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研究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研究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研究》是高秀昌于2010年撰写,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深入探讨了冯友兰的哲学史方法论,并揭示了其与冯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的内在联系,阐述了其价值和意义。
内容简介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研究》首次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作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研究,着重考察了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详细分析了他的哲学史方法论与其哲学观、哲学史观的内在联系,并揭示其价值和意义。
本书目录
现当代新儒家研究丛书总序自序第一章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初步提出——从《天人损益论》到《人生哲学》一 《天人损益论》的哲学史方法论思想1.哲学观2.哲学史观3.哲学史研究方法二 《人生哲学》的哲学史方法论思想1.哲学观2.哲学史观3.哲学史研究方法三余论第二章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真正确立——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一 《中国哲学史》时期的哲学观1.哲学的内容与范围2.哲学的性质3.哲学的功用、价值二 《中国哲学史》时期的哲学史观1.两种“哲学史”2.哲学史的目的和任务3.中国哲学史分期三 《中国哲学史》时期的哲学史方法论1.“钻研西洋哲学”2.“搜集哲学史料”3.“详密规划迹团”4.“探索时代背景”5.“审查哲人身世”6.“评述哲人之哲学”第三章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转型与深化——“贞元六书”一 新理学时期的哲学观与哲学史观1.新理学时期的哲学观2.新理学时期的哲学史观二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变革与深化1.“照着讲”与“接着讲”2.“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第四章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改造与拓展——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一 冯友兰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2.从“科学的哲学史”到中国哲学史二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拓展1.逻辑和历史的统一2.观点和资料的统一3.“抽象继承法”第五章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反思与综合——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一 冯友兰晚年的哲学观1.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2.哲学的方法:理论思维3.哲学的功用:锻炼人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人的精神境界4.辩证法的实质:“和”5.余论二 冯友兰晚年的哲学史观1.关于哲学史2.关于中国哲学史三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综合1.马克思主义方法2.哲学思潮研究方法3.“学院式”研究法与“书院式”研究法4.“双译”法5.余论第六章 结语: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总结及进一步思考一 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总结二 对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进一步思考1.“中学西范”依然是治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模式2.中国哲学史研究应以人文主义方法为主导3.中国哲学史研究应充分运用逻辑分析方法4.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综合创新”附录一“抽象继承法”研究附录二 冯友兰孔子附录三 哲学家的哲学史与哲学史家的哲学史——对冯友兰“三史”的一点比较附录四 冯友兰先生重写《中国哲学史》简评附录五 论冯友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兼评冯友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援引与创新冯友兰学行年表参考文献索引
作者介绍
高秀昌,1962年生,邓州市人。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2000~2003年在南开大学哲学院,师从方克立教授,攻读中国哲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冯友兰学术研究会理事,河南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庄道家研究、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以及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著有《哲人的智慧》(1995)、《道家双峰》(合著,2001),注译有《庄子》(合著,2006)、《墨子》(2007),编有《冯友兰学记》(合编,1995)、《旧邦新命——冯友兰研究》(1999)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本书目录
作者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