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是一个少年,一个自以为世界只有他眼界般大的虚无少年,活著或是死亡远远超过他的认知之外,由著
盐酸肾上腺素的起伏随性行动。在他十七岁那一年,打过人生的第十七场架之後,终於要展开他的成人之旅。不同於一般时下流行的海外游学团,或是
孔子庙前的成人礼仪,他转大人的时刻竟是祖母生命旅程的终点。
少年因为被学校强制退学之後,回到五岁回忆前的乡下老家。阿妈,一位七十多岁妇人,一个人守著ㄧ大片祖传土地。少年像是重回五岁一般的享受著阿妈暖暖的呵护;但眼见苍老许多的阿妈,少年的心开始有了触动,也犹如探险一般地进入阿妈的秘密花园。
藉著阿妈临危授命参加长青杯脚踏车比赛,少年开始认识了脚踏车行老板、整天拍照的部落格女孩、被丈夫施暴的
印度尼西亚外配、一喝醉就发酒疯的砂石车司机、横行霸道的垃圾厂业者、当然还有终日都在大树下聊是非的阿公们。
这是一段人与土地的故事,也是一段两代之间有关遗弃与包容的议题。一辈子务农的阿妈,最不能忍受现代人把农业看成是工业的想法,也看不惯强权者的恣意暴力。阿妈无法接受生活中的种种暴力、疏离与破坏,所以她站出来对抗社会不义,她心中更企盼著所有人都能以最大的善心爱护彼此、爱护这块养育我们的土地。
这次决定到台东池上拍摄,其实也是抱著离开都市尘嚣,寻找剧中那块阿妈心中净土的意念,更期待重新找回拍戏的最初,那种想要说给观众听的感动。而最後确定落脚在万安乡,实在是我们修来的福气,不管是一路上帮助我们的老张大哥、赖大姊夫妇、稻米原乡馆的马经理、砖窑的庄大哥、万安社区发展协会的萧理事长,我都要致上千千万万的恳致谢意,更别说那些纯朴的阿公阿嬷们,带领著我们如何去亲近这片遗忘已久的农村,而人与人之间互助亲密的关系,更让我们在杀青後久久留恋不已;而这些长者的身影,早已深深凿刻在我们片子里,留下磨灭不去的印记。
当然,可以请到“台湾第一苦旦”
廖琼枝老师演出那位具代表性的阿妈,不是我们片子的耀眼光环,尤其廖老师的身段、生活历练、人文内涵以及深厚的演出经验,就像是从台湾历史走出来的真实人物一般,为我们这部写实片子生色不少。或许,当农村在渐渐被大家所遗忘的同时,我们也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在我们遗弃这个生养育我们的母亲之後,人类的明天又会将何去何从呢?
我们藉由此剧,一窥台湾逐日没落的农民生活切片与快速瓦解的城乡真相。而在沈静的乡间小镇上,老农民们眼见农业人口的锐减,年轻人纷纷逃离土地。我们藉由一位老人的眼光,见证今日社会的乖张与扭曲;同时也透过这位老人家对於人性的执著与信念的坚持,在面对无可阻挡的毁灭潮流,这种天真相信的力量动起来时却拥有无比的
张力,更令人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