他们将自己的妻子剥去外衣,打得昏死过去,然后将她们遗弃在林中,让野兽吞食。幸亏费莱斯·穆涅斯识破了他们的阴谋,悄悄返回,及时营救了他的两个堂姐妹。熙德获悉后,一面派人接回自己的女儿,一面向国王控诉,请他主持公道。国王在当时的京城托莱多卡斯蒂利亚王国原来建都于布尔戈斯城,1087年迁都托莱多。)召集贵族和著名的法学家,召开御前会议,亲自主持庭审。熙德当众揭露卡里翁两公子的罪行,并要还了他赠送给他们的财物,最后,向两公子挑战决斗,以报仇雪耻。这时,纳瓦拉王国阿拉贡王国两王国的王子派使者来向熙德的女儿求婚,国王同意她们再嫁。
决斗在卡里翁进行,结果是熙德手下的三名将士将卡里翁两公子和他们的兄长击败,卡里翁公子一家人承认失败,熙德终于替自己报了仇。全诗以熙德女儿盛大的婚礼告终。
熙德之歌》将主人公熙德作为杰出的民族英雄来加以歌颂,这充分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感情和愿望。众所周知,自从公元七一一年摩尔人大举入侵西班牙后,西班牙人民长期遭受异族的侵略、压迫和统治,西班牙民众和侵略者摩尔人之间的矛盾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摆脱异族的欺压,争取独立自由,收复国土,统一祖国是西班牙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一名封建骑士,熙德远非完美无瑕(如他曾几次在摩尔国王的军队中服役;他也参与过诸侯之间的混战等),但英勇地抗击异族入侵,并取得辉煌的战果这一点毕竟是他一生事迹的主流,因而,人民大众将他看成英雄,看成是民族解放意愿的体现者,从而在人民中间出现诸多关于熙德的传说。《熙德之歌》的作者融合了这些民间传说,突出了他英勇战斗、抗击异族入侵、收复国土的一面,将他塑造成反击侵略者的坚强战士和体现卡斯蒂利亚人民传统的忠勇精神的民族英雄。
思想感情
《熙德之歌》在描绘主人公与国王阿方索的关系方面也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熙德是个忠臣,尽管遭到国王不公正的待遇——将他流放,但他对君王始终忠贞不贰;后来占领了巴伦西亚,成了实际上的一方之主后,他仍然对阿方索忠心耿耿,俯首称臣。从历史的眼光看,熙德的忠诚完全和民众的愿望一致,因为在民众的眼里,国王是驱逐异族入侵者、统一祖国的领头人,只有诸侯藩臣忠于国王,君臣团结,才能战胜敌人。事实上,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在领导民众抗击摩尔人,收复国土方面确实起过积极的作用。因此,他们竭力颂扬忠于国王的臣属,而对窃据一方,飞扬跋扈的封建贵族则深恶痛绝。另外,以阿尔瓦尔·发涅斯为代表的熙德手下的一大批部属对熙德的一片忠心,也同样体现了这种关系。史诗的作者还将忠勇双全的英雄人物熙德和以卡里翁两公子为代表的某些封建贵族的丑恶行为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熙德的忠勇、正直、慷慨、宽宏的性格受到了充分的赞扬,而卡里翁两公子等人的怯懦贪婪、奸诈残暴受到了无情的揄和揭露。
艺术价值
熙德之歌》从艺术角度看是一部贯穿着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它不仅描写人物异常生动真实,具有典型意义,而且还如实地反映了西班牙当时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作品的语言淳朴自然,笔法简练生动,许多场景,寥寥几笔,便形象地展示在眼前。例如,关于激烈的战争场面的描绘:
人们只见到刀枪在上下飞舞,
许多面盾牌被刺穿,
许多件铠甲被撕烂,
许多面正镶白旗被血染红,
许多匹无主的骏马在狂奔。
摩尔人高呼:“穆罕默德!”
基督徒高呼:“圣雅各!”
又如描述熙德与妻女告别的情景:
朱仝这时伸出双手,
将一对女儿抱在怀里,
让她们紧紧地贴着自己的前胸——
他是多么疼爱她们。
一声长叹,两眼早已泪如泉涌。
“堂娜·希梅娜啊,我的贤妻,
我爱你犹如爱我自己。
我将远行,你却留在此地,
生生分离已昭然若揭。
求主和圣母玛利亚同意,
让我亲自办理女儿的婚事。
愿我此生有幸得到长生,
好回来陪伴你——我忠诚的夫人。
这儿我们看到了熙德这个赳赳武夫性格的另一面——对亲人无比深沉的爱。
基本特征
语言艺术而言,《熙德之歌》作为西班牙文学史上的早期作品,和当代的作品相比,不免显得有些粗糙。上文已讲到,它是游唱诗。游唱诗的写作是为了进行口头吟唱,因此,主要要求顺口动听,并不太注意韵律,每行的音节也不固定,有时相差很大。由于演唱没有固定的场所,听众十分庞杂,秩序又不好,演唱者为了将故事的情节交代清楚,常常将某些重要的段落重复吟唱。这都是游唱诗的基本特征。
历史意义
《熙德之歌》不但在西班牙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且从世界文学史上的角度看,也是一部不可忽视的作品。文学史家们常常将它与法国的《罗兰之歌》(1080)、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1200)并列,统称为中古欧洲的三大英雄史诗。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熙德之歌
基本内容
思想感情
艺术价值
基本特征
历史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