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楚人后裔,作家、诗人、编辑,一九八三年夏天生于
四川省威远县,毕业于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十七岁开始发表小说作品,有诗歌、散文及评论见于《
青年文学》、《
中华文学》、《
长江文艺》、《
今古传奇》、《
中国书画导报》等中国大陆、港台、
美国、
加拿大等地华文期刊。部分入选年度中国最佳作品,并被
南京大学、
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图书馆收藏。曾先后任《
都市小说》和《今古传奇》杂志社编辑、西祠胡同网站主编。现为北京环球翰墨文化艺术院文学院院长、大型综合性文学期刊《中华文学》杂志社编委。荣获中华文学二〇一五年度散文奖、二〇一六年度中华文学奖散文类
一等奖。
原创区有的作者,或因人文襟怀、阅历及
历史学素养等某一方面有待提升,难于捕捉创作灵感与历史创意,或惯于史料生硬的堆砌,造成板滞。但阳春驾轻就熟,将剖析、深情与飞闪的火花,一缕缕捻入飞驰的历史云烟,使文章血肉丰满,性情毕现,兴味盎然,予人启迪,发人遐思。(卢静评)
青年作家阳春的文学作品自选集《墙外行人》是对自己十年文学旅程的一次总结,一次回顾,于作者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书中所收录的散文与诗篇,皆为作者心灵诉求的性情之作。这些诗文语言风格质朴、细腻、生动、坦率而优美,充满着感人的生命细节,通过品读这些带有体温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丰富多彩的灵魂风景,而一个敏感多情的南国才子的形象,也愈益清晰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文学评论家
谭五昌评)
大气而又内敛,才高而不骄矜,即便是墙内主人也如墙外行人一般淡然自静。在我不算狭隘的视野里,青年一辈中,品质与才情堪与阳春先生比肩者,少之又少。(作家
杨如风评)
结识阳春和他的文字,是我十年前借读
南京大学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唯一的。作家有很多种,绝大多数只需要看文字就够了。少数的,可以做人作文相映照。阳春肯定是这少数中的一个。他总是微言小义,自束笼中而开心地闪展腾挪,胸无“教化”二字,却让我受益良多。作家有很多种,最好的永远是唯一,就是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尽头在哪里,自己的脚步该停留在哪里,自己应如何停止实验和尝试。我只求岁月静好,一切长寿,慢慢看阳春所有的文字。(当代小说家臧彦钧评)
作家阳春,是我所欣赏的作家中为数不多的一个。我非常敬佩他这种身在尘世又能将自己隔绝于尘世之外的精神,但是光有这种投入的精神就够了吗?很显然远远不够,这还和他有着大量阅读经验和庞大的知识积累、以及文化储备密不可分。《墙外行人》这本书我用三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物真、情真、人真,给我们带来了一份文学大餐。(诗人陈华评)
尽管阳春离开了出版和传媒行业,但他仍然勤于写作,哪怕是在机场候机厅、飞驰的高铁上、酒店的客房里,他都笔耕不辍——这样“恶劣”的写作环境,尤其需要倚马千言之才。因为工作需要,他像个空中飞人,高铁和飞机轮班倒。我曾说他是位长着翅膀的作家,他注定会走得非常远。但这种飞行太痛苦,我希望他不行自远!(职业出版人
池的评)
阳春先生有一支充满魔性的笔,无论是谈人文历史,还是吟风花雪月,他都游刃自如。他的大散文,避开了当下流行的模式和套路,从那些返璞归真的文本里,我读到了他的纵深和厚重。他的小随笔,文字朴实凝炼,逶迤疏朗,看似漫不经心,细品却常常让人隐隐有疼感。当然,还有他的诗,短短数行里蕴藏的热忱和恳切,常常让我泪流满面。(专栏作家闻立评)
阳春的文章里,有川味、京味、海派味、湘味,还有荆楚味,他的文集就是他的味道江湖。他的散文一如其人,温润如玉,充满温情关怀和人文观照,他观照当下,探索当下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巨变。阳春的文风,温和、节制、从容、典雅,有一种非常绵长的韵味,有一种感性的律动。我想他追求的是一种和解的美学,一种蕴含着丰富而深沉的诗意内涵的美学。(诗人杜均评)
从阳春的《墙外行人》里,我读到的是自己,是过去的,是现在的,也是未来的。这些文字有着不一样的魔性,读的时候,我会感到寂寞,但读下去慢慢觉着,有那么多寂寞陪着,就不那么寂寞了。(著名书画家
黄金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