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怀山
中国一级美术师
刘棣,字怀山,1948年生于锦州市,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先后任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创作室主任。1997年迁居广东深圳市,现移居北京。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中山书画社社员,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中国美协深圳创作中心副主任,一级美术师,中国三峡画院副院长,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秘书长,2012年6月,受邀成为海协会书画交流协会创会理事。
人物履历
1972年,国画作品《草原长城》入选文化部举办的现代中国绘画对外交流展。
1978年,与李苦禅叶浅予陆俨少何海霞孙其峰等著名画家一起进入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
1984年,在黑龙江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1988年,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中国画四人展。
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同年赴新加坡举办个展。
1990年,赴法国巴黎举办个展。
1991年-1995年连续5次赴日本举办个展,日本新县为此成立“刘怀山艺术后援会”。
1995年,赴台北市举办个展。
1996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展。
2003年,赴汉城参加“当代中国画家作品联展”。
2004年,与吴冠中、张远林应文化部、外交部邀请赴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举办的中国画展。
2004年,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个展。
2005年,参加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柬埔寨访问、写生。
2015年3月,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翰彩文华——刘怀山书画展”。
2022年6月28日,景山观德殿举办“紫禁之巅·翰彩文华——刘怀山画展”。
个人荣誉
近些年来在日本东京、洛杉矶新加坡、法国巴黎、柬埔寨、台北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许多大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十多次。作品与事迹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瞭望周刊》、光明日报、香港明报月刊、欧洲时报中文版刊载与介绍。
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深受画坛、藏界推重,出版有《刘怀山画集》(人美版)多种,著作有《名家画范、刘怀山画山水》《名家画范、刘怀山画骆驼》(人美版)等。刘怀山先生的业绩已录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录》、《中国美术年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撰的《有成就者》、《世界名人录》、以及美国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五百名领先人物》等。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多件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人民大会堂、中国画研究院钓鱼台国宾馆、法国华侨总会、以及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诸多国家私人及博物馆收藏。在当代中国画界,建树卓绝,为深具传统文脉的代表名家。
艺术风格
追寻中国画的传统
刘怀山先生的中国画作品题材广泛,包括山水、人物、花鸟,且都极具功力,有他自己独特的笔墨画路和语言风格。怀山先生挥笔作画,提笔落墨,往往随意而轻松,勾勒点染,显示出自由奔放的大气度。他画山水和花鸟如此,画人物如钟馗,画走兽如马,也如此。然而,在那看似简单的笔墨中,却饱含了他长期的创作实践所养就的扎实的笔墨技巧,还有他与生俱来的非凡的艺术气质、聪慧和才情。
不懈探索艺术之道
画,是怀山先生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每次提到画,他身体的细胞就像被激活一样立刻投入其中,怀山先生爱画,爱画中的传统、文化、思想和神韵。
道,是怀山先生不懈探索的又一个话题,他始终认为,艺术之道,与世界万事万物的规律相通,符合自然之道的艺术品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怀山先生认为,“意”是中国画的灵魂。中国画的形成是源于自身的,不属于任何其他画派的继承或转型,有着自己一脉相承的传统,很早就有了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开创中国画理论的顾恺之在公元前四世纪就提出了“传神写照”、“以形写神”,国画从一开始就不是以临摹为主的,而是重在神,取神遗形。中国画的象征意义浓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融合艺术、文学、书法、篆刻于一体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怀山先生的创作中,他不断探索和感悟艺术之道,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理论和艺术思想。
由于创作成绩突出,1978年,刘怀山被推荐到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参与创作。作为创作组中最年轻的一位,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意识形态中国画的干扰,中国画之传统文脉几乎被彻底切断。院校出身,而且已历多年创作的刘怀山,虽崇慕中国画,但似乎尚未窥其堂奥。而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汇集了当时的一流中国画家,如黄胄、李苦禅陆俨少何海霞等,皆一时耆宿。可以说,中国画的精要,就在他们身上,在他们的笔下。刘怀山此时可谓大开眼界,对于一个有高远追求的青年画家来讲,朝夕与这些大师相处是难得的机缘。他不敢懈怠,恭敬地向诸老讨教,常有观其一笔、闻其一言,胜读十年书之感。通过这一时期的耳濡目染,刘怀山遂对中国画之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此,刘怀山徜徉于传统绘画的探究与学习中,他悉心揣摩梁楷石恪之笔墨意蕴与风神气象,体会古人作画之心境胸臆以及放笔抒写之疾迅舒缓。他钻研黄慎任伯年的画作,体验其用笔写意之情态神趣,逐渐使自己的人物画走出以素描造型为要的状态,向着中国画重气韵、重神采的境界迈进。
刘怀山的画风雄放清峻,他的作品绽放出大气磅礴、酣畅淋漓的效果。他说,写意一定要遗形取神,谨毛而失貌,要取其大的体势尤重内在精神。所谓“重神遗形”是说,为突出神采所在,不妨夸张,变形。画是有重点的,有画眼的,只有层次分明,把与神无关的细节都舍弃掉而抓住画眼,抓住最吸引人的地方,精微处一丝不苟,别的地方要放得开,才能画出一幅上乘之作。
刘怀山经常强调画中强烈的对比,“要用第三只眼睛看,把不必要的东西舍掉,何处需重彩,哪些要模糊,下笔之前要全局在胸,这样在作画时便可以抓住画的灵魂所在。”
艺术之道,也是生活之道,刘怀山的山水画意就是在表达他个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刘怀山每年都会出去游历一些地方,但不一定是名川大山或著名风景。往往别人不曾留心的,他可能会留心看看,用心体味。哪怕是一丛竹子,几束芭蕉,或是一个破旧的小房、小桥,只要它有意思,常常能引起他的感悟。刘怀山认为,无论是山林还是溪谷,只要远离城市的红尘喧嚣,总能使人感觉与自然密切,内心回归宁静、平和,能够体味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曾经在游途中谈创作:“古人画花鸟的时候,就讲折枝,折枝之谓,就是姿态最美的那一两簇花枝。我们观察自然景物的时候,不如看一两支,这样在表现的时候,就能把自己的感情更集中地凝聚在这一点上,更能引起别人的同感。”
“意”就是画家所要表现的内心感受,就是作画人对事物的体会。伟大的艺术作品就是能够把作画人对事物最本质的理解通过水墨、色彩、画面结构淋漓尽地表现出来。艺术最可贵的地方在于记录人真实的感情,人的内心感受是不能通过新闻或历史再现来呈现的,但好的艺术作品可以把它表现出来。如何能把这种意境做得更好,刘怀山坦言,他还在不断探索!
淡然率真的文人风骨
生活中的刘怀山儒雅平和,性格爽朗直率,不矫饰,不矜持,于淡然中传递出浓郁的艺术家气质。但是一谈论起国学,谈论起历史典故,他的才思就如大江之水滔滔不绝,奔涌而来。
刘怀山的画取材范围很广,花鸟,山水,人物都包含其中。他说,他真正追求的意境是“文人画”。他推崇傅抱石先生的中国画三原则,嵌入“文人画”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文”学的修养,高尚的“人”品,“画”家的技巧。没有前面两个方面,再高超的技巧都无法画出能打动人心的好作品。文人画要有文人的精神和情趣,不了解这些就表现不出应有的意境。例如,要画好陶渊明,就要先把陶渊明的诗读懂,在创作中感受并学习古代圣贤所展现出的儒雅之风范,修养境界。“画画儿,首先就要先把自己的心修炼好,我崇尚自然,反对矫揉造作,主张性灵,但功夫也不可少,光有胆识、才气,不下功夫也是不行的。”
言者心之章,语者思之文。刘怀山在文、史、哲的修养上,在古代典籍的研读上,下了大功夫,从童年时候就没有间断过。时至今日,《诗经》的很多篇章他朗朗上口,《论语》、《楚辞》耳熟能详、信手拈来,唐诗和宋词的优秀篇什更是爱不释手,受益良多。其中尤其让刘怀山产生震撼与共鸣的是南宋卓越词人辛弃疾的佳作,无论浅唱低吟,抑或旷古浩叹,均动人心弦,他能够全文背诵的就多达30多篇。一次,他与笔者笑谈之间,信笔而写,韩愈的《石鼓歌》全文就一字不错地飘然纸上,那种国学功底令人肃然起敬。
看过很多中国传统的画史、画论之后,刘怀山体会到,传统艺术中有很多沉淀了几千年的精华,这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才是中国画的精髓,只有用心研习,才可以体会到其中饱含的内在意蕴。但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不仅仅是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出一种性情和修养,而一个作画人的内心是会不可避免的表现在他的笔下的。
当今社会,红尘滚滚,熙熙攘攘,一些艺术家也开始加入艺术产业的队伍,倾心于经营自己的艺术作品,举办各种活动,进行各种包装,文艺界变得热闹起来,而刘怀山却是画坛里公认的低调作家。他说:“我是个性情中人,性情中人总是浪漫的精神多于务实的东西,我不擅经营,也不会自己吆喝,更不懂得炒作。所以,我总特意安慰自己:用心画画儿,画就不愁卖了。”对于金钱名利,怀山先生看得很淡,他说:“现在多有一些钱,少有一些钱,对于实际的需求影响并不大,再多的钱,无非也是一日三餐,人就是这样,怎么都是一辈子。我更愿意把时间投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这样才活得自在。”
从怀山先生身上我看到了古人的洒脱,正是由于这样一颗自在执着的心,才让他的作品如此大气磅礴,摄人心魄。
很多认识刘怀山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好人”,我请他给“好人”一个评价,他说;“凡事退一步,不要跟人家在利益上竞争,自然就成了好人。有本事不是用来和别人比的,画画的天地很广阔,不要在一个狭径上推挤倾轧,人一旦卷入竞争的漩涡,就会不择手段,所以有时候人做坏人,也就是自己陷进去了,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我们要清醒自己的想法和言行,不陷入的方法,就是不要有非分之想,不要想着走捷径。”
“画品如人品”。情到深处画生姿,见天地意趣之欣欣然,识人杰气宇之浩浩然。画是画家内心的体现,刘怀山高逸清静的品格和气质,由他手中的笔,落到纸上,融进画中。当我们仔细欣赏怀山先生的作品,就会发现他表达的已不仅是山川、花竹等的物体本身,他自物象中抽离出来的笔墨,已含有难以言说的形而上的味道,这味道又有画家独特的神韵和情致,是画家本人的情趣神韵和思想意境。在他蕴含诗意的绘画中,那些高山、流水、翠竹、鲜花,都既是物,又是神。就连画面上的虚空留白,也同画家笔下的每一笔一样富于表现力。心有所系,情有所寄,力有所施,智有所用。他乐观豪迈、充满激情的精神底色,如惠风拂面,日光朗照,令生命与艺术之路绚烂和美,清澈馨香。
“人书俱老”是一种境界,我们期待怀山先生今后更精彩的艺术辉煌。
主要作品及图片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个人荣誉
艺术风格
主要作品及图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