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井瓷窑遗址
位于太原的历史窑址
孟家井瓷窑遗址位于太原市东15公里的孟家井村南、太原通往寿阳县的公路附近。遗址面积2000余平方米,遗址处有窑神伯灵庙,据清道光《榆次县志》载:“天井观在孟家井,其中有伯灵仙翁祠,孟家井三百家业陶者祀。”又有1490年(明弘治三年)和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的碑碣,其中弘治碑载:“孟家井,古陶器之所,力本陶器神祠祭,伯灵仙翁,上古始为陶器之人。”
概述
孟家井瓷窑附近有较优质的瓷土及煤矿,具有烧造瓷器的有利条件。据《景德镇陶录图说》记载,孟家井窑,唐朝已产瓷,土粗质厚而古朴。从发掘结果看,“土粗质厚而古朴”确为孟家井产瓷的特征,但目前尚未发现唐代的产品,从装饰及烧造工艺看,绝大部分应是宋、金时期的产品。唐代是否产瓷,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发掘来验证。
考古发现
1959年及1962年,考古工作者对该窑址进行两次调查。从调查情况看,瓷片堆积物主要分布在村北的台地上和村西大道东侧。村北以烧造黑、白、青、紫釉器为主,村西大道东侧主要烧造白釉印花器。瓷片堆积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从采集标本看,器型以民间实用的碗、碟为多,同时还有罐、钵、灯、枕等器物。釉色以黑、白釉为主,另有少量青、紫釉器物。在烧制方法上,采用盘、碗内底刮釉一圈的叠烧方法,可以提高每窑的装烧量,既节省燃料,又提高产量,是金朝陶瓷工匠的杰出创造。此外还采用支钉、垫圈支烧等烧造方法。
文物介绍
白釉器造型以碗、碟为主,其中以白釉印花碗为精。其特征是:器型大而薄,碗内心有涩圈,印花多为菊花、牡丹及莲花。碗心多装饰月花锦,釉色柔和,似牙白色。
黑釉器造型有碗、钵、盒、罐、灯、碟等,以碗、钵为多,釉色多发亮,个别发灰。
青釉数量不大,但比较别致。主要为碗、碟、枕。以碗为多。釉面有玻璃质感,釉色有的呈黄绿,有的发灰青,有的近似黑釉。碗大部分为印花,也有划花,明显受陕西耀州瓷窑青釉器影响,图案主要有宋金时期常见的菊花、牡丹、莲花,碗心也有同白釉印花一样的月花锦及文字装饰,书有“福”、“花”及“郝”、“万”、“金”、“巨”、“之”、“山”等文字,这些文字中有的取其吉祥,有的以工匠姓氏作装饰,这种装饰手法具有很浓的金朝陶瓷特色。
紫釉器数量很少,主要为碟,釉色为紫红色,这一品种应是在烧黑色釉的过程中,改变釉中铁含量的高低而创造的一个新品种。
孟家井所烧瓷器古朴浑厚,在器物造型、纹饰釉色、工艺等方面都具有地方特色。孟家井旧归榆次区所辖,解放后才划归太原市,所以孟家井窑又称榆次窑,也有人称西窑(西窑应是外界对山西窑的统称)。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概述
考古发现
文物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