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祥
抗日英雄
宋国祥(1908—1946年),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白厂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高小未毕业便辍学回家务农。16岁时(1924年)到东北军当兵。后又到东北讲武堂辽宁该校学习。1930年毕业后,在东北军先后任连长、营长。
投身革命
1931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奉命撤到山海关内。宋国祥和东北军广大官兵一样,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故土及父老乡亲的无限眷恋之情,执行着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但这也更激发了宋国祥的爱国热情,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正确主张感召下,宋国祥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西安事变”爆发后,他毅然弃暗投明,参加了八路军,不久便在挺进军第十一支队任参谋。
1936年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后,历任冀东主力部队十二团作战参谋、凌(源)青(龙)绥(中)武工队长、中共临(榆)抚(宁)凌青绥工委委员兼办事处主任、冀东区东北工作委员会工委委员兼武装部长、朝北卫戍司令员、二十二旅副旅长等职。
1942年
1942年,宋国祥被选调到冀东主力部队十二团任作战参谋,参加了5月的热河战役。之后,宋国祥率领武工队20余人,以临榆、抚宁北部地区为基地,逐渐向凌青绥方向发展。经过一个阶段的艰苦工作之后,逐步打开了局面,武工队的活动范围,从关里的洪亮寺、蚂蚁沟、元房、小河峪、大石窟、猩猩峪等地,逐步延伸到关外的歪顶子、鹿家沟、陈家沟、土胡同、龙王庙一带。
在宋国祥武工队和张化东、信修率领的武工队紧密配合、共同努力下,经过数月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开辟出一块连接临榆、抚宁、昌黎、青龙、凌源、绥中广阔地带的敌后抗日游击区,为建立敌后抗日游击政权奠定了基础。
同年12月,根据冀东区党委的决定,正式成立了中共临抚凌青绥工作委员会和临抚凌青绥办事处,宋国祥任工委委员兼办事处主任。
抗日与牺牲
1943至1944年
1943年春,宋国祥调冀东区东北工作委员会任工委委员兼武装部长。年底,宋国祥又被组织派到锦州打入敌人内部,为党搜集了许多重要情报。由于叛徒告密,1944年7月,宋国祥在义东站被日本宪兵队逮捕,被列入要犯押进了锦州日本宪兵队的监狱。在狱中,宋国祥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为了撬开宋国祥的嘴,把宋国祥的父亲宋永发抓来,当面折磨老人家,企图打开突破口。父子面对强敌毫无惧色,敌人又对宋国祥许以高官,宋国祥义正辞严,“我是中国人,决不卖国求荣”。敌人软硬兼施,仍一无所获,最后宣判宋国祥死刑。
1945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在这种混乱形势下,宋国祥被一个曾在审讯中做笔录的名叫郝的青年接回家中。宋国祥得救了,并通过郝棨把一些追求进步、渴望知识的青年吸引到自己身边来,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
9月上旬,锦州卫戍区司令部成立,宋国祥被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9月10日,朝阳县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国民党朝阳县党部书记长叶相桐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与伪锦州省地下国民党头目田景芳和伪吐默特中旗旗长、蒙古小王子沁布多尔济密谋推翻人民民主政府。9月18日,锦州卫戍司令部接到朝阳县县长赵子卿的告急电话,当即成立了朝(阳)北(票)卫戍司令部,宋国祥任司令员。他带领一个营的兵力和部分地方干部驱车直奔朝阳。9月20日,宋国祥逮捕了叶相桐等叛乱组织者,处决了首犯叶相桐,稳定了朝阳的政治局势,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945至1946年
1945年10月,宋国祥调回锦州,任八路军二十二旅副旅长。
1946年初,宋国祥被调到中共冀热辽分局敌工部工作。不久又被派到锦州外围的朝阳、锦西、义县一带搜集敌人的情报和做统一战线工作。7月31日,宋国祥带警卫员宋国珍(其族弟)到朝阳县六家子执行任务时,被匪首金廷泉包围在一姓张的农民家中,为保护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宋国祥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走出张家。宋国祥和宋国珍被敌人捆绑起来,在官粮窖鸡冠山下的南沟门遭到杀害。牺牲时,宋国祥年仅38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投身革命
1931年
1936年
1942年
抗日与牺牲
1943至1944年
1945年
1945至1946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