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夫斯纳生于
奥廖尔,1902-1909年在基辅接受专业艺术教育,后进入
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但3个月后就被校方劝退。与许多年轻的
俄罗斯前卫艺术家一样,他在莫洛佐夫和史库金的艺术收藏中看到了令他激动的
印象派、
野兽派、
立体主义作品。随后他于1909、1911和1913年三度前往
巴黎,与
巴勃罗·毕加索、
乔治·布拉克等立体主义画家交往,并在艺术风格上受到很大影响,开始探索抽象绘画。
人物生平
佩夫斯纳Antoine-Pevsner(1886—1962)
构成主义艺术家。
佩夫斯纳生于
奥廖尔,1902-1909年在基辅接受专业艺术教育,后进入
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但3个月后就被校方劝退。与许多年轻的
俄罗斯前卫艺术家一样,他在他在莫洛佐夫和史库金的艺术收藏中看到了令他激动的
印象派、
野兽派、
立体主义作品。随后他于1909、1911和1913年三度前往
巴黎,与
巴勃罗·毕加索,
乔治·布拉克等立体主义画家交往,并在艺术风格上受到很大影响,开始探索抽象绘画。
1915年间,他和弟弟贾伯(Gabo)住在
挪威,共同从事
构成主义创作。俩人于
十月革命期间回到俄国,佩夫斯纳一度和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等人一起在莫斯科美术学院任教。受塔特林等人的影响,他们开始也赞成艺术应服务于社会的思想,认为艺术应具有实际的意义。
贾伯公明还做了一些迎合特定需要的建筑方案。可是不久,他们对实用艺术主张产生不满,从而转向对艺术纯粹性的探索。由于政治原因,佩夫斯纳和弟弟贾伯于1922-23年先后离开
俄罗斯来到
柏林。佩夫斯纳在柏林于马赛尔·杜尚有过一次重要的交流。以后他们从绘画转向构成雕塑。1923年他回到
巴黎并一直定居与此,直到去世。
创作背景
构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
立体主义、
未来主义等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
大理石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
构成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所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中,而实际上,构成主义艺术早在1913年就随着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的“绘画
浮雕”——抽象几何结构而在俄国产生了。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是1913年从
巴勃罗·毕加索(以铁皮、木板、纸片等实物材料所作的拼贴作品)那里得到启发的,但塔特林的“构成”作品则彻底抛弃了客观物象,而完全以抽象形式出现。
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
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
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焊接的技法被广泛使用。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悉心实验,用真实的物体安排在真实的空间里,每种材料都清晰地显示着各自的质感。它们组合在一起,彼此呼应和联系,产生节奏和意味,构成了一个与客观自然毫无瓜葛的独立的艺术世界。在此,塔特林以其全新的艺术语言,创造出空间中形体的新秩序。
立体主义的分解与重构,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是
巴勃罗·毕加索。立体主义艺术的中心是如何使用二维的平面展现三维的形态。对
构成主义的影响,主要在于雕塑领域,艺术的重点是空间里的动感,而不是量感;对材料的重新组合。
而
未来主义对速度之美的追求和展现,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对构成主义的影响,主要是抽象的、动感的表现形式。
绝对
绝对主义艺术家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是俄国构成主义的倡导者,也是几何抽象派画家。探索艺术造型最单纯的元素,用正方形、三角形、十字形之类简单的形式作画,并自称为绝对主义。他认为“极力解放具象艺术中的形式,我在正方块的形式中寻求一处避难的空间。” “当我想离开自己生活、工作过的并且曾信以为真的理想世界之时,恐惧就会降临。”
马列维奇是第一位创作纯粹几何图形的抽象画家,长久以来艺术一直支离破碎地与诸多非艺术因素交织混杂在一起,而无法获得真正的纯粹造型。他把绘画从一切多余的及完全不相干的杂质中解放出来,在画中寻找一种最朴素的元素。这一元素就是黑色的方块。
“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以外一无所有!”
方块:感情,
白底:超越此感情的空间
其一以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和罗德钦柯为代表,主张艺术走实用的道路,设计倾向于实用功利作用,并为政治服务;
其二以佩夫斯纳和贾伯为代表,强调艺术的自由与独立,追求艺术形式的纯粹性,不愿为政治目的服务。
两股潮流曾于1917年在莫斯科汇合,但由于观念分歧而于1920年分道扬。
构成主义代表人物:列捷西斯基、塔特林、佩夫斯纳、罗钦柯、斯登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