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坞登陆舰
两栖作战舰艇
船坞登陆舰(Landing Ship Dock,英文简写LSD),是一种大型坞式登陆艇母舰,以坞舱为主,也有直升机起 降平台,一般还设机库,通过其携载的气垫登陆艇、小型登陆艇和直升机,将登陆兵及其装备输送上岸,偏重于两栖登陆作战,也有一定的攻击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英国人设计出了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船坞登陆舰( LSD)-“阿斯兰”号(LSD-1),1942年7月1日将这一新型两栖平台命名为船坞登陆舰,1943年6月5日全部建成。
船坞登陆舰在端向前约3/4-4/5船长的舰体内设置纵通的坞舱,坞舱内一般可装载数艘乃至数十艘大小不同的各型登陆艇。打开艉门,坞舱灌水后,登陆艇可自行从艉门出入。航渡时,将坞舱内的水排干,登陆艇即坐底于坞舱内。
历史沿革
最初,在作战时动用普通的货船或运输舰,这不仅过程繁琐、耗时冗长,而且登陆部队在换乘、装载过程中长时间暴露于敌方防御火力之下,伤亡代价较大。于是,大型登陆舰应运而生,其特点是在水线以上的舰体内设有一个首尾贯通的大舱,可装载数十辆坦克和车辆,以及相应的作战物资,大舱的舷侧设兵员生活舱,可容纳数百名登陆兵。舰首开设对开的双扇大门,登陆时当舰首搁上岸滩后,即打开门,放下折叠式跳板,此时坦克、火炮、车辆、兵员可通过艏门快速登上敌岸滩头,即“坦克登陆舰”( LST)。
二战中期,英国人设计出了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船坞登陆舰( LSD)-“阿斯兰”号(LSD -1),1942年7月1日将这一新型两栖平台命名为船坞登陆舰,1943年6月5日全部建成。“阿斯兰”号实际上是一个具有远洋航行能力的浮船坞,坞舱占到了全舰长度的87%,最初是为了解决小吨位登陆艇的远洋快速航渡问题,同时也排除了大型登陆舰登滩时近距接触敌人火力的问题。
船坞登陆舰采用宽大的方船尾,开设尾线型可按常规设计得比较尖瘦,对快速性和适航性均不存在不利影响。船坞登陆舰在艉端向前约3/4-4/5船长的舰体内设置纵通的坞舱,坞舱内一般可装载数艘乃至数十艘大小不同的各型登陆艇。打开艉门,坞舱灌水后,登陆艇可自行从艉门出入。航渡时,将坞舱内的水排干,登陆艇即坐底于坞舱内。因为坞舱顶部装有桥式行车,可以方便地运装艇的物资和装备。
船坞登陆舰的出现,使得登陆模式与坦克登陆舰时代相比有了一个极大的飞跃,即在地平线以外发动登陆,也就是让登陆舰艇实现了与敌方的“非接触”,再通过登陆艇舰载直升机,向海岸的兵力投送可以在距岸20- 30海里之外展开。当作战区域远离大陆,这一点将变得非常的有意义,也可以认为,这类舰艇更适合在远离己方陆地的开阔海域使用。
关键技术
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是舰船的顶层设计,首先应从战略战术层面考虑所承担的作战使命,从而以完成作战任务为牵引,全面考虑总体性能、作战系统、人员居住、工作舱室和系统设备的布置,船坞登陆舰还需额外考虑均衡装载,从登陆部队到上陆装备(坦克、装甲车等)以及输转上陆装备(包括直升机、气垫艇和通用登陆艇)的合理布置。其中坞舱、车辆舱、机库占了主舰体2/3的容积。船坞登陆舰还承担了除登陆作战外的多样化任务,包括撤侨、救灾、海上医疗等非军事化任务,因此总体设计需要不断综合权衡优化。船坞登陆舰的总体关键技术是如何把握好机库、车库、坞舱在总体设计中的布局,使舱室形成一个合理的作战整体,并在设计中把握好人员居住、工作舱室、机械设备舱室与坞舱、车库的分层分区,贯通部分是通道、梯道以及车辆、直升机等的通道设备。为了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应该尽量参与模块化设计技术,实现设备接口标准化,根据任务需求可进行快速模块组装。
坞舱沉浮和环境控制技术
船坞登陆舰一般需要在三级或四级风浪下实现沉浮作业和气垫登陆艇、通用登陆艇等的进出坞,坞舱沉浮技术和坞舱环境的控制技术非常重要。船坞登陆舰的沉浮作业状态主要通过压载系统来调节,而坞式舰船压载系统,根据舰船的具体要求,其注排水方式也各不相同。注水可采用重力浸水或压载泵注水,应根据坞式舰船的具体要求和侧重点选择不同的注水排水方式。
坞舱环境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坞载通用登陆艇进出坞时,坞舱进水,登陆艇浮起,坞舱内波浪起伏会影响小艇的航行、引带和装卸速度,需要采取消波技术控制坞内水波。另外气垫登陆艇进出坞舱时,将在坞舱内引起高温、有毒有害气体和高噪声,对人体、设备造成严重的伤害,应该采取通风降温降噪措施。
装备物资调运和输转技术
船坞登陆舰的“均衡装载”和“多用途化”设计理念使得舰内装载的装备物资多种多样,包括直升机、登陆艇和各种坦克车辆,还包括人员和生活物资等。这些装备、物资和人员的数量庞大,设计有效的输转通道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舰内-舰外、母舰-登陆舰、舰内大舱之间和大舱内部的调运等。舱内调运可以采用行车、牵引车等,装备的投送则要依靠尾门、侧门等多点同时投送,直升机在飞行甲板可单点或多点起降。在设计时应采用数值仿真等方法模拟和优化物资装备和人员流动过程,以使登陆投送能力最大化,最做到平时内部装备、物资和人员的调运快捷方便。
坞载登陆艇技术
船坞登陆舰本身一般不能直接登滩,主要依赖坞载登陆艇和直升机运送坦克装备、人员到岸上,直升机主要起到空中保护和运载轻型装备和人员的作用,而重型装备如坦克等主要依赖坞载登陆艇运送,经抢滩登陆后输送上岸,从而形成登陆作战能力。一般来说坞载登陆艇主要有两类:排水型坞载登陆艇和气垫登陆艇。坞载登陆艇必须满足坞内停放的主尺度和浅吃水等限制条件下尽量提高转载能力和快速性的要求。气垫登陆艇具有很大的优点,能运载50吨以上的有效载荷,以30-50节的速度冲上海岸,具有卓越的越障能力,并且上岸后还能继续高速前进。
代表型号介绍
发展趋势
1、一舰多用。建造一艘现代化的船坞登陆舰、两栖攻击舰需要较多的经费,为了发挥这类舰的功能,要求能执行多种任务,做到“一舰多用”。现代登陆作战,也需要这类舰向综合型发展。当前新建的船坞登陆舰或两栖攻击舰,不再是功能单一的两栖战舰,一型舰都具有多功能,只是其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功能相对 比较突出而已。
2、平战结合。为节省开支,一些新建或拟发展的船坞登陆舰都能“平战结合”、“军民结合”。
3、均衡装载。船坞登陆舰、两栖攻击舰能把成编制的装备、部队和登陆换乘工具装在一艘舰上,独立执行两栖作战任务。这无论从兵力组成,还是从指挥角度来看,均是有利的,对提高作战成功率也是有利的。
4、排水量中型化。一方面,为了能均衡地输送登陆部队,满足登陆装备 、换乘工具、各类舱室以及武备、雷达、通信天线合理布置的需要 ,要求这类舰有较大的排水量;另一方面,为减少建造经费,要控制这一类舰的排水量,排水量向中型化发展,一般在10000-20000吨之间。
5、高航速。为与作战舰艇协同作战,并达到快速投送兵力的目的,船坞登陆舰的航速较高,一般在20 节以上。
6、提高突击能力。为了适应现代登陆作战的需要,船坞登陆舰、两栖攻击舰进一步加强突击威力,通过装载直升机、偏转翼飞机、气垫登陆艇极大地增加了作战距离和灵活性,增强了海上突击的威力。
7、提高隐身性和抗损能力。鉴于高技术兵器的日益发展和扩散,已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拥有先进的制导武器,因此,新发展的船坞登陆舰也像主战舰艇一样进行隐身设计,提高舰的隐蔽性,并注意加强抗沉性。
8、模块化设计。由于两栖战舰担负的任务较多,装载的变化较大,为了使舰能满足这种需求,在设计中采用通用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关键技术
总体设计
坞舱沉浮和环境控制技术
装备物资调运和输转技术
坞载登陆艇技术
代表型号介绍
发展趋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