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历史影片《海军上将》,同时具备经典的叙事手法和优质演员阵容,该片在荷兰本土上映后曾一度一票难求。影片在17世纪中期
欧洲风云突变的历史背景下,完美展现了荷兰救国英雄、海军上将
米歇尔·阿德里安松·德·勒伊特(Michiel de Ruyter)的英勇形象与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十七世纪中叶的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事国家。传奇海军上将马尔滕·特龙普死后,米希尔·德·鲁伊特是钦定的继任者。经历了多次海战,德·鲁伊特证明了他是一名卓越的军事家。从政治上讲,
荷兰是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奥兰治党和
美国共和党在争权夺势。智慧超群的共和党受薪官员约翰·德维特是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最有权势的人,而他的反对者们想要扶持靠不住却又野心勃勃的年轻亲王
威廉三世上位。共和党人正奋力打败
英国,当时
米歇尔·阿德里安松·德·勒伊特将妻子安娜和孩子们留在了后方。他用妙计成功击溃了英国舰队,因此而名声大噪,但彼此间的勾心斗角在实权掌控者与亲王的支持者间展开。奥兰治王室磨刀霍霍,而德·鲁伊特却奔波于政治发展。有人威胁德·鲁伊特和他的家人,要让他们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面对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片中穿插了许多当时特有的行刑方式,场面极其血腥暴力,观众看后多表示吃不消。对此,导演罗伊解释:“在我12岁的时候看过一本
荷兰历史类书籍,书中很详细的描述了那个时代如何将罪犯开膛破肚,如何把人活活分尸的,当时我感到很震惊。后来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看到了真实的被劈开吊起来的干尸,这些都是历史真实发生过的,所以我将这些行刑呈现在电影中,让观众了解那些英雄是怎么被杀害的,手段是多么的残忍。”影片中除了对血腥行刑的记录,其他绝大部分内容都遵从史实。导演罗伊表示:“影片中百分之七十保留了历史真实,其他一些高潮部分加入了修饰,用来烘托观众的情绪,更好的表达历史。”
片中饰演民族英雄‘阿米尔’的弗兰克·拉莫斯对接到这个角色感到很有趣,在他看来出演民族英雄并没有太多心理压力,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和朋友在
海滩玩船长的游戏,在出演这部电影后,自己对‘阿米尔’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个角色是充满内心矛盾的,首先他对于国家而言是民族英雄,但在家庭中他又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在对国家的责任和对家庭的义务中挣扎,寻找平衡。因为国家在召唤,而家庭又需要他来
庇护。作为演员我也会经常面对这种矛盾,所以我和‘阿米尔’之间是产生了共鸣的。
影片《海上将军》走的是典型好莱坞英雄主义路线,宏大的制作,商店电影运作模式,爆米花式的催泪剧情,与本届
电影节展映的其他
独立电影及文艺电影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受众更加广泛,影片在展映环节得到了更多观众的关注与探讨。导演罗伊谈到影片注资:“我个人很喜欢历史,也很想拍一部展示我们
荷兰历史的巨制,当然拍这样宏大的历史电影需要大成本的,我们的政府得知我要拍摄的是‘阿米尔’这个民族英雄后,给了我们很大的资金支持。”
一部人物传记电影。本片主要描写了一位足智多谋,能征善战的海军上将。他既是一位丈夫,也是一位父亲。本片在塑造其军事领域的成就的同时,也在着力打造其家庭的环境。政治和军事密不可分,每个历史人物都应该具有其局限性的一面。与此同时,本片着力展现出英国光荣革命之前和
荷兰之间的分分合合。首先,作为一名海军上将,他是合格的。其次,作为一个丈夫,作为一个家庭的主要支柱,他同样也是合格的。最后作为一个爱国者,他充满了理想主意色彩,而忽视了政治的残酷现实性。因此就造成了战死沙场这样的一个结局。历史没有如果,其实他应该在目睹了他的政治伙伴,被暴徒所杀死之后就应该有所醒悟,而不光是对国家有所谓的这种认同感和所谓的这种使命感。他所效忠的并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有很多东西无法去控制,尤其是一些藏在背后的政治家。他的命运完全就是被政治家所把玩,这也是影片讽刺政治的一个方面。
这个人物的伟大性就在于他明知是战死沙场,但依旧从容不迫。明知国家将陷于灾难之中,他仍义无反顾地保卫祖国。明知政治上的失利,也要努力去促成国内的统一和团结。我认为这就是这个人物的伟大性的展现。(豆瓣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