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物理学纲要
心理物理学纲要
《心理物理学纲要》是1860年莱比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G.T.古斯塔夫·费希纳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G.T.古斯塔夫·费希纳著。1860年于莱比锡市出版。费希纳对于心理学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他的心理物理学。他企图用以科学方法得来的数据阐明心物的相互关系,故此称为心理物理学。他假设心理强度的算术级数与物质能力的几何级数相当,物质的相对关系与感觉的绝对关系相当,并做了一些实验支持这个假设。他又利用E.H.韦伯的有关感觉差别阈限的结果做了许多实验及数学推演,最后得出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的定律,用公式表示就是:S=KlogR,式中S为感觉;R为刺激;K为常数。这一定律确定了心物之间的定量关系,因而成为心理物理学确定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间函数关系的基本定律。
古斯塔夫·费希纳以感觉的最小可觉差作为感觉的单位,表示感觉的等级。他观察到感觉阈限和差别阈限在实际实验中不是恒定不变的,因此用了很多测定和统计的方法,最后把前人的方法系统化为3种心理物理学的方法。有人批评说,单位与单位必须彼此绝对相等,但在刺激强度很高时的最小可觉差未必等于强度很低时的最小可觉差。另有些人认为,既然都是最小可觉差则可以作为单位。假如不确知一切最小可觉差都相等就不能把它作单位,那么我们可以不认为是作为单位而认为是作为感觉的等级,这样就可以不必争论最小可觉差是否绝对相等的问题了。古斯塔夫·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引起后来其他人的许多相关的研究。费希纳看到感觉阈限和差别阈限在实际实验中不是恒定不变的,因此用了很多测定和统计的方法,最后把前人的方法系统化为3种心理物理学的方法,即最小可觉差法、正谈法和均差法。这些方法成为后来研究心理物理学和其他心理学问题的方法。费希纳对心理现象进行实验研究,这对心理学的发展很有意义。
费希纳对于韦伯定律的修正只是《心理物理学纲要》的一部分内容。书中阐述的心物关系的定律,在今天心理学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心理物理学可以定量研究人对环境的反应和行为特性,所以它在现代化生产中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