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平,男,1963年4月生,陕西
柞水县人,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昆虫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黄勇平于1984年本科毕业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87年硕士毕业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990年至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他受
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在日本
东京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年4月,黄勇平作为
中国科学院引进“百人计划”入选者回国,同年,他任职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及课题组长。2003年,黄勇平作为第一作者在《
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分子生态学——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学科》。2006年,他成为
松材线虫的微卫星扩增引物、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专利的成果完成人。2008年,其论文《肠道微生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在《
昆虫知识》上发表。2012年,黄勇平入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名单。2016年,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空间环境对家蚕胚胎发育的影响和变异机理研究》。2018年,其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的常务委员。2020年,其获《基于性别调控和基因组编辑的雄性家蚕品系构建研究》科技成果。2023年,黄勇平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黄勇平于1980年至1984年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学士学位,于1984年至1987年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于1990年至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1995年至1998年,他受
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在日本
东京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年,黄勇平代表日本IKARI环境事业集团主持日本农林水产省两个研究项目。2001年4月,他作为
中国科学院引进“百人计划”入选者回国,并组建了昆虫分子遗传学研究团队。同年,他任职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及课题组长。
2003年,黄勇平作为第一作者在《
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分子生态学——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学科》。2006年,他成为
松材线虫的微卫星扩增引物、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专利的成果完成人。2007年,他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同年获得日本明治乳业生命科学杰出奖。2008年,其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同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黄勇平入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名单。2016年,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空间环境对家蚕胚胎发育的影响和变异机理研究》。2018年,黄勇平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的常务委员。2020年,他获《基于性别调控和基因组编辑的雄性家蚕品系构建研究》科技成果。
2023年,他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两会期间,他围绕“科技创新”共提交了5份建议。2024年两会,针对高架桥噪声扰民问题,黄勇平给出了相关建议,指出关于高架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方法,实际上国家对这方面非常重视,比如说2022 年国家出台了《环境噪声防治法》, 2023 年还出台了《环境噪声行动方案》,里边都提到了各方面怎样很好地来解决噪声问题。并提出要建立以成果内含为核心的科技评价体系。
黄勇平于2009年10月13日在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了关于“家蚕抗逆的分子机理及应用研究”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家蚕SSR标记连锁图的构建以及重要生产性状功能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工作。报告会结束后,他与生命科学学院多位老师进行了相关的学术交流,就科研合作、学生培养开展了深入探讨。
2017年6月26日,黄勇平莅临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作“家蚕基因组编辑”学术报告,生动鲜明地阐述了“家蚕基因组编辑”,并结合自身经历,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讲解了做科研的态度和我国现在家蚕基因组已经完成和待完成的问题。
2022年,黄勇平为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师生作了题为“黑水虻转化有机废弃物的研究与示范”的学术报告。他从企业家案例入手,首先介绍了昆虫产业化利用的现状和前景。随后介绍了实验室在家蚕性别调控和生物反应器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在合成生物学和害虫绿色防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实验室在
黑水虻转化有机废弃物方面开展的基础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及目前该项目在全国的落地情况。最后,黄勇平呼吁老师和同学转变研究思路,要重视基础研究对应用研究的支撑;同时要开拓思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够解决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中来。报告会结束后,黄勇平针对黑水虻处理湿垃圾的应用问题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