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是由管虎执导,赵冬苓担任编剧,迟蓬、孟霞、冯海煜等主演的电视剧。该剧由山东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出品,于2009年11月27日在中央八套黄金档播出。
该剧以沂蒙母亲王换于等诸多英雄人物为原型,以主人公于宝珍一家人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
沂蒙山村民,军民一心,团结抗日的故事。
该剧于2010年获得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并于2011年获得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该片自开播截至2009年12月7日收视率升至央视电视剧排行榜第二名。2010年元旦该剧在中央电视台重播。
剧情简介
1938年的深秋,在沂蒙山的一个叫马牧池的小山村里,李家正操办二儿子李继成(
赵锦焘 饰)的婚事。大儿媳妇(
王艺禅 饰)却心里有些不舒服,大儿子李继长(
郑奇 饰演)在新婚之夜逃走,一直没有回来过。村里的“二流子”二孬(
来喜 饰)跑来告诉大家看见一伙当兵的过来了,大家以为鬼子来了,一哄而散,慌忙逃到山上。等兵走了之后,大家回到村里,才发现没有被扫荡,街道都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李家的酒席还原样放着,还留下了三块大洋,署名
八路军。随后鬼子真的来了,大家躲到了山里,于宝珍(迟蓬 饰)的三女儿被鬼子羞辱残害。村民们被激怒,决定奋起反抗。村里李忠奉(
沙景昌 饰)的儿子是
中国国民党,他想让儿子帮忙打鬼子,可身为国民党的儿子却仇视共产党,拒绝抗日。为了防止亡村灭种,村子里的年轻人都被赶上了山,其他人用土枪
土炮武装起来,纷纷跑到村边的土围子自己的岗位上。鬼子和
伪军几百人开始进攻了,村民们在村长李大头的率领下奋勇抗击着装备精良的鬼子们,村民死伤惨重。村里便派继成去寻找八路求助,继财去找国军求助 。继成不仅找到了八路,还遇到了大哥继长,继财却被抓了壮丁。
围子破了,村民奋起抵抗鬼子的屠杀,在
八路军的支援下,鬼子丢下一百多具尸体仓皇撤退。村民们埋葬了亲人,也把鬼子的尸体
火化了。李忠奉的大哥李忠歧谎称是八路军主力重创的日军,鬼子才没有报复村子。八路军回去后,于宝珍的大儿子李继长和新娶的妻子罗宁(王晶 饰)一起被派回村里开展群众工作,面对罗宁,大嫂不但没有责怪他们还阻止了家人的打闹,罗宁被他大嫂的宽厚感动,两人成了好姐妹。李继长来了之后,他给大家讲解什么是革命,鼓励大家积极参加革命,村里不少青年在继长的鼓舞下入党,于大娘不仅入了党,还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于宝珍。村里的女人们在于宝珍的带领下,成立妇救会。继成等人和八路伏击扫荡邻村的日兵,取得了胜利,继成媳妇也入了党,并有了自己的名字心甜。随后继成所在的队伍接到了拿下鬼子的炮楼的战斗任务,李忠厚(
马少骅 饰)扛着门板和于宝珍的妇救会一起抢救伤员,
伏击战顺利结束。继成被派去邻村学习,八路军五师的政委罗荣桓来到了于宝珍家里养伤,八路深受爱戴,李家人细心照料着政委,深怕有闪失。
村里推举李守承和于宝珍参加选举大会。心甜(
孟霞 饰)由于忙于妇救会的工作导致流产。抗大分校的学员们来了,领头人是
夏阳(曾培 饰)。里面有不少女兵,这些女兵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村里女人们的生活。
她们参加识字班,学习新思想。继长和罗宁的孩子被在区妇救会工作的李月送了回来,被于宝珍的大儿媳心爱收养,心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这个孩子。
全村迎大年,之前因为任务离开的陈同和夏阳回来了,大家正高兴时,有消息称继长和罗宁在回家半路上出事了,李忠奉当国军官的儿抓二人邀功,结果被鬼子拦截。鬼子释放的条件是登报声明投降,继长和罗宁誓死不屈,最后被日本人残害。于宝珍没有为继长夫妇出殡,而是发誓鬼子一天不打跑,一天不为儿子儿媳下葬,李忠厚由于丧子之痛也一病不起。李忠奉劝儿子投身
八路军,却被儿子用枪指着头拒绝,痛心断绝父子关系,替儿子披麻带孝到于宝珍家叩头赎罪。
马牡池附近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斗,村里家家敞开门准备随时迎接受伤的战士。第二天,一队鬼子来了,他们四处搜索,幸亏村民在山下放枪吸引了鬼子,才使鬼子撤离。夜里,一个伤员倒在忠厚家门口,原来,他是曾经在于宝珍家出入过的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教员刘老师。在于宝珍一家的照顾一下,刘老师的伤好了,并承诺抗战胜利后会回来看望。日军的大扫荡越来越严酷,李月接受任务暂时离开机关保护一位负伤的首长转移并照顾首长恢复健康,她们来到孙旺家的山洞暂时安顿。首长病情逐渐恶化,李月决定把首长转移到婆家,这段时间的相处,让李月对婆婆有了改观,不久鬼子搜山,李月婆婆为了保护首长被鬼子打死。日军再次搜山,夏阳同志被抓牺牲,夏阳的丈夫陈同也牺牲了。二孬誓死不屈撞树身亡也没有向日军说出粮食在哪里。李忠奉把日本人带到家里,在粥里下毒,同时也牺牲了全家的生命。李忠厚拿出自家粮食为
八路军补充军需。李阳(徐囡楠 饰)带领二十多个战士掩护大部队转移,不幸被抓,被曾经退亲的栓柱救了出来。
经过艰苦的反扫荡战争,八路军回来了,却不见继成,原来继成没有进家门就接到了归队的命令,原本等继成回来给继长等亲人的下葬仪式又得搁浅。内战全面爆发,八路军需要征兵,村里女孩子为了鼓励男人们去打仗,提出谁第一个报名就嫁给谁,在妇女的带动下,马牡池的男人们走上了战场。女人们拿出粮食,草鞋和麻线给八路军做军需。心甜带领着妇女们背着门板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用肩膀搭起一座桥。为输送伤员,李忠厚做好
鸡公车前往前线支援,途中被
流弹击中牺牲。新中国终于建立了,于宝珍为家里死去的亲人们下了葬。在外的继成得了癌症又挨了批斗,外面找的女人也离开他了,奄奄一息的继成回到了家,在心甜的陪伴下离世。多年后,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将军来找寻当年的救命恩人,此时的于宝珍已经是百岁老人,一听外面来人了,她吩咐心甜杀鸡,老将军仔细辩认了半天,于宝珍仍然不是他要找的人。
老将军在
沂蒙山转了好几天,到底也没找到他想找的人。临走的时候,他把毕生的积蓄捐献给沂蒙山,建了一所
希望小学。老将军没找到他想找的人,但见到了很多和他恩人一样的人。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沂蒙山人,是中国最底层最平凡的老百姓。于宝珍死了,全村人给她隆重地下葬。将军注视着送葬的队伍,向着那队伍行了个庄严的军礼。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幕后花絮
在拍摄期间,
王艺禅听说自己扮演的人物原型还健在,就千方百计跑去探望这位已经94岁的老奶奶,询问老人家那些陈年旧事。那段日子里,她几乎忘记了她是外地的演员。在
杀青的那一天,马牧池常山庄的村民,每家送给了她一双亲手绣制的
绣花鞋垫,一共有236双。为此,王艺禅流下了泪水。
在《沂蒙》里王艺禅要从19岁演到50多岁,年龄跨度比较大。为了让年轻和老年从体态上就有所区别,王艺禅整整吃胖了近30斤。
剧中饰演“二孬”的
来喜非常敬业,根据剧情所需和自己的理解写下了很多想法,并主动向导演提出建议,整个戏拍下来来喜被加戏30余场,其表演功底也赢得青睐。
在拍摄《沂蒙》期间,导演要求
冯海煜在内的所有演员都不能用洗发水洗头,并且要将牙齿抹成黄色,手也要经过仔细的处理。一切都是为了让全剧看起来更加真实。
饰演心甜的
孟霞在接到剧本时还为角色哭戏太多而有压力,没想到后来完全融入人物后,尤其是继成病危返乡,现场孟霞看到化了病妆的继成就忍不住掉泪,以至于到最后几乎是天天肿着眼睛拍摄。
拍摄
2007年9月27日,电视连续剧《沂蒙》在临沂正式开拍。该剧总投资2100万元,剧组由200余名演职人员组成,外景地全部在
临沂市境内拍摄。
编剧赵冬玲为了还原更加真实的故事情节,走遍沂蒙山区进行亲身采访,而《沂蒙》的拍摄工作也获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据说为了配合剧组的拍摄,政府动员当地人民迁出,并打造了一系列还原真实的场景。
山东省籍导演
管虎为了拍好《沂蒙》选景用了三个月,寻遍沂蒙山的一村一地。
选角
该剧在北京筹备期间曾进行演员筛选,导演管虎在一大堆候选者当中,见面不足两分钟便一眼挑中了老家来自山东,长相颇具特色的实力演员来喜,并当即拍板给来喜定下了这个戏。
电视剧特色
《沂蒙》选择微观呈现历史,没有刻意去歌颂献身革命的伟大动机,没有靠题材的出奇出新来吸引眼球,没有总结历史的规律和经验,而是捧起和亲吻沂蒙的带血的土壤,认真的收集素材,站在群众中间细细的品味。这种微观的呈现主要表现在空间上的聚焦。通过各种力量在马牧池的进进出出,来详细展现一个村庄如何变为革命堡垒的过程,通过李忠厚一家人经历的命运的沉浮来生动的体现革命胜利的必然。
宣传活动
2009年1月24日,《沂蒙》
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播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经济日报副总编辑
丁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汪卫平、
山东影视传媒集团主任王汉平等众多领导出席了会议。众多主流媒体和120余名记者参加见面会。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作品评价
《沂蒙》以丰富饱满的人物、感人至深的情节、催人奋进的故事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首部平民战争画像。(临沂日报 评)
《沂蒙》的主创人员饱含深情的精彩表演让人感动,应该推荐,山东人民特别是临沂人民今天阔步向前的豪情斗志和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值得推介。(张晓海评)
《沂蒙》重建的"沂蒙精神"更彰显了对历史的充分尊重。沂蒙人作为被表现的主体,真实可信,并且让人感到亲切。导演
管虎利用平静的叙事手法,支撑起的不但是沂蒙一家人的时代命运,更兼具了沂蒙人骨子里热忱的情感与灵魂。剧中丰富的细节描绘,如人物的语言,穿着,饮食等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表明了导演对制作影视剧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丰富的用以描述细节的镜头,也为观众提供了多元的审美空间。(新浪评)
《沂蒙》尽管没在中央一套黄金时间首播,, 尽管没有国内大牌明星的加盟助阵, 但它以
中国中央电视台年度收视率第二的好成绩借助观众的口碑证明了自己的质量和品格。片中充溢的那种久违的真实气质, 那种将笔和镜头深深刺入沂蒙大地的赤子情怀, 那种从微观层面来聆听历史心跳的胸有成竹, 都不同于前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剧的硝烟弥漫和隆隆炮声, 不同于“枪杆子里面出收视率”的归纳和判断, 成为一部别具风格的国庆献礼剧。(
凤凰网 评)
《沂蒙》成功地塑造了马牧池村普通村民的群体英雄谱系。在民族矛盾尖锐的历史时刻,马牧池村的人民,都在抗日救亡的民族解放中,表现了一个中国人所具有的民族气节,特别是过去被当作反面人物予以影像表现的地主以及
中国国民党军官,也一改过去简单的表现手法,通过对历史真实的还原,表现了蕴含在民间的那种一往无前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使得那段已经被尘封的历史真实获得了真切的还原,凸显了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常为人们所忽视的民间力量。对历史规律的切近,还体现在共产党对生命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和改变上。如果没有共产党进入,马牧池村的村民尽管会有抗日的义举,但支配人们思想的还是既有的传统道德规范,而《沂蒙》则深刻地反映出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生命个体觉醒的艰难路程,这相比于既往电视剧或者文学作品里所反映的农民政治上的翻身,要深刻得多。(
新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