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灯
实验室中供加热用的器具
煤气灯(英语:燃气 lamp)是一种通过燃烧煤气或其他气体如氢、甲烷一氧化碳、丙、正丁烷乙炔乙烯、天然气,或者混合气体进行发光的灯具。在电气普及之前,煤气灯被广泛用于公共照明和家庭用途。大城市的街道上常见煤气街灯,最初这些灯需要人工点燃,而现代煤气灯则可以自动点燃。随着电灯的普及,煤气灯的使用已经大幅减少。
结构
火焰温度
内层为蒸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氧的混合物,温度约300℃,称为焰心。中间层内煤气开始燃烧,但燃烧不完全,火焰呈淡蓝色,温度约500℃,称还原焰。散逸层煤气燃烧完全,火焰呈淡紫色,温度可达800~900℃,称为氧化焰,此处的温度最高。
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地区已经有使用煤气在家中照明及取暖的纪录,煤气通过竹筒传输,距离可达数英里。
在西方,公共照明的历史比煤气的普及使用要早上几个世纪。1417年,伦敦市长亨利·巴顿爵士规定在冬季晚上挂起灯笼。16世纪初,巴黎居民被要求在晚上于面向街道的窗户旁点燃蜡烛。至1820年,巴黎才开始出现煤气街灯。100多年前,英国人发明了煤气灯,这一发明使人类的照明方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最初,煤气灯由于安全性问题主要用作路灯。后来,随着技术的改进,煤气灯才普及到家庭中。本生发明了名为本生灯的煤气灯,其火焰近于透明而不发光,便于光谱研究。1859年,本生和他的同事物理学家基尔霍夫研究各元素在火焰中呈示的特征发射和吸收光谱,并指出日光光谱中的约瑟夫·冯·夫琅和费线是原子吸收线,因为太阳的大气中存在各种元素。他们使用的仪器已具备现代分光镜的要素,他们可称为发射光谱法的创始人。
香港中环广场都爹利街的石头阶级设有4支煤气灯,至今仍然使用中,成为煤气灯历史的见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结构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