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扁鲨(
学名:Squatina japonica)是
扁鲨目扁鲨科
扁鲨属鱼类,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
朝鲜和日本沿海等地。
卵胎生,胎儿具很大卵黄囊,卵黄管粗短,每产10多仔。
形态特征
体宽扁延长。头宽扁,头长比头宽为小,约为全长的1/5强,头侧具薄膜突起。尾颇宽,向后渐狭,尾柄后侧具一皮褶,伸达尾基后方,尾长比头和躯干稍大。吻宽短,广圆,稍突出于下颌前方,前缘中部凹入,腹面在上颌上方具一深沟。
眼卵圆形,上位,无
瞬膜,眼间隔比喷水孔间隔为小。鼻孔小,位于吻端两侧,鼻间隔比眼间隔为小;外鼻瓣简单,薄膜状,后缘细裂不显著;里鼻瓣具2个平扁须状突起,在外侧者较宽大,边缘薄膜状,细裂,在里侧者狭小。口几端位,浅弧形,口宽比喷水孔外侧间的距离稍大,上下唇褶都很发达,未伸达上下颌缝合处。
下颌外侧后方具一深沟。齿上下颌同型,基底宽大,齿头狭尖,边缘光滑,3行在使用,上下颌每侧每行9-10齿。喷水孔比眼稍大,横椭圆形;喷水孔与眼的距离与眼径
相等(幼体)或比眼径大1.5倍余(成体)。鳃孔5个,很宽大,侧腹位,下部转入腹面,鳃孔宽比腹面鳃孔间隔为小,最后1个鳃孔位于
胸鳍基底前方。
头上在喷水孔中间区域具1对内淋巴管孔。鳞片细小,基底宽大,棘突尖锐;背面正中线上自头后至尾基具粗大结刺1纵行;眼前、眼上和眼后的鳞片较大;在
雄性成体,胸鳍外缘与后缘的边区,具钩刺1大群,刺头向后和向里,在腹鳍前缘边区,具较小钩刺1群,刺头向后。腹面胸鳍外侧具鳞片1纵条,其宽比眼径大1.5-2倍余;腹鳍外侧具鳞片1纵条;尾部除前端外,都具鳞片。
背鳍2个,后位,几同形同大,外缘斜直,上角圆形,后缘平直或圆凸,下角圆钝,里缘分明;第一背鳍起点距腹鳍基底后端比距第二背鳍起点稍近或
相等;第二背鳍起点距第一背鳍基底比第二背鳍外缘长为小(幼体),约相等或为大(成体)。
尾鳍宽短,帚形,上叶比下叶大,前缘斜直,后缘凹入;下叶前、中、后部分连合,边缘斜直,与上叶连接。腹鳍宽大,起点距
胸鳍基底为其基底长2/3,前缘圆凸,后缘斜直,外角钝圆,里角延长,稍尖突;
鳍脚宽扁,向后狭小,后端钝尖。胸鳍很宽大,前缘弧形凹入,前端成一角状突出,外缘斜直,与后缘几成一直角,后缘斜直,里缘圆凸。
体锈
褐色或灰褐色,隐具暗色和白色斑点;胸鳍前后方、背鳍基底和尾鳍基部无大黑斑。腹面除鳞片部分淡黄色,余均白色。
栖息环境
日本扁鲨是栖息于
大陆架和上陆坡的底栖物种,栖息深度为10到352米。
生活习性
日本扁鲨常浅埋于泥沙中,头部露出,静待鱼类到来,起而捕之。身体常分泌大量粘液,以去除泥沙。行动滞缓,不善游泳。食鱼类、
甲壳亚门和
软体动物门。
繁殖方式
雄性性成熟时的大小未知,
雌性在体长长到80厘米左右时性成熟。
卵胎生,产仔数为2到10条,幼鲨出生时体长约为30厘米。繁殖周期未知,但根据其他
扁鲨属鲨鱼判断,可能为2到3年。寿命未知,从一个与其密切相关的物种太平洋扁鲨(
学名:Squatina californica)推断,雌性性成熟时的年龄为8到13岁,估计最长寿命为35年,世代间隔为23年。
用途
日本扁鲨为
黄海和
东海次要经济鱼类,在黄海产量较大,为
渔业捕捞对象之一。东海产量较少,为底曳网兼捕鱼类。日本扁鲨在日本某些地区是上等的料理食材。虽然其
鱼鳍较小,但仍可作为
鱼翅食用。过小的个体一般会被碾碎作为鱼食。
物种保护
日本扁鲨在其整个分布范围内都很罕见。在日本各地,日本扁鲨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
有明海(日本西南部),该物种已有20年未被发现。在骏河湾(
大日本帝国东南部),过去40年间渔获量仅有200余条。在韩国,它更为为罕见,其种群数量自至少1990年代初以来受到渔业的巨大捕捞压力而急剧减少。自2014年以来只有三次捕获记录。在台湾地区,该物种在过去20年中一直未被观察到。
在经历了仅仅20年的密集捕捞作业后,超过80%的
扁鲨属所属物种的
种群数量都在急剧下降,正如人们在
澳大利亚,东大西洋,
地中海和西南大西洋所调查的那样。这些急剧下降表明,即使实施了
渔业管理,扁鲨属鲨鱼也无法承受强烈的渔获物捕捞压力。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年 ver 3.1
辽阳龙石风景旅游区极危(CR) 。
保护措施
在日本: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实施管理措施,以控制捕捞活动,包括限制允许的总渔获量、季节性禁渔和限制渔具类型等。
在
党小涛: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规定了限制
黄海、
东海和
南海电气铁道至北纬12°区域内商业底拖网捕捞的季节性休渔期。
渤海国全年禁止拖网
男孩下海捕鱼。多年来,禁渔时间因地区而异。2018年,这一季节性禁渔的渔具限制扩大到包括所有商业渔具(例如刺网和长线捕鱼),但允许使用
海钓鱼竿等进行小规模手工渔业和休闲渔业。自2017年以来,季节性禁渔的执行力度有所加强。
在台湾地区:自1999年以来,规定禁止在距离海岸3
海里以内的所有底拖网捕捞行为,对于注册总吨位大于50吨位的拖网渔船,禁止在12海里以内进行底拖网捕捞。自2005年以来,
鱼翅必须自然附着在使用冰来保护渔获物的船只上。
为了保护和恢复其种群数量,需要采取一套措施,其中可能包括物种保护、空间管理、减少误捕以及收获和实施贸易管理措施(包括
国际贸易措施)。需要不断进行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包括在物种识别领域)以有效执行措施。需要及时监测渔获量,以帮助了解
种群趋势并为管理活动提供必要信息。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