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地理实体命名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
中国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项目是中国首次向国际组织提出的申请,并获得了批准。这一成就得益于中国通过嫦娥工程获取的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和三维影像图。
背景介绍
中国利用嫦娥工程影像数据首次申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获得国际组织批准。有三个撞击坑以我国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这三个撞击坑有两个位于月球的北极,一个位于月球的南极。这一次能够获得命名,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月球探测工程,摄取了全球比较先进的全月球影像图和三维影像图,这些都为我们的月球命名奠定了基础。
命名规则
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并非随意为之,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实体的直径和长度必须超过100米,并且具备特殊的研究价值。其次,命名应简洁明确,不易引起混淆,并有助于科学研究和地图制作。此外,以人物命名的实体不应仅出于纪念目的,而应表彰已故至少三年的杰出科学家。最后,含有政治、军事或宗教色彩的名称不予采纳。
科学家命名
三位被用于命名的科学家包括中国古代科学家蔡伦毕升,他们分别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另一位是现代天文学张钰哲,他是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也是新中国的首任天文台台长。1928年,张钰哲发现了并命名了一颗小行星为“中华星”,这是中国人首次命名小行星的里程碑事件。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命名规则
科学家命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