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5集纪录片《帝国的兴衰》第一次从经济视角解读秦汉帝国的兴衰历史。 “以军功授名爵”的国家授田制度,使
秦军犹如虎狼之师一统天下;汉帝国将土地按“名爵”大小赠与个人,国力渐至巅峰。但带来强盛的制度为何却不能挽救帝国的灭亡?本片带着最新的
经济学理论和近百年来的
考古学发现,以大量真人演绎与三维动画结合,气势如虹地展现了秦汉帝国的历史风云。
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稳定强盛的关键。领导人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作为国家的统治方式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秦汉乃至明清选择
中央集权制度不仅因为帝王对权力的欲求,更是符合中国长期以来以农耕为主的国情,农耕社会生产的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组织生产,维护各地之间的稳定,促进农业发展。
地方和中央的是国家政治天平的两边。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大小将对国家政治的平衡产生重大影响。秦汉两代都没有很好的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秦朝是重中央,压地方;汉代则是重地方,削中央。虽然在文帝、
刘彻时期地方上郡国的势力逐渐削弱。但是从
西汉末一直到
东汉末,地方豪族、门阀势力逐渐崛起。这些人主要是皇亲国戚、地方上的黑恶势力、大土地所有者、政府官员或者多者兼有之。这些势力从一开始与中央对抗、侵占平民土地,再到互相之间争权夺利,对汉朝的政治经济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最终导致了汉朝的灭亡。
土地是中国政治和经济的重要议题。
秦汉两代的土地政策对两个朝代的兴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以农业为本的社会,农业的发展不仅影响着赋税收入,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农民问题不加以解决,只能加速政权的倒台。
逐利乃人之本性,政府应该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政府对于经济发展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农业和商业。二者缺一不可,农业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料,为商业贸易打下基础,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商业则促进物资流通,可以使得社会资源在市场之下得到相对有效合理的分配。而政府暴政、徭役繁重、赋税过多、连年征战、与民夺利和压制商业则是违背经济规律的表现,也会破坏经济的发展,导致衰落。
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之间的关系应好好处理。汉初为促进经济发展,开放山川湖沼给民间开发,但是当民间资本坐大之时,政府又对民间资本进行限制,由国有资本来发展重要的行业。这造成了两个不利后果:国有资本由于占有优势,地位稳固,便不思进取,效率低下,政府官员没有商人的经营才能,贪腐严重;民间资本由于无法进入盈利最高的盐铁行业,转而投资次盈利高的土地,导致汉代土地兼并严重。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关系处理不当,不但会导致为政府控制的重要行业效率低下,拖经济后腿,民间资本转战其他行业则可能导致某些行业无序和过于激烈的竞争,在汉代,民间资本的竞争的是土地。而国有资本控制的过严过死是,重要行业发展的缓慢甚至后退使得相关经济领域发展也不景气,如汉代国营手工场制作的铁器质量低下,导致农业
生产率下降;汉代土地兼并则使得无数普通百姓流离失所,成为社会上一股不稳定的力量,随时有可能推翻现政权。
改革中的理想主义、道德和制度。
王莽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和道德至上主义者,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在政治经济方面都参照以前所谓“圣人”治理国家的方法,虽然王莽在政治上的清廉和道德上的崇高使他赢得了全国上下的一致支持,但是在改革上他是拙劣的。他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改革上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得罪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阶层,导致了自己的倒台。在改革中,他反复重申道德,希望以道德的力量使得各个阶层之间妥协让利,但是嘴皮子上的力量无法让地主豪强交出土地,在这个方面,只有以实力加之合理的制度才能推动改革,而非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