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甲基化
霍夫曼消除反应
彻底甲基化反应,也称霍夫曼消除反应(Hofmann消去反应、Hofmann消除反应),是胺与过量碘甲、氧化银和水共热时(100~200℃),生成三级胺和烯烃的反应,反应中间产物是四级碱。
首先使胺类与过量的碘甲烷作用,最终均生成氮上带有甲基第七代季铵盐,这一过程称为彻底甲基化反应,消耗碘甲烷的摩尔与胺的类型有关。接着与氢氧化银(或潮湿的氧化银)反应,使生成季铵碱,再使季铵碱受热分解,使发生霍夫曼消除反应,凡具有氢原子的季铵碱,受热分解生成叔胺、水和烯烃。
定义
彻底甲基化反应(Hofmann elimination),指的是季铵碱碘化钾、氢氧化银反应,从含氢较多的β-碳原子上消除氢,得到的主要产物是双键碳上含取代基比较少的烯烃,这一消除方式与卤代烃的消除方式相反。
不对称胺反应时,反应由动力学控制,较少烷基取代的β-碳上的氢由于酸性较强,位阻较小,因此优先被消除,产物主要是不稳定的取代较少的烯烃。这个规则与查依采夫规则相反,称为霍夫曼规则(Hofmann规则)。β-碳上连有苯基乙烯基羰基等取代基时,由于共轭和吸电子效应,未取代的β-碳上氢的酸性较弱,因此反应不符合Hofmann规则。连有强吸电子基团的化合物容易按Hofmann规则发生E2消除。
霍夫曼消除可用于合成用其他方法难以合成的烯烃。由于一级、二级和三级胺引入的甲基数目不一样,故也可通过引入的甲基数目,来判断反应物是哪一级的胺。
反应机理
霍夫曼消除反应是按E2机理进行的。若季铵碱中只有一种β—氢,消除时只生成一种烯烃,脱掉的胺中应含有尽可能多的甲基。当季铵碱中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的β—氢时,消除反应生成叔胺和多种烯烃。例如:
霍夫曼消除一般是按E2消除反应的机理进行。影响β—H消除反应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β—H的酸性。由于带正电性氮的-Ι效应,使烃基上β—H的酸性增强,容易受到碱的进攻,使βC—H键断裂的活性高于C—N键。如果β碳上连有供电子的烷基时,β—H的酸性降低,受到碱进攻的活性降低,就不容易被消除。故主要产物符合Hofmann消除规则。
如果β碳上连有苯基、基、乙烯基等吸电子基时,β—H的酸性增强,容易发生消除,则反应的产物不符合霍夫曼规则。
立体化学
从E2消除的立体化学考虑,亦有利于产生双键上连有较少烷基的烯烃。E2消除反应要求被消除的离去基团氢处于反式共平面的位置。现以氢氧化三甲基仲丁基铵的消除反应为例加以讨论。
在上述化合物分子中有两个β碳原子(C1和C3),如围绕C2—C3σ键旋转有以下(1),(2),(3)所示的三种交叉式构象。构象(1)是最稳定的,但无与(CH3)3N+处于反式共平面的氢,不易发生消除。构象(2)和(3)中虽有与处于反式共平面的氢,但在这两种构象中,(CH3)3N+与CH3处于邻位交叉式构象,空间斥力较大,因能量高而不稳定而较少存在,故也很难按此种构象发生消除反应。
如围绕C1一C2σ键旋转其优势构象为(4)。构象(4)中C1上有3个氢都可能与(CH3)3N+处于反式共乎面,故容易发生消除,形成符合霍夫曼规则预期的产物1-丁烯。
有关知识
双分子消除反应
双分子消除反应(又名E2反应,E代表Elimination,而2代表反应速率受到二个化合物浓度的影响),为消除反应的一项反应机构,由于反应为一步形成,与二种反应物浓度皆有关,在反应动力学上是属于二级反应。碱的强弱对其反应速率有很显著的影响,越强的碱能使反应进行越快,而对于离去基来说,E2反应需要好的离去基方能进行反应。仲卤代烷和叔卤代烷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β-H原子,在发生消除反应时,究竟消去哪一种β-H原子?俄罗斯化学家Saytzeff早在19世纪就从大量实验结果中归纳总结出卤代烷消除反应的区域选择性:主要消除含氢较少的β-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生成双键碳上取代基较多的烯烃。这一规则称为Saytzeff规则。
扎伊采夫规则
维亚切斯拉夫·彼得洛维奇·扎伊采夫(Zaitsev,也译作扎伊采夫等)规则1875年由A.M.扎伊采夫提出。在醇脱水或卤代烷脱卤化氢中,如分子中含有不同的β—H时,则在生成的产物中双键主要位于烷基取代基较多的位置,即含H较少β碳提供氢原子,生成取代较多的稳定烯烃。通常,单分子消除反应(E1反应)服从扎伊采夫规则。在双分子消除反应(E2反应)中,当碱的强度和体积增大时,反扎伊采夫规则(anti-Zaitsev rule)(Hoffman规则)的产物逐渐增加。在双分子消除反应中,碱的体积和强度增大后,空间位阻较大的β-H不易受到进攻,而空间位阻小、酸性强的β-H更易反应。
参考资料
[科普中国]-霍夫曼烯烃.科普中国网.2024-03-13
目录
概述
定义
反应机理
立体化学
有关知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