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赞化(1885年—1959年),字赞华,号世璧,晚号仰,西乡(今练潭乡潘楼村)人,现代知名人士、诗人,《
新青年》早期撰稿人之一。
潘赞化自幼父母双亡,由伯母戴氏抚养长大,后由
舅父方信伯转送到上海
京师同文馆就读。1901年,潘赞化与陈独秀互相欣赏,常聚在一起抨击时弊。1903年4月,潘赞化在陈独秀的邀约下与其他革命志士商讨推动安徽反俄斗争形势发展的行动。5月17日,潘赞化与陈独秀等人在藏书楼发表了演讲,并成立爱国学社,创办了《爱国新报》。1912年9月1日,潘赞化被柏文蔚任命为芜湖海关监督(正关道),同年,潘赞化与
潘玉良赎身并与其结为夫妻。1913年初,柏文蔚下台,潘赞化和陈独秀相继离职,寓居
上海市。1915年,潘赞化参加
蔡锷护国军的讨袁活动,1927年,北伐军抵达长江流域,柏文蔚出任国民革命军33军军长,潘赞化为副师长。后转赴南京,在实业部任科长。抗战爆发后,随实业部到
重庆市。1940年离职,携子潘牟返回故里,倾心家乡教育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赞化就职于
安徽省文史馆,担任馆员。
1959年8月,潘赞化病逝于
安庆市,著有《二明亮轩诗集》印行传世。
人物生平
1885年,潘赞化出生于安徽桐城西乡(今练潭乡潘楼村),自幼父母双亡,由伯母戴氏抚养长大,后由
舅父方信伯转送到上海
京师同文馆就读。潘赞化身高体魁,长拂胸,举止潇洒,与僧尼、
居士交往甚密,主张儒、释、道三元合一,加之行为怪异,遂被乡人称为“
桐城市怪杰”。
1901年陈独秀成立“青年励志社”,潘赞化在堂兄潘晋华的引荐下,见到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皖城志士”——
怀宁县同乡陈独秀。当时,潘赞化很为陈独秀乐观大气的革命豪情、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才思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所吸引。而潘赞化那离经叛道的秉性也让陈独秀赞赏不已。两人遂往来频繁,常聚在一起抨击时弊。
潘赞化和陈独秀是志同道合的战友,早年他们两人都投身到了推翻满清政府的运动当中。1902年3月,潘赞化在陈独秀从
日本回国后,与其联合潘晋华、葛温仲等人在安庆藏书楼发起演说会,鼓吹新思想。安徽的整个革命运动就发端于潘赞化和陈独秀他们在安庆藏书楼的这次演说会。
1902年9月,潘赞化和陈独秀被迫东渡日本,潘赞化进入到了日本成城学校的陆军军事科。1903年4月,潘赞化在陈独秀的邀约下与其他革命志士商讨推动安徽反俄斗争形势发展的行动。陈独秀倡导写一个“知启”,在藏书楼开一个演讲大会,潘赞化听后表示赞成。5月17日,潘赞化与陈独秀等人在藏书楼发表了演讲,并成立爱国学社,创办了《爱国新报》。
1907年7月,潘赞化再次出走
日本,考入“东京国立农学院”畜产兽医科 。1911年底,陈独秀受柏文蔚邀请,就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2年9月1日,潘赞化被柏文蔚任命为芜湖海关监督(正关道)。同年,潘赞化不顾“同盟会会员”“
芜湖市海关监督”身份,顶着世俗的压力为芜湖一青楼女子
潘玉良(本名张玉良)赎身并与之结婚。1913年初,柏文蔚下台,潘赞化和陈独秀相继离职,寓居
上海市。
1915年,潘赞化参加
蔡锷护国军的讨袁活动,蔡赠予他“云南起义纪念章”,除此之外,蔡锷还专赠他一块怀表(上刻“云南起义”四字)。1927年,北伐军抵达长江流域,柏文蔚出任国民革命军33军军长,潘赞化为副师长。后转赴南京,在实业部任科长。抗战爆发后,随实业部到
重庆市。1940年离职,携子潘牟返回故里,倾心家乡教育事业,1942年出任桐城孟侠中学校长。1945年任
桐城市临时参议会副议长。其间在故乡练潭潘家楼创办木崖、黎阁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赞化就职于
安徽省文史馆,担任馆员。
1959年8月,潘赞化病逝于
安庆市,著有《二明亮轩诗集》印行传世,其与妻子
潘玉良的墓葬位于
大龙山镇桃元村元屋组,是近现代重要史迹。
主要作品
潘赞化是《
新青年》早期撰稿人之一,并著有《二明亮轩诗集》印行传世。
个人生活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救护孤女
1913年,潘赞化出任芜湖海关监督,期间曾为青楼女子张玉良赎身,并结成夫妇,张玉良为感其恩遂改姓潘。潘赞化和潘玉良的证婚人是陈独秀。婚后,潘玉良还建议将潘赞化的原配夫人从老家接来
上海市,共同生活。潘赞化在相处过程中发现潘玉良对绘画有特殊爱好和天赋,遂为其延师授教,悉心培养。潘玉良学画、赴国外学习、举办画展,她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丈夫的支持,无论是经济上还是人脉上,潘赞化都不遗余力地为潘玉良斡旋。
1921年8月,在潘赞化的支持下,潘玉良考入了
里昂中法大学在国内招收的第一届本部生。后来,潘玉良又先后在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法国里昂的美专、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和
意大利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
潘玉良1928年回国后就出任了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的主任。在1928年的11月28号,潘玉良举办了第一次的个人画展。潘赞化为这个展览动用了他全部的社会资源,当时办画展要能够在这个社会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必须要找一些当时有威望的人来提携。所以当时潘赞化找到了
蔡元培、
中国国民党的元老
张继、
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任所长
易培基。
1937年的7月,潘玉良离开了国内再次赴法。这次潘玉良与潘赞化的分别成了永别,一直到1977年潘玉良在
法国去世40年间,潘玉良再也没有能回到国内。从1948年
潘玉良开始接济国内的家中生活,直到她去世将近30年。其实潘玉良在法国生活也非常困难,她没有正当的职业,每个月没有固定的收入。甚至有时到菜市场捡那些人家扔的鸡爪来补充肉食品,捡那些烂菜叶子当菜吃。尽管如此,她每个月要给家里寄十美金,这十个美金就足够潘赞化一家七八口人的全部生活。这十个美金在当时相当于人民币60块钱。
画作多次在法国、
瑞士、
意大利、
希腊、
比利时等国巡回展出,
法国政府及博物馆、
帝国理工学院均有珍藏。其中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收藏她的雕塑作品有《张大千头像》和
水彩画《浴后》。西方画坛誉其为绘画、雕塑两艺齐名的艺术家。1959年,
潘玉良接受
巴黎大学授予的“多尔烈”奖,由巴黎市长亲自为她颁奖。1977年7月,潘玉良病逝
巴黎,葬于
巴黎公墓,碑刻汉字“潘玉良艺术家之墓”。1984年,
安徽博物院将潘玉良的遗作4000余件自巴黎运回,其中部分作品曾在
桐城县博物馆展出。
陶塘兵变
1913年,孙中山先生发动倒袁的“
二次革命”,柏烈武(柏文蔚字烈武)密谋响应,但柏氏手下
芜湖市驻军龚振鹏反叛,将柏烈武的计划密报
袁世凯的手下大将
段祺瑞。并在芜湖发动“陶塘兵变”,逮捕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险些将他枪决。这种险恶政治氛围,是日日风声鹤、夜夜草木皆兵,
潘玉良为防止龚振鹏夜间密捕潘赞化,每夜不睡觉,手执手枪为潘赞化警戒。晚年潘赞化回忆这段往事,称之为(潘玉良)“参加革命”,诗云:“长街民变逼陶塘,鼎革清廷兵马荒;九道门前勤护卫,持枪值宿小戎装。”
人物事件
解救陈独秀
1919年6月11日,当陈独秀在北京“新世界”娱乐场散发传单被
北洋政府便衣警察逮捕时,心急如焚的潘赞化便于6月23日写信给
李辛白和
胡适急询陈独秀的情况,还请
章太炎写信给
蔡元培,请
李光炯转托吴守一等著名人士设法营救陈独秀。在胡适、潘赞化等人的大力营救下,也迫于舆论的压力,陈独秀最终被反动当局特许
保释。
诗词泄愤
潘赞化身高体魁,长髯拂胸,举止潇洒。与僧尼、
居士交往甚密,主张儒、释、道三元合一。行为怪异,乡人称为“桐城怪杰”,善诗,
九一八事变后,潘赞化目睹国土沦丧,常以诗愤世。他曾在佛教胜地
九华山作七律一首寄陈独秀,诗云:“
匈奴未灭不为家,载风尘两鬓华。故国已成上肉,时贤相厄眼中沙。白霜公子啁
天水市,赤铁道人练雪花。
宇宙原来一梏,心藏丘壑自烟霞。”陈接诗后,亲笔
草书条屏,真迹今藏桐城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