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礼,1932年7月4日生于北京,原籍
杭州市。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孙小礼出生于北京市沙滩地区,即老北大一院(
北京大学红楼)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法学院)之间的一座建筑内。她的家族与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外祖父
顾栋臣曾参与创办京师译学馆,并在该校及
京师大学堂任教。父亲孙百英是译学馆的学生,也是北大法律门的第一届学生。姨夫
陈翰笙是一位著名的北大教授。孙小礼继承了父母的名字,她在家中排行最小,共有七个兄姐。
孙小礼的教育历程始于1939年,当时她进入柏溪小学就读。由于战争的影响,她的学业受到了干扰,但在朋友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她成功跟上了三年级的学习进度。后来,她考入了
重庆南开中学,尽管家庭经济困难,但她最终还是得以入学。
孙小礼的职业生涯始于
北京大学,她是该校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之一,并长期在此工作。她的研究领域包括科学方法论、科学思想史以及“科学与社会”研究。她发表了超过200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著作,如《
自然辩证法讲义》、《数学·科学·哲学》等。此外,她还主持编撰了《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丛书》,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孙小礼的主要作品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自然辩证法讲义》、《数学·科学·哲学》、《科学方法论史纲》、《人·自然·社会》等。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科学技术哲学的专业知识体系,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