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蜈蚣(Geophilomorpha、Forficual auricularia),土壤动物,
节肢动物门,
唇足纲,地蜈蚣科。是
衣鱼目的天敌,有31对至181对足。广泛分布于中国。
本报讯 记者丁洪美报道 11月17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世界公园大会上发布最新IUCN红色名录。根据红色名录,
渔业、采伐、矿业、农业及其他
人类活动,威胁着
太平洋北方蓝鳍金枪鱼、美洲鳗鱼、中国
暗纹多纪鲀和
舟山眼镜蛇的生存;
栖息地破坏导致
马来西亚软体动物和世界上最大的地蜈蚣灭绝,同时威胁着许多其他物种的生存。
今年是IUCN红色名录诞生50周年。目前,全球已有76199个物种得到评估,其中22413个物种受到灭绝威胁,新评估的近一半物种产自保护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敦促,加强保护地保护,遏制
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干事朱莉娅·玛藤说:“IUCN红色名录的每一次更新都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我们这颗星球正在持续丧失它所拥有的令人惊叹的生命多样性,其主要原因是人类为满足自身对资源的贪欲所进行的毁灭性的活动。目前,科学证据已经证明,保护地在扭转这种趋势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专家们警告,保护地外的物种衰退速度是保护地内的两倍。我们的责任是,增加保护地的数量,确保这些保护地得到有效管理并能够在保护我们这颗星球的
生物多样性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物多样性部门全球主任简·斯马特说:“不断增长的食物市场需求,给这些物种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严格限制利用并保护
栖息地。”
红色名录还强调了几个由于栖息地破坏而受到冲击的物种,其中包括66种
避役和一种
凤蝶总科(Ocybadistes knightorum)。这种蝴蝶仅仅在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沿海地区被发现,主要威胁是外来
禾本科杂草入侵及沿海开发建设。
由于栖息地破坏,有两个物种被宣告灭绝。一种是
马来西亚半岛的蛇( Plectostoma sciaphilum);另一种是世界上最大的地蜈蚣——圣海伦娜巨蜈蚣(Labidura herculeana)。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敦促,加强保护承诺,防止更多物种灭绝。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主席西蒙·斯图尔特说:“如果
栖息地得到较好的保护,这些物种的灭绝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最新的红色名录显示,由于
哥伦比亚拉尼塔多拉达保护地的成功管理,有两种
两栖动物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我们应该更多地为自身的行为负责,让地球上更多的物种得到保护,给予我们这颗星球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