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
四胡经一代宗师
孙良先生多年研制、改进、提高、发展之后,把一个只有在
蒙古族民间流传的民间乐器,推上正规演出舞台,四胡也从此成为富有表现力的独奏乐器,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民间艺人和四胡演奏家。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在科尔沁草原上有个爱唱歌的牧人,名叫苏和。他有一匹心爱的小马,浑身雪白,它的皮毛像缎子一样光亮,又美丽、又健壮,它嘶鸣起来,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悦耳。几年以后,小马长成了膘肥体壮的大白马。在一次
香港赛马会上,苏和的白马夺得锦标后却被王爷抢去了。白马日夜思念主人。一天,王爷骑白马正在亲友面前炫耀,不料被马摔得头破血流。白马挣脱了缰绳,却不幸中了王爷的毒箭,待跑回主人身边后,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在蒙古包前。苏和失去心爱的白马悲痛欲绝,日夜守在白马的尸体旁不忍离去,几天几夜都没有入睡。这天晚上,苏和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他梦见白马活了,向他欢蹦乱跳地跑来,嘴里不住地嘶鸣着,苏和也呼唤着向白马跑去,就在这时他惊醒了,举目远望,四野茫茫,苍穹像蒙古包一样罩盖下来,草原上,马群滔滔,羊群像天上的朵朵白云,但就是不见他心爱的白马。只有它那动人的嘶鸣还在耳边回响,他想捉住这个声音来寄托对白马的怀念,想着想着终于醒悟过来。于是,苏和就用白马的腿骨做琴杆、
头骨做琴箱、马皮蒙琴面,用马尾搓成琴弦,拿套马的杆子做弓,并按照白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做出了草原上的第一支胡兀尔。拉奏起来,就好像梦中听到的声音一样。苏和拉起胡兀尔,用哀怨、愤怒的琴声诉说着
蒙古族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王爷、牧主的深仇大恨;用嘹亮、优美的琴声表达出人民对牲群、草原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从此,胡兀尔便成了蒙古族人民的心声。夏夜,当人们漫步在草原的牧场上,或是城镇的街道旁,一缕悠扬而激越的琴声传来,感人肺腑,沁人心脾,这便是胡兀尔的乐声。?
早在公元1206年,中外历史上著名的蒙古族首领、杰出的军事家
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统一蒙古地区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时,胡兀尔的前身就已在
蒙古族中广泛流传了,不过当时称为胡琴(胡尔)。
元朝初年,
意大利旅行家
马可·波罗(1254年—1324年)游历我国期间,曾于1275年5月到达
元上都遗址(今
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深得
孛儿只斤·忽必烈宠信,他于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回国时,还把胡琴带到了
欧洲,对西洋拉弦乐器的发展曾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在余文的《
内蒙古历史概要》中有:“在十二至十三世纪时,乐器及舞蹈艺术已出现了,……有锣、拍板及祭祀时奏的忽兀儿(
胡琴)”。《
清史稿》载:“胡琴,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以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轧之。”这里将胡兀尔的前身胡琴的形制详尽地记载下来。明、清两代,这种
火不思形式的胡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用于宫廷乐队中。当年,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打进
察哈尔省(今
张家口市一带),在洗劫烧杀中,竟特意将乐手和几把胡琴留了下来。早期的胡兀尔,居然在征服者面前有着如此惊人的魔力?
清
乾隆(1736年—1795年),在
胡琴原型的基础上,出现了长琴杆插入倒梯形琴箱、双面蒙皮、马尾弦和马尾弓的
蒙古族拉弦乐器朝尔。又经过一百余年的流传和实践,到了20世纪初的民国初年,蒙古族人民才把朝尔的头饰改为马头、琴箱变为上窄下宽的正
梯形。至此,朝尔完成了发展的使命,胡兀尔则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当代中国著名胡兀尔演奏家
齐·宝力高,1979年2月23日在《
内蒙古日报》 (蒙文版)发表的《胡兀尔的起源与发展》一文中写道:“把龙头改制成马头,大致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即
蒙古国革命胜利前后。喜欢骏马的我们
蒙古族抛弃了龙头换上马头雕装,充分体现和完全符合我们蒙古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由此,现在国内外都统一称之胡兀尔。”?
演奏胡兀尔时,通常采取坐姿,将琴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左手虎口稍张开,拇指微扶琴杆,在低把位上,用食指、中指的指甲顶弦、无名指按弦、小指指尖顶弦,小指在演奏中非常重要,它常从外弦下面伸进去顶里弦;在高把位上,由于
音位距离很小,各指都以指尖按弦。右手执弓时,以虎口夹住弓柄,食指、中指放在弓杆上,无名指和小指控制弓毛。运弓中,弓毛和琴弦要保持直角状态。胡兀尔的定弦有多种,因较细的琴弦张在里弦,较粗的弦张在外弦,所以常以反四度关系定弦为a、e,有时也以正四度关系定弦为A、d,正五度关系定弦为d、a,用于伴奏时音域仅一个八度。拉奏方法也与其它拉弦乐器不同,
琴弓的弓毛不夹在里、外弦之间,而是在两弦外面擦奏,所以它具有独特的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拉奏起来,特别洪阔、低沉而豪放,富有草原风味。右手弓法有
英格兰长弓、半弓、短弓、跳弓、连弓、连跳弓、顿弓、打弓、击弓、碎弓和抖弓等,左手指法有弹音、挑音、颤音、打音、滑音、双音、拨弦、揉弦和泛音等技巧,许多装饰音都是由小指奏出的。胡兀尔的演奏特点是以指甲从弦侧触弦发音,所以音色清晰、明亮,宜于奏出丰富的泛音,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在辽阔的
内蒙古自治区和
蒙古族聚居的省、区,人们喜爱胡兀尔,除作为独奏乐器外,常用于
说唱(
蒙古语说书)、
民俗音乐和舞蹈伴奏或与
四胡等乐器合奏。传统的胡兀尔音量较小,只适于在蒙古包和室内演奏;经过改革以后,胡兀尔的艺术造型更加完美,音量和音域得到显著扩大,已完全适于在舞台或室外演奏,它不仅能够拉奏,还可拨弦弹奏,已成为出色的独奏乐器。还经常参加民族乐队演奏,并成为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文艺宣传队)的主要乐器,最擅长演奏柔和细腻的抒情曲调,特别适宜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和为长调民歌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