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德
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
杜子德,计算机科技界的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中国青少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老臣,但在信息学竞赛高考保送的问题时摔了一跤,从而面对着严重的社会舆论。
取消保送
2009年1月26日,己丑年的大年初一。NOI官方网站遭到一个名为“信息猎手”的OIer的入侵,其主页遭到修改。修改后的语言的矛头直指杜子德,认为其宣布NOIP省一取消保送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而事实也证明,在他于NOI2009冬令营中发表讲话后,其讲话激起了许多信息学奥赛的学子的强烈愤慨,纷纷在各大论坛发表评论。不久之后,部分省级计算机协会网站和部分省级NOI官方网站也出现被攻击的情况。至此,虽然NOI官网已经恢复,但是官方并未对这大年初一的不幸发表任何看法。由于信息学奥赛与其他学科的奥赛有本质上的区别,取消保送会使中国的信息学奥赛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遭受近乎致命的打击。中国青少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何去何从,大家都在等待着这位NOI“老臣”如何去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面对网上的骂声一片,他又该如何挑起这个重担,将中国信息学奥赛活动推向进步之门,而不是从此一蹶不振。
后来发现,2009年开始取消保送是他一家之言。教育部于2011年才宣布,五大学科竞赛保送,从2011年入学高中的学生开始取消。
个人简介
农历1955年9月出生于清徐县九三学社社员。
1978年2月~1982年1月,在北京钢铁学院获计算机专业学士。1982年2月~1984年8月,在中科院计算所获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工学硕士学位。1988~1989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荷兰Twente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1996年9月起,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专职副秘书长。1998年5月,创建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2004年4月起,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
1998年起,负责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现任竞赛委员会主席;成功策划和组织由中国主办的2000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 2000),任执行委员会主席;同年担任IOI国际委员会委员,2000~2001年期间任国际委员会主席。2005年8月24日,被国报道追踪
成长历程
他,出身农村,当过乡村小学教师,饱含乡村的淳朴与乐观;他,吃过洋面包,担任着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主席,更添学者的睿智与豁达;他,供职于国内计算机最高科研机构——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而热衷于非政府组织、青年科技论坛等社会活动;他,浸染于计算机科技界20年,更陶醉于学会的“经营”和吕梁市计算机扶贫等公益事业……
这就是我们感知的杜子德。正如陶渊明田园诗所描述的那种意境——“出自田园?熏归于自然?熏造山水为形?熏营闲适为韵”。奔走于计算机科技与公共事业之间,杜子德者,怡然自得其乐也!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夏培肃奖)秘书长、国际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主席,这是印在杜子德名片上的两个头衔。也许,你从这些就能对这位思维活跃、为人谦和的中年人有一些了解。没错,他是一位活跃在计算机科技界的社会活动家,他的舞台并不局限于国内,还延伸到国际。
计算机大会将加强与企业的互动
杜子德认为,中国计算机事业50周年纪念大会只是一个起点,围绕增进学术与产业的融合这个主题,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张建设:“中国计算机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大会暨2006中国计算机大会”刚刚落下帷幕。作为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的负责人,您对这个活动如何评价?
杜子德:大会的效果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前几天,汪成为院士来到我这里,他对我说:“小杜啊,今年这个会开得好,活动搞得不错。”当然,纪念50周年的事情还没有完。我们还准备评选50周年大事,很快就推出来了。
张建设:50年已经过去,您认为这50年有哪些是特别值得我们发扬和学习的?
杜子德:50年的历史有很多经验需要总结,也有很多教训需要吸取,可圈可点。计算机事业开创时期是计划经济时期,讲究大协作。那时候的人比较淡泊名利,不太在意荣誉是谁的,钱怎么分。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开始是以中央批准成立计算所为时间起点的。计算机事业50周年庆祝活动的前一天,是计算所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那天,来了很多计算机事业开创时期的老一辈科学家,谈起当年的情况,他们都眼含热泪。
1984年我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参加大型机的研制工作,去了一趟河北涿县。当时,我们租用外国的计算机,机房里面有个阳光房。外国人在玻璃房里进行机器控制,中国人是不能进去的。玻璃房是我们的屈辱。我们摸不到核心系统,技不如人。这种情况存在了比较长的时间。后来我们的机器一台一台地出来,现在我们可以跟人家竞争了。
技不如人影响到我们的自信。比如,我们以前可能会想:我们怎么能做芯片呢?现在发现,我们可以把芯片做得非常好。确实如李国杰院士所说,要有自信。没有自信,一定没有前途。
张建设:现在计算机和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另外,3C融合也备受关注。今后,中国计算机学会的计算机大会内容会不会因此有变化?
杜子德:计算机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除了计算机系统外,包括微电子、网络、信息安全等。所以,中国计算机大会的内容也不会局限于计算机。要说努力方向的话,就是要加强和企业界的互动。
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的设立,就是要激励学术界与科研界的自主创新。它不仅对计算机科技界开放,而且对计算机应用领域和工业企业开放,而且致力成为中国计算机及相关信息领域的最高奖。
张建设:在这次大会上,我们第一次颁发了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这个奖设立的背后,一定有很多故事。
杜子德:今年2月王选去世,我感到很悲痛,在家里拿出宣纸、毛笔,想写一篇纪念文章,结果写着写着,我就情不自禁地哭起来了。我觉得王选太伟大了。他留下的,不仅是计算机汉字排版系统,更是一种精神。
后来,在学会组织的王选追思会上,有人提议,能不能把学会的计算机创新奖改名为王选奖。把伟人的名字命名为一个奖,这是最好的一种纪念方式。说做就做,我们联系到王选老师的夫人陈??老师,取得她口头和书面的同意。另外,因为王选老师生前是政协副主席,我们还必须得到全国政协的批准,政协要求我们找主管单位写函。于是,我们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帮助。经过很多周折,在正式颁奖前几天,才把这个事情办下来。
张建设:这个奖的评选过程有没有什么创新?
杜子德:这个奖的设立,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本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大力度改革的成果之一。作为一个学术团体,一个中立的学术机构,我们有义务进行同行学术和成果评价,说话应该有权威性。
2005年,学会就开始启动计算机创新奖,开始实行申报制,后来发现有弊端。到2006年更名为王选奖后,我们决定实行推荐制。
项目成果推荐后,我们把推荐材料送给专家函评、投票。专家要符合规避原则,并且专家名单对外是保密的。推荐者需要向专家说明送选的意义,还要经过推荐者的答辩。整个过程比较客观、公正,没有任何的照顾和说情因素在内,因为规则不允许,我们也坚决执行。
张建设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设立原则是怎样的呢?
杜子德:获得本届王选奖一等奖的一个是龙芯2(芯片),一个是IPv6路由器,后者曾获得过中国通信学会的一个奖,我们也不排斥。这次只有一个二等奖——铁科院的客票预定、预售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应用系统。能把成熟的技术、资源应用起来,解决了现实问题,不是很好吗?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解决现实问题。我们这个奖也会考虑企业,毕竟企业是创新主体之一。
张建设:将来,您希望这个奖达到什么样的地位?
杜子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夏培肃奖理事长李国杰曾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应该是计算机及相关信息领域的中国的最高奖。拿了这个奖,将来去申报国家的一等奖,就会有很强的竞争力。
王选老师的夫人知道我们学会同仁的世界观和追求,这是对一个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的怀念。我们请她来颁奖,她欣然同意,她认为这是对王院士的纪念。将来这个奖会在每年一次的中国计算机大会上颁奖。
用一个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来命名一个奖项,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在国内,这样做的比较少,我们这次也是找了一个合适的契机。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将来也不排除向国外延伸的可能。
张建设:作为学会的秘书长,您希望学会发展到什么状态?
杜子德:2004年学会换届,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李国杰院士当了理事长,我当了秘书长。我们俩的办会观念非常近似,学会要公正,要服务,要有会员,要有规则,要奉献而非挂名,学会办事机构要社会化。学会现在有10个专职工作人员,只有两个来自计算所,8个来自社会公开招聘。我的理念是,一定要独立运作,面向会员,面向社会,不能躺在挂靠单位过日子。我们过去几乎没有个人会员,现在明确发展会员。我们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很多人还很不习惯交会费。我们提供给他很多服务,让他觉得很值。
从今年开始,我们把一年的财务收支情况寄给会员。我们还引入了预决算制、引入司库制度。为什么要找人来监督秘书长?我希望能从制度上约束学会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另外,我们创立了《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这个刊物,每年出计算机科学技术年度发展报告等等。这就体现学会的学术影响力,这就是对社会的贡献。
当选IOI主席是最开心的事情
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若隐若现于杜氏人生哲学中。经过多年的“修炼”,无意中当选国际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首任主席,杜子德第一次体味到将自己的名字与祖国联系在一起的无上欣喜。
张建设:第一次知道您,是因为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
杜子德:2000年,我是在中国举办的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 2000)执行委员会的主席。结束之后有人挑起大拇指,说在中国办的IOI 2000是最好的。
张建设:后来,您是怎么当上IOI的主席的呢?
杜子德:过去实行的是国际委员会主席轮值制,我在2001年还当了一年IOI国际委员会的轮值主席,但没有一个人为IOI的长远发展负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4年,爱尔兰设立一个主席职位,但是叫President,不叫Chairman。当时,我参加在波兰举行的IOI 2005,并没有想去参加主席的竞选,只是一个观察员而已。有人说:“听说要竞选主席,你为什么不去竞选?”我说:“当个国际委员会委员就行,我太忙了。”他说:“你是合适人选啊,应该去。”我动心了。
根据程序,要自己申请,有人推荐,还需要至少14个国家的支持,我找了30个。当时,与我竞争的荷兰人、韩国人有他们的强项,很多国家支持他们。我在屋里不断演练,应对5分钟的演讲环节。最终,我在第二轮以6票的优势胜出,当选为主席。
当选为主席,这是我一生中最开心的事情,这时候觉得,自己的名字和祖国联系在一起了。
张建设:在国际舞台上做事情,确实令人自豪。
杜子德:当主席也挺麻烦的。我刚当主席一个月,执行干事到了癌症晚期,需要换人。这时,国际委员会中就有人想把自己喜欢的人安排进来,局面一度很混乱。过了几天,我发话了:“我现在以主席的名义宣布:现在是国际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危机时刻,我必须对出现的这一危机负责,并且找到对策。鉴于不能召开国际委员会会议,执行干事的继任者不是选举产生,而是由主席提名,国际委员会确认。我会在一周之内给国际委员会一个候选名单。以后没有我的同意,任何人不得以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的名义和外界联系。”我口气很强硬,当然也是履行我的职责,行使我的权力。这时,国际委员会就安静了。有的国际委员会委员说:“子德,你说得对,你是主席,就按你说的办。”这是我当选主席后处理的第一个危机,这一个回合得胜了!
今年在墨西哥举行IOI 2006的时候,我发表了主席报告。我想了10点改革措施,涉及现状、问题、走向。首先要改组国际委员会构成。我建议,参赛国选举的委员增加,来自东道国的委员减少,我的设想是6+3,6个由选举产生,3个来自东道国。后来讨价还价,妥协为5个来自东道国,6个来自选举。在执行干事产生方面,我提出,干事应由主席提名、国际委员会通过,扩大主席的权力,提高决策效率。另外就是对做出贡献的人表示认可、设奖。我设立了三个奖,其中一个是主席签发的突出贡献奖。得奖的人很激动,说自己的工作终于获得认可了。我的10点改革措施,其中5点得到了采纳实施。在国际舞台上做事的过程中,能学到很多东西,我觉得挺有成就感。
一路走来,我觉得自己挺有福气的。你想,有机会和张效祥、汪成为、李国杰这些高水平的大专家在一起共事,这是多大的福分啊!我还有许多机会和青年专家、企业家们在一起,能学到许多东西。在学会工作是学习的最好场所。
访谈实录
作者:米军阳 时间: 2007.10.29 文档类型/出处:NOI专刊
2007年5月11日至15日,首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APIO 2007)暨第十九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 2007)中国队选拔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期间,记者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采访了IOI现任主席、NOI竞赛委员会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先生。
记者:秘书长,您好!今年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APIO 2007)首次举行,大家对此还比较陌生,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APIO吗?APIO的举办对我国的选手来说有什么好处?
杜秘书长:此项比赛已经酝酿多年,IOI2005期间,我组织了一个亚太国家或地区领队会议,讨论举办亚太信息学奥赛的问题。2005年我当了竞赛委员会主席之后,由于角色的变化此事暂时放了下来。IOI 2006期间,澳大利亚领队Ben召集亚太领队会议,会议决定从2007年开始举办APIO,第一次由澳大利亚主办。该竞赛性质为区域性的网上准同步赛,竞赛方式与IOI相仿,都是5个小时解答3道题,但仅有一试。首届APIO2007有中国、澳大利亚、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韩国印度等16个代表队参加。参加中国赛区的约100名选手为各省选派的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成绩优秀者,经过中国区比赛选出6名选手,将其成绩报送到主办国,参加亚洲区的评选。这个APIO的举办,对我们的选手来讲,就是多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选手参与到NOI系列活动中来。
记者:NOI系列活动在我国已开展24届了,请问,参加NOI系列活动的学生和不参加的学生,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杜秘书长:参加NOI系列活动的学生,他的计算机知识会相对比较全面一些。通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动手编程的能力都比较强,同时协调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好。这些学生以后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独立性较强,会比较容易接受自学的模式和学习的内容。
记者:IOI 2007天津市选拔赛出现了作弊问题,对这个您是怎么看的?如何在以后的比赛中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杜秘书长:很遗憾发生了这样的问题。天津一向是比较值得信赖的地区之一,多年来没有发生问题,但今年出现了问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特派员身上。特派员非常关键,不但懂得组织,还要懂得竞赛、整合专家资源,特别是需要有一些奉献精神,要有很强的公信力,否则无法办。特派员这一关把住了,一般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非常注重特派员的选择和考察。好在天津青少年科技中心发现问题,一查到底,不护短,使得当事人按NOI规则及时得到了应有处罚,而且及时更换了特派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夏培肃奖的投诉制度也很好。根据NOI条例的规定,任何署名的投诉CCF都会受理。就人手而言,CCF不可能监督每一个赛点,但开放选手和家长的投诉通道。这种利益相关的制度设立,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组织者。
记者:对NOI系列活动来讲,竞赛的功利性会不会促进或者抑制活动的开展?
杜秘书长:任何事情都是有功利的,没有功利就没有动力。问题是,这是什么样的功利,什么样的动力?为了走捷径上大学参加NOI,我们是不提倡的。所以,对于“脱学”不上课而专攻奥赛的学生,我们会向他们敲响警钟,在制度设立上也要避免这种情况。我们的目的是他们受到良好的计算机科学的教育,他们的优秀能够成为大学选择学生的重要理由,这就是我们说的功利。现在也有选手、家长、校长、学校在出国参加IOI的问题上认识出现了偏差,似乎出国了就很了不起了。其实,没有出国的许多选手是非常优秀的,而出国参赛的一些选手常常差强人意。我们已经发现有老师在其学生获得国际金牌之后个人的行为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办起了“地下”高价私人培训班。今后,参加过这种“培训班”的选手将会使得他参加出国选拔时受到影响,可能他因此失去了出国参赛的机会。我们希望选手在本地学习,也希望他们能够组织起来学习,但是反对脱产外出高价参加特别的“训练”,因为这样会带来竞赛的不公平,也会对竞赛的文化带来负面影响。
记者:对于NOI系列活动,您觉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杜秘书长:NOI的有些制度需要完善。比如,现在我们参加IOI的选拔赛加大了面试的权重,通过面试来了解参赛选手除了信息学奥赛成绩之外其他方面的素养,你的分数可能是最高,也可能不会被选拔出国,这表明除了成绩之外,一个选手的情商和其他各方面的表现都是我们看重的。今年的选拔就是这样进行的,也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记者:对NOI系列活动的发展,您有什么愿望?
杜秘书长:首先,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希望有更多的喜欢信息学的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希望有更多的优秀的指导老师参与。只有让更多的优秀的老师参与活动,带徒弟,搞培训,才能带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其次,我希望所有的指导老师和学生都有着健康、积极的心态,评价大家能力的标准不仅仅是眼前的成绩。第三,我希望我们所有有关活动的人员都能严格执行NOI相关系列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我不相信中国人就不能把一件事做彻底、做好,中国人是讲究信誉的,我们完全能够做到。
记者:您对参加信息学竞赛的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杜秘书长:第一,希望同学们能重视学习信息学相关问题的方法,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训练这方面的思维,从而充分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自己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协调能力。第二,希望同学们不要对竞赛有畏惧心理,有的竞赛题目并不难,要敢于尝试和挑战。第三,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通过竞赛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时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集体协作等。
记者:请您对辅导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指导老师提一些要求。
杜秘书长: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清楚自己应该给学生教什么,如何教。教的方法主要是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动力。要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让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其次,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模范形象,要言传身教,不仅是知识方面的教育,还要给孩子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们严谨、认真的态度,要懂得尊重别人,要诚实等。要让自己的学生心和智同时健康发展。此外,要明白证明成绩的不仅仅是金牌,以后几十年学生个体的发展也是对老师教育最好的评测和回报。
记者:秘书长,感谢您接受采访!
本报记者 米军阳
反对保送
2006年02月21日
本报记者 谢湘 实习生 任华南 杨扬
必须给公众一个交代
“作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NOI)的主要组织者之一,我深知自己所承担的对社会及对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我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对青少年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为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参加该活动的青少年以及与该活动相关的人士,我愿意作出以下承诺:
严格遵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全国五项学科竞赛条例》和NOI的各项规则;在参与命题或获悉考题之后,不向任何人透露与考题本身有关的信息,也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培训或辅导;不收受与NOI有关联的任何形式的礼金……”
2月16日下午3时,在北京中关村中科院计算所一间会议室里: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秘书长、NOI竞赛委员会主席杜子德、国际信息学奥赛(IOI)中国队总教练、NOI科学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吴文虎以及NOI科学委员会、竞赛委员会的部分委员孟小峰、王宏李文新、孙辉、贾云得等,在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会议室不大,与会的人员也不多,但每个人的表情很凝重:因为这是一个要以个人名誉和信用作担保的庄重承诺。“NOI是青少年积极参与的一项活动,学会开展这项活动本来就是为公众服务的,我们被授予了权力,就要用好这个权力,不能默许和纵容在比赛中吹‘黑哨’!也没有理由不给公众一个交代!”
自从2月9日本报刊登了新华出版社新华视点”记者刘军采写的内蒙古自治区发生“奥赛”舞弊事件的报道后,处理“危机”的杜子德,态度一直是明确而坚决的。
在报道刊出后的第二天,杜子德便以中国计算机学会NOI竞赛委员会的名义在网上公开发出声音:我们不会姑息这种舞弊和行贿行为的存在,将采取5项处罚及改进措施来强化和细化竞赛活动的监督机制。他说,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加强规则的执行和竞赛活动的监督,使竞赛和培训真正成为中学生课外学习计算机科学的良好平台。
2月13日,他们向主管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呈报了《就内蒙古发生信息学奥赛舞弊事件的处理意见》。
不仅如此,杜子德还考虑从自律的角度共同签署承诺书,提出了严格控制赛点数量,推行巡视员制度,改变现有的试卷分发程序,重新开发一套新的成绩测评系统,做到判卷不隔夜,以防有人利用时间差做手脚等措施,强化监督和管理。“这份工作不能为我们带来什么金钱上的收益,我们也不允许任何人‘以权换钱’用职权谋取经济利益。”杜子德强调说。
奥赛本身并没有“功利”二字
杜子德曾得意洋洋地四处宣扬:我们的NOI可以说是世界上收费最低的竞赛。初试参赛费仅为3元;复赛选手交纳的复试费也只要3元;只有申请复测的选手才需要追加50元测试费。即便这样,家庭经济困难的选手还可以申请减免。参与组织和命题的所有专家、学者,都是以“志愿者”的名义和身份义务工作的,他们不拿任何额外的报酬。“应该说,奥赛本来是件好事情,它本身并没有‘功利’二字!”,杜子德将手中一本绿皮小册子———《全国青少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条例汇编》递给我们。
条例总则上写得清清楚楚:NOI是一项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信息学竞赛和普及活动,旨在向那些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动力和新的思路;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竞赛和相关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总则还特别强调,本活动是课外性质的因材施教活动,本竞赛及其相关活动遵循开放性原则,任何有条件和兴趣的学校和个人,都可以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
奥赛的宗旨没有错。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奥赛变了味儿呢?杜子德直率地说,就是把奥赛成绩与高考挂钩的政策造成的。
2000年9月,在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IOI2000)之后,教育部于2001年年初正式出台文件,明确提出在高中阶段取得5项学科奥赛省级一等奖的选手可免试保送上大学,表明了教育行政部门对奥赛活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但是,负责NOI工作的科学委员会不仅没有领受此番来自政府部门的“好意”,反倒增加了几分忧虑和不安。他们担心执行这一规定将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
这年7月7日,由杜子德代表中国计算机学会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科学委员会执笔撰写了一份报告———《关于取消保送信息学奥赛省级比赛一等奖上大学的建议》,直接递交到中国科协并转呈教育部。建议中,他们充分陈述了坚决反对将信息学奥赛成绩和高考挂钩的理由.
几年后重新回看这份建议,杜子德的感觉是,“没有过时。”
要防止奥赛变味儿,必须让奥赛成绩与高考保送脱钩
可惜,专家委员当初的建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的预言不幸被今天奥赛活动中不断出现的畸形现象、不断爆发的丑闻一次次证实。
由于NOI联赛一等奖的成绩和保送上大学成为一条直接通道,使得这个活动具有了极强的功利性,也承载了原本不属于它的功能。一些家长把让孩子参加奥赛当成了一条上大学的捷径,而另一些人则利用家长和学生的心理,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非法为学生取得好名次以谋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学生参加奥赛学习既不是从兴趣出发,也得不到全面发展,严重异化了奥赛活动的宗旨和目标。
功利的目的往往会诱发人的反常行动。内蒙古大学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副教授张汝琦做起了一夜成为“百万富翁”的美梦;为了帮孩子取得一等奖证书,西部某市的市委副书记不惜放下架子,进京找到主办单位公关,并向工作人员声称“你们无论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出来”;东北地区两名下岗女工不惜借钱找上门来,一进门就在办公室咕咚跪下,不答应要求就不肯起来。
杜子德认为,但凡和利益挂钩太紧密的竞赛必然会出现异化。要防止奥赛变味儿,就必须让奥赛成绩与高考保送脱钩,而现在到了脱钩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杜绝不正当的竞争。因为只有失去利益的驱动,参加奥赛的才可能是那些学有余力,对科学怀有浓厚兴趣的那部分学生;竞赛活动本身才会变得更加纯粹和透明;这也顺应了大学开放、自主选拔人才的潮流,让更多的青年优秀人才得到一展才华的机会,可谓是一举多得。际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全体会议选举为IOI(首任)主席(President),任期三年。
2006年1月,被中科院计算所聘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n101)
自白信
LonelyJames
发布于 2009-01-28 19:32:21
没有心思做太多的开场白。
根据王宏教授的说法,从2009年1月1日起,五学科奥赛省区一等奖将全部取消保送资格。据说这是杜子德老师在联系了其他四个学科的竞赛组委会成员以后做出的决定。虽然现在还无法确认最后能否实行,但是从杜子德同志说话的口吻上看,该是八九不离十了吧。根据杜子德同志的意思,竞赛保送制度的产生是为了促进学科竞赛的发展,而现今连当初最不被重视的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都已经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了,那么保送制度就应当取消,还所有高中学生一个以兴趣参加学科竞赛的初衷。
我是今天才知道这个消息的。对于这样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说实话,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坐在电脑屏幕前,目瞪口呆。
我是一个依靠竞赛保送才进入清华大学念书的学生。
老实说,如果没有保送,我只能参加高考——那样的话,我进入清华的希望,微乎其微。
我是一个幸运儿,有幸地在高中阶段接触到了两个学科竞赛,而且自诩都在其中打拼到了比较深的部分。信息学竞赛让我痴迷,而数学竞赛让我得到保送的机会。
当我最终得到这样的成绩,可以回过头来看竞赛的时候,我感叹良多。竞赛,作为一个从十二年的中小学教育中被创造出来的东西,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说它好的人很多,说它坏的人也很多——甚至比前者更多。其实,竞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已经不是设立之初那种单纯(不带任何褒贬)的东西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被我们附加上了太多的东西。而保送制度,作为竞赛催生的副产品,也已经走过了悠悠十数个年头。而保送制度,作为竞赛催生的副产品,也已经走过了悠悠十数个年头。想当初,在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耀全人类的时候,中国了解学科竞赛的高中生仍然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果断决定,在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分赛区获得一等奖以上的学生,具有面试进入大学学习的资格。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参加竞赛的高中生连年翻番,而今已成如火如荼之势。也许是认为现在的情形有一定的失控,杜子德同志才决定以取消的方式来缓冲一下。
思绪比较混乱,总觉得有好多的话可以说,又觉得不知道从何说起。就简单地说一些吧。
竞赛的好我看到了,竞赛的不好我也了解——甚至,竞赛的黑我也深有体会。毕竟是一路摸爬滚打的选手。很多内幕都是我亲身经历的,说出来可以成书(希望不要有人暗杀我)。
扮个黑脸,说一些关于黑的事情。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管理最薄弱的一个竞赛,因此其中也出现了最多的黑幕。在谷歌上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各个赛区舞弊的行为,有的甚至牵连到组委会。我有幸生在福建省,周边环境比较宜人,在NOIP上除了非黑箱测试的时候秒表掐不准以外也没什么别的东西可容置喙。可是在某些省份,NOIP的一等是买来的,是明码标价如假包换的;有的省,测评的时候程序是可以改的,改动的幅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你家的经济情况;在有的省……我就不说了吧。作为福建选手,我和我的兄弟们自认光明磊落——好了这件事到此为止。
其实不光是信息学,其余竞赛也有或多或少的此类事件。鉴于理解不深,不便多说。
还有就是感情了。对竞赛的感情不是一点点。从NOIP到CAMP到NOIP,居然没有走到NOI而是到了CMO。个中的缘由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只能说我要感谢竞赛,它给了我好的出路,也给了我很多一起奋斗的战友——至今交往甚密的好友多半是竞赛认识的。竞赛教给一个学生的,不仅仅是如何在那些难题上拿到高分,还有一种足以让你受益终生的品格——只要运用恰当,这种能力会令你无坚不摧。
我是一个很实在的人。假设没有保送制度,我只会关心而不会投入学科竞赛。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福州一中,在没有成绩的情况下翘课搞竞赛是坚决不能容忍的,所以我们都在正常的行政班里非常健康地成长,只是大赛前自己在家里多下一些功课。说实话,一种能有这些年的成绩着实不易,我们这些搞竞赛的放在自己班上个顶个也是好样的。仅凭这一点来说,竞赛还是不错的,它让一些学有余力的人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而且在我们学校,通常是年级排名前几的人中有一些人通过竞赛保送,为身边的人腾出了不少高考上的空间。
好吧就说这些,剩下的大家自己评说吧。
最后表个态,还是希望保送制度可以留下来。说句难听的,千万不要因为难以控制黑幕的发生而封杀竞赛保送,还是从自身的管理上寻找问题吧,否则中国的学科竞赛很可能进入第二个寒冬。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CB转载前已经过作者授权.
作者: 谢凌曦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取消保送
个人简介
成长历程
访谈实录
反对保送
自白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