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华谷尖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天华谷尖,安徽省太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天华谷尖形似稻谷,滋味鲜爽、醇厚,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匀整明亮。物理化学指标。水浸出物≥38%。
2015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天华谷尖”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产品特点
天华谷尖形似稻谷,滋味鲜爽、醇厚,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匀整明亮。理化指标:水浸出物≥38%。
历史渊源
安徽省太湖县产茶历史悠久,明清年间所产“芽茶”被列入户部贡品。
1986年4月,太湖县政府经反复研制,恢复创制“天华谷尖”。
产地环境
太湖县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受西北内陆气流控制,气温较低;夏季受东南海洋气流影响,炎热潮湿。年平均气温16.4℃。年平均日照市1937.7小时,无霜期249天,年平均降雨量1368.4毫米。
太湖县属皖西南丘陵低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城西北面为重峦迭嶂的大别山余脉,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山峰有将军山、桐山、山尖寨、六省坡、天华尖、芙蓉寨等16座,其中以将军山最高,海拔1109米,是皖鄂两省的天然屏障;东南部除香茗耸秀、泊湖蓄美之外,大都为丘陵平交错之地。全县山地1242.41平方公里,占61.18%;丘陵490.27平方公里占24.14%;平原77.37平方公里,占3.83%,适宜种植茶树。
生产情况
截至2017年底,安徽省太湖县有茶园10.3万亩,4万亩被认定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2万亩认定为绿色食品茶生产基地。
产品荣誉
2015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天华谷尖”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安徽省太湖县天华镇刘畈乡弥陀镇北中镇、百里乡、牛镇镇汤泉乡寺前镇晋熙镇城西乡共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品种
地方群体品种及适制天华谷尖的茶树品种。
立地条件
海拔400米以上,土壤类型为棕壤、黄棕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4.5至5.5。
栽培管理
育苗:采用无性繁殖育苗。
栽植:栽植密度每公顷≤7.5万株。
肥培管理:每年施腐熟的农家肥,每公顷≥30000千克或饼肥≥1500千克。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采摘
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采摘单芽及一芽一叶鲜叶。
加工工艺要点
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焙
鲜叶摊放。鲜叶摊放于阴凉通风处,摊放时间4至6小时,含水率约为70%左右时杀青。
杀青。温度120至140℃,杀青叶以手握成团松手后散开,叶色变暗,光泽消失,稍带扎手感,但不能焦边为度。
烘焙。分初烘和复烘,初烘温度100至120℃。复烘温度80至100℃,复烘后含水量在5%左右。
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
形似稻谷,滋味鲜爽、醇厚,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匀整明亮。
物理化学指标。
水浸出物≥38%。
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天华谷尖(南阳谷尖)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安徽省太湖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天华谷尖(南阳谷尖)的检测机构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历史渊源
产地环境
生产情况
产品荣誉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质量技术要求
专用标志使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