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昭(1826-1877),字班班,
清代贵州省遵义人,是贵州历代女诗人中有诗集传世的三者之一。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
郑珍是"西南巨儒",弟弟郑知同也是诗人。从小喜欢读书,学着吟诗填词。后嫁
赵廷璜为妻,丈夫长期游幕
四川省,家庭重担全由淑昭支撑,侍奉翁姑,操持家务,教育子女。她亲课子女学业,勉励子女励行力学,三个儿子赵怡、赵懿、赵恒均中
举人。
郑淑昭平时喜欢写诗,但随写随弃,死后,由长子
赵怡辑录56首,并载入《黔南丛书》第三辑中。她的诗集《树背遗诗》一卷,清光绪20年赵怡刻于京师,每半叶9行21字,黑口,四周单边,单鱼尾。
郑淑昭还是养蚕缫丝的带头人。她去四川大宁
知府署丈夫任所探亲时,见署后旧多桑,春天,她率女媳仆妇采
桑树养蚕数十筐,缫丝若干两,在当地提倡养蚕,鼓励老百姓亦农亦副,发展生产。
(1826-1877),字班班,
清代贵州遵义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
郑珍是"西南巨儒",弟弟郑知同也是诗人。在父亲的影响薰陶下,从小喜欢读书,也学着吟诗填词。后嫁
赵廷璜为妻,丈夫长期游幕
四川省,家庭重担全由淑昭支撑,侍奉翁姑,操持家务,教育子女。她亲课子女学业,勉励子女励行力学,三个儿子赵怡、赵懿、赵恒均中
举人。她平时亦喜欢写诗,但随写随弃,死后,由长子
赵怡辑录56首,并载入《黔南丛书》第三辑中。她是
贵州省历代女诗人中有诗集传世的三者之一。她还是养蚕缫丝的带头人。她去四川大宁
知府署丈夫任所探亲时,见署后旧多桑,春天,她率女媳仆妇采
桑树养蚕数十筐,缫丝若干两,在当地提倡养蚕,鼓励老百姓亦农亦副,发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