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利率
国债利息同国债票面金额的比率
国债利率(treasury bonds interest rate),又称国债发行利率,是指政府因举债所应支付的利息额与借入本金额之间的比率。
在面值发行的场合,国债利率是国债利息同国债票面金额的比率;在折价发行的场合,国债利率是国债发行价格与其票面金额的差额同发行价格之间的比率。国债利率具有利率固定、利率灵活性、高利率和低利率相结合的设计特点。其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在各类利率中,国债利率处于最低水平,具备基准利率的功能。但在中国,国债利率往往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高出1至2个百分点。
国债利率的高低受金融市场利率、银行利率、社会资金供给量等因素的影响。国债利率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社会资源配置、调节货币流通、影响物价水平等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2024年8月,中国财政部发行的国债利率分别为:2年期1.95%、3年期2.00%、10年期2.38%。截至2024年8月23日,美国国债CMT利率分别为:2年期3.9%、3年期3.73%、10年期3.81%。
基本概念
国债
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因国债的发行主体为国家,故其拥有最高信用度,被公认为最为安全的投资工具。国债本质上属于国家债务,代表国家对国内及国外的负债,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有偿形式,也是反映国家与国债持有者之间债务关系的凭证。
国债凭证可分为两大类:借款凭证和债券凭证。借款凭证反映国家与贷款人之间借贷行为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主要包括向中央银行、外国政府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的借款。债券凭证则反映国家与债券购买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主要涵盖向国外投资者发行的可流通债券、向国内投资者发行的可流通债券以及向特定机构和居民个人发行的不可流通债券。
国债利率
国债利率又称国债发行利率,是指政府因举债所应支付的利息额与借入本金额之间的比率。国债利率的选择与国债的发行及偿还相关。国债利率越高,发行越顺利,然而利率升高意味着财政需支付的利息增多。因此,利率的确定既要考虑发行需求,又要顾及偿还可能性,还需权衡财政的经济承受力以及发行的收益与成本对比。
在面值发行的场合,国债利率是国债利息同国债票面金额的比率;在折价发行的场合,国债利率是国债发行价格与其票面金额的差额同发行价格之间的比率。鉴于国债具有信用等级高、安全性强等特性,通常情况下,在各类利率中,国债利率处于最低水平,具备基准利率的功能。但在中国,受银行体制限制,存款风险较低,而国债流动性较差,其利率往往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高出1至2个百分点。
分类
按产生形式分类
政府确定的利率
在市场经济欠发达,且利率处于政府管制的状况下,国债利率通常由政府依据居民金融资产主要存在形式的收益率予以确定。通过这种形式产生的国债利率并非整个社会利率变动机制中的客观利率,此类国债利率是借助行政手段确立的,具有被动性。
市场化利率
如果国债市场较为发达,那么国债利率便由市场来决定。以这种市场化形式产生的国债利率属于市场的基准利率,也是构建高效率、低成本国债发行市场的关键条件。
按表现形式分类
固定利率
国债的固定利率指的是在国债发行之时,就预先确定好的发行利率。在发行期过后,不管市场利率出现何种变化,国债的票面利率都始终保持不变,未来也只能按照规定的利率水平向国债持有人支付利息。对于固定利率国债,如果是在经济繁荣、市场利率较高的时期进行发行,那么当经济陷入不景气且利率下降时,投资者有可能获取较高的利息。与之相反,当经济复苏,利率上升时,投资者就只能获得依据相对较低的票面利率所计算出来的利息收入。
浮动利率
国债的浮动利率意味着国债的利率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动。浮动利率的国债,一方面能够规避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国债持有者无法随之提高收益的缺陷;另一方面,它也存有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国债持有者的投资收益也随之降低的风险。浮动利率的国债属于依据市场利率定期调整的中长期国债。
按衡量形式分类
国债发行价格有可能是平价和贴现,也有可能是折价和溢价,鉴于发行价格存在差异,国债利率的衡量形式也各不相同。
平价和贴现国债利率
对于以平价发行的国债,其发行利率通常会在票面上予以注明,或者在票面上标明有关利率浮动的规定。对于以贴现发行的国债,其发行利率为到期还本付息额(面值)减去发行价格的差额,随后再与发行价格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相对数,也就是投资者在发行市场上的投资收益率。
折价和溢价国债利率
对于以溢价或折价发行的国债,由于其票面利率相较于市场利率或者其他投资收益率偏高或偏低,所以发行利率一般是在确定国债票面利率的情形下,于价格竞争招标时所形成的一种衡量形式。在这种时候,国债利率相对较高或者较低,它是投资者在发行市场上的投资收益率,与票面利率相互脱节。
设计特点
固定利率
固定利率是国债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中国多年来所发行的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国债,此类国债由于利率的固定化,因而具备了较高的流动性,并且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时易于定价。特别是在国债交易市场上进一步发展了期货、回购等派生工具,能够避免利息方面的损失。所以,固定利率被更为广泛地运用,且无需过度担忧利率的损失。
利率灵活性
为保障投资人投资国债的利益,在面临市场利率不稳定、通货膨胀指数过高,或者为提升人们购买长期国债的购买力等情况时,在国债利率的设计上往往需要兼顾灵活性的特点。例如,中国于1993年7月11日起,对1992年、1993年3年期和5年期的国债实行保值,其目的就是在固定利率的基础上,灵活地对利率进行调整,从而更有效地吸引投资人。所以,通常而言,国债利率固定和灵活的相互结合,使国债投资具备了较高的收益。
高利率和低利率相结合
从国债发行者的视角来考量,往往期望国债投资者更多地投资于长期国债,因此在国债利率结构的设计上会着重考虑更有利于发行长期国债,这属于一般性的常识。实际上,中国中长期的国债利率通常都是相对较高的,并且还针对此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利率条件。与此同时,对于短期国债利率和提前兑付国债的利率设计则遵循了低利率的原则。通过对国债利率进行对比,能够看出长期和短期的利率设计特征。例如,1997年发行的五年期国债,如果提前兑付,持有期满三年但不满四年的仅按照利率8.55%计付利息,这显著低于同期发行的三年期国债利率,三年期国债在相同的持有期为三年的情况下,利率为9.18%。这充分表明了国家是借助利率的手段限制投资人提前兑付,而鼓励长期持有。
制定依据
国债利率主要是参照金融市场利率、银行利率、政府信用状况、社会资金供给量、国债的计息方式、国债的偿还期限等因素来确定的。
金融市场利率
国债利率应当依据金融市场的利率来确定。当金融市场利率较高时,国债利率必须随之相应提高;而当金融市场利率较低时,国债利率也应相应降低。否则,如果国债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存在较大差距,便会出现因国债利率低于金融市场利率,从而导致国债发行遭遇阻碍,难以顺利发行;或因国债利率高于金融市场利率,进而致使国家财政承受不必要的损失。
银行利率
国债利率主要以银行利率作为基准,通常应当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水平。在中国的经济活动中,银行利率由国家予以制定,国家在制定利率水平时,综合考量了利息负担在成本和利润中所占的适宜比重,同时也体现出国家经济政策的相关要求。国债利率一般要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水平。
政府信用状况
国债利率也应当依照政府信用的实际状况来确定。若政府信用良好,国债利率便能够相应降低;倘若政府信用不佳,国债利率就只能偏高。否则,不是会加重政府的债息负担,就是会阻碍国债的顺利发行。
社会资金供给量
国债利率还应当根据社会资金供给量的多少来决定。当社会资金供给量充足时,国债利率可以相应下调;而当社会资金供给量匮乏时,国债利率就需要相应上调。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国库承担不必要的利息支出,或者致使国债的发行不畅。
国债的计息方式
国债的计息方式同样会对国债的利率水平产生影响。计息方式通常划分为单利计息与复利计息这两种类型。单利计息指的是国债利息依照本金进行计算,在到期之前应当支付的利息不会加入本金再次计算利息。这种方式具有简单、便利的特点。复利计息则是指在到期还本时,把国债在未偿还前所产生的利息添加进本金,逐步增加计息基数的一种计息方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利滚利。
单利计息的公式为:F=P(1+ni)
复利计息的公式为:F=P(1+i)
在上述公式当中,F代表本利和,P代表本金,i代表利率,n代表年限。
由于单利计息和复利计息对于投资者的收益率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收益率相等的状况下,单利计息国债的票面利率通常会高于复利计息的票面利率。
国债的偿还期限
偿还期限较长的国债,其利率应当设定得高一些;偿还期限较短的国债,利率则可以设定得低一些。特别是在采取单利计息方式时,利率的确定务必与偿还期限相挂钩。
影响
国债利率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社会资源配置、调节货币流通、影响物价水平等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
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
国债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能够将有限的社会资源引导,并分配给使用效益较高的部门和企业。倘若国债利率偏高,对于投资者具有吸引力,一些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各阶层居民,便愿意将自身所拥有的闲置资源,有时甚至不惜挤占或压缩生产效益低下的生产周转资金来投资国债。这实际上等同于限制了将社会资源长期用于效益低的部门和企业的可能性,从整体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升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调节货币流通方面
国债利率水平的高低,对于货币的供给以及银根的松紧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国债利率,虽然会增加筹资成本,但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国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表现为流通中更多的货币从流通领域中脱离出来转化为国债收入,使得市场货币的需求相对缩小。降低国债利率,则属于一种扩张性措施,表现为货币供给的增加。中央银行正是借助国债利率的作用,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有效地对市场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促使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
在影响物价水平方面
国债利率作为借贷资本的收益率,对市场物价的波动起着抑制或助推作用。如果提高国债利率,社会闲置资金会通过国债进入国库,使一部分社会的现实消费转变为潜在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物价的上涨。倘若通过提高国债利率进入国库的债务收入,被用于大规模的建设投资,将潜在消费转变为即期消费,而银行又不相应地紧缩信贷规模,就有可能推动物价水平上升。
实例
中国
美国
参考资料
Interest Rates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2024-08-25
Daily Treasury Par Yield Curve CMT Rates.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2024-08-25
国债业务公告2024年第6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24-08-25
国债业务公告2024年第5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24-08-25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念
国债
国债利率
分类
按产生形式分类
政府确定的利率
市场化利率
按表现形式分类
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
按衡量形式分类
平价和贴现国债利率
折价和溢价国债利率
设计特点
固定利率
利率灵活性
高利率和低利率相结合
制定依据
金融市场利率
银行利率
政府信用状况
社会资金供给量
国债的计息方式
国债的偿还期限
影响
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
在调节货币流通方面
在影响物价水平方面
实例
中国
美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