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铜
黄绿色粉末状的化学物质
化铜是一种化学物质,黄绿色粉末,剧毒,受热易分解。不溶于水,溶于碱及部分有机溶剂。用于电镀和印染等行业。氰化铜受热极易分解,生成氰化亚铜和氰,如果在热溶液中CuSO4与氰化钾作用则得到白色的氰化亚铜。与酸作用发生极毒的氢氰酸气体。
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黄色至绿色粉末。
熔点(℃):无意义(分解)
分子式:Cu(CN)
分子量:115.58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吡啶碱液、氰化钾。
化学性质
氰化铜受热极易分解,生成氰化亚铜和氰,如果在热溶液中CuSO与KCN作用则得到白色的氰化亚铜。与酸作用发生极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过量的氰化物溶液作用可生成紫色的Cu(CN) 配位化合物,此物质在-70℃的甲醇溶液中稳定,常温下很快分解为Cu(CN) 和CN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4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7.6
7.重原子数量:5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31.6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3
合成方法
制法:氰化物与可溶性铜(Ⅱ)盐反应,生成氰化铜(Ⅱ)沉淀。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UN 1587 6.1/PG 2
危险品标志:暂无
安全标识:暂无
危险标识:暂无
应用
用于在铁上镀铜以及电镀、医药、染料等行业中。
使用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剧毒。吸入、误服可致死。非骤死者,先出现无力、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沉重、呼吸困难,随后出现阵发性和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停止。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急性毒性(LD50):50mg/kg(大鼠腹腔)(LDLo)LC50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剧毒。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镁发生剧烈反应。与氯酸盐亚硝酸钠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氢氰酸气体。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氰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转移至安全场所。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镁氯甲酸盐、亚硝酸钠亚硝酸钾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深圳市火种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酸类、镁氯甲酸盐、亚硝酸钠、亚硝酸钾、食用化学品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正常环境温度下储存和使用,本品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静电放电、热、潮湿等。
禁配物:强氧化物,强酸,强碱
废弃处置
废弃化学品:尽可能回收利用。如果不能回收利用,采用焚烧方法进行处置。不得采用排放到下水道的方式废 弃处置本品。
污染包装物:将容器返还生产商或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防护要求
接触控制
中国麦金塔(mg/m ):1(Cu)
苏联MAC(mg/m ):未制定标准
TLVTN:1mg(Cu)/m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运输信息
包装方法:装入塑料袋,袋口密封,再装入厚度不小于0.75毫米的坚固钢桶中,桶盖严密卡紧,每桶净重50公斤;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但玻璃瓶外须加塑料袋。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属第一类 A级无机化合物剧毒品。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计算化学数据
合成方法
安全信息
应用
使用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急救措施
消防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稳定性和反应性
废弃处置
防护要求
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运输信息
法规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