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须蛇鳗,学名为中华须鳗(Cirrhimuraena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是蛇鳗科须鳗属的一种鱼类。它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区海域,包括中国的
东海和
南海,以及台湾北部、西部及西南部沙岸水域。中华须鳗的体形细长,吻部尖细,眼小,口裂大且超过眼之后缘,上唇边缘具发达的唇须,呈流苏状。其体色多为灰褐色,背部和臀鳍较为发达,
胸鳍也相当发达,但无
尾鳍,尾端尖秃。
中华须鳗是一种穴居性鱼类,利用尾尖钻穴,退潮时钻入沙泥中,
涨潮时则游至沙泥上面。它以贝类、
口足目等底栖动物为食。在
潮汕地区,中华须鳗被称为窦龙(杜龙),闽台地区则称为土龙,其传统吃法是切段炖汤,尤其与黄豆或北芪同炖,具有壮腰补肾的功效。
中国须蛇鳗体细长,吻尖,眼小,上颌较下颌长;上鼻孔管状,后鼻孔成裂痕状;背鳍及臀鳍后端鳍条较长。胸鳍发育正常。伸长期最小体长91毫米,最大体长125.6毫米。伸长期体高而侧扁,皇柳叶形;头短而尖,唇齿发达,上下每侧各具10~15枚,吻端的几枚特别延长;鳃部透明可见,鳃丝呈半透明穗状;鳃孔小呈椭圆形,心脏呈橘黄色,沿肠道背侧具7个节状突起,突起顶部具两行色素点。
收缩期最小可收缩至59.4毫米,此期体高开始缩小,体宽显著增大,体形变粗呈圆筒形,头部渐变低平,唇齿脱落但很缓慢;两颌及犁骨齿开始出现,上唇边缘开始长出乳突状唇须;肠道背侧节状突,自后而前,开始渐变低平;色素点下沉,最后全部消失。由伸长后期
变态至收缩后期形成
仔鱼,需20~25天;由仔鱼进入
稚鱼期需20天。
中华须鳗栖息在水深100米以下之泥沙质海底。以
甲壳亚门、
软体动物门为主食。其嗅囊呈楔型,嗅囊膜和嗅囊腹面的透明膜共同围成嗅囊腔。嗅囊长径与眼径的平均比值为2.2倍。嗅板上大量的纤毛表明,中华须鳗嗅囊的水动力机制应属嗅板纤毛搅动型。
在
潮汕地区和闽台地区,其肉质坚实,常被用来炖汤,如炖黄豆或加北芪,被认为有壮腰补肾的功效。
在台湾,土龙被看成是最有效的壮阳食物之一,曾经被炒卖到每斤1万元
新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