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文(1875-1944年),原名则张,别名寿萱,字焕文,晚号慎斋,以字行世,泉州人。他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农历十月,泉州东街菜巷。陈焕文年幼时丧父,依靠母亲黄慈意(获清廷旌封六品安人)的刺绣、缝衣及祖遗果、菜地的收入维持生计。
陈焕文一生颇有才华,尤以书法为佳,大字楷书由颜入柳近
刘墉,
小楷出二王行书,字体丰腴,为商家所喜爱。隶书、石鼓文、金文均佳,墨宝遍及
上海市和
浙江省、
福建省各港埠。亦工金石、诗书,棋力在上海福建乡亲中称第一。
清光绪元年(1875年)农历
寒衣节生于泉州东街菜巷。周岁丧父,赖母亲黄慈意劳作抚养长大。
幼入塾仅一载,即因家贫失学。10岁随长兄在打锡铺中帮工,业余坚持读书。13岁到首饰珠宝店从师学艺,20岁成
泉州市鉴别珠宝、首饰、古董一流高手。因其师高薪延聘,遂为其师行商
兴化市、上海等地。行商
莆田市时,因
莆田县吏役欺压、敲诈乡民,遂代谋划、拟状词,仗义执言。官司打到
兴化府,得
举人张琴等相助,莆田县知事受斥。
陈焕文年青时加入哥老会,与李丹臣、吴克章等20名结义兄弟一起参加
辛亥革命泉州光复之役。辛亥之后,专心从商。但仍以财力、物力支持革命党的反袁活动,并参加中华革命党。
民国2年(1913年),其师将珠宝店半盘半赠给陈焕文。他遂自营颖记号首饰珠宝店,在家中设工场,自己经常行商于
上海市、
厦门市、
福州市、
莆田市、
仙游县等地。民国13年,将颖记行移设厦门
大同路。经营上盘珠宝、首饰兼古董业,并在上海设办事机构。同期,投资支持石头街伍泽俊、伍泽琪兄弟设立上海绵源行。其后,参股联营泉州瑞和行、晋兴五金行。
陈焕文热心慈善公益事业。是泉州
泉州市小学创办人,对温陵、佩实两小学长期捐助,历任两校董事长、名誉董事长。直至举家定居上海后,仍每年汇款支持两校经费。因急公好义,且在上海福建帮(即闽南帮)领袖中辈份至尊,颇具威望,长期任上海泉漳会馆常务理事兼总务、泉漳中学董事等职。凡泉州慈善公益往沪募捐,多由他出面捐资为倡,旅沪福建帮上至一流巨商,下至贩夫走卒,无不立即响应。民国14年,圆瑛法师募款创办泉州开元慈儿院,陈焕文不但捐资赞助,还在上海福建帮中代为募捐。民国15年,陈焕文在上海泉漳会馆理事会上倡议在
泉州市设立
托老所,得到全体同仁踊跃响应。所募款项甚巨,遂得以创立泉州妇人养老院、温陵男老院。其后,又带头捐资,在上海泉州乡亲中积极募款支持晋江南岸筑堤、建导水矶工程和顺济桥。
卢芹斋先后为泉州各项慈善公益事业筹募捐款200余万
银元,其中个人捐资30余万银元。以修建
顺济桥时募集款项最巨。建桥尹始,即在上海福建帮中募集建桥预算款的1/2;工程进行一半,泉州当局函告款项用完。因未便再募,焕文遂与伍泽民、伍泽俊以1∶2∶2的比例分摊尾款。三家在泉、厦各商行投入全部流动资金后,不得不举贷才集齐建桥尾款。
民国20年(1931),
一二八淞沪抗战,
十九路军在
淞沪会战奋起抗击入侵日军。陈焕文在沪组织泉漳同乡募捐款物,开展劳军活动。翌年,与洪、沈两家姻亲投资设立厦门光兴金铺,各持股1/3。并在上海租界设庄亲自坐镇,事业进入全盛时期。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发生。陈焕文与旅沪泉漳同乡群起支持张治中部抗日。
上海市沦陷,他返居
厦门市。厦门沦陷,避居
鼓浪屿。日军占领厦门,光兴金铺金库被抢劫一空。刚返抵
泉州市,泉州瑞和行又遭日机轰炸烧成灰烬。他眼看一生心血在花甲之年大半付诸东流,急怒攻心,几乎一病不起。
民国28年初,为安置厦门沦陷流落泉州的难民,陈焕文在长子陈笑侬陪同下扶病赴上海,告贷捐款为倡发动募捐,对安置在泉州的难民贡献殊大。同年底,他千方百计将厦门颖记行资产转移到上海租界复业,并举眷移居上海。此后,因国仇家恨,转而同情、支持共产党。并以自己系
上海市名绅的身份掩护共产党领导下的
抗日活动,为此曾受租界当局警告。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陈焕文于1942年初将颖记行收盘,居家颐养。是年冬,汪波为筹建泉州建国商校往沪募款。时陈焕文财力有限,仍带头捐出菜巷祖宅后祖遗果、菜地(今泉州三中大操场),在泉漳商家支持下,所募款项几占建国商校建校资金大半。
民国33年(1944)元月16日(农历癸未年十二月三日),陈焕文病故于上海,享年69岁,灵柩寄上海殡仪馆。次年
中秋节,灵枢由水路运回
泉州市。申报编辑黄逢辰(黄光汉之父)所作讣告除历述陈焕文一生简明事略外,称其“医山(风水)卜相无所不知,琴棋书画无不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