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漱石
皮漱石
皮漱石(1897年—1978年),辽阳市人。天主教沈阳教区主教,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第一届、第二届主席。
简介
原名皮金旭,教名依纳爵·罗耀拉,1897年2月1日生于辽阳县沙岭村。皮漱石家境贫寒,父母以租种土地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入沙岭教会书房(天主教要理班)读书。两年后,在本村一位王姓私塾先生教导下学习《四书》《五经》。宣统二年(1910年),到法国人开办的沈阳市(今沈阳)天主教小修道院学习,1922年入神学院。1928年圣为神父,留校任教。1942年12月被派到大连西岗区任本堂神父。1949年罗马教廷任命皮漱石为沈阳总主教区总主教,为沈阳教区第八任主教。
生平
皮漱石任职期间,沈阳已经解放。当时全国天主教内掀起了三自(自治、自传、自养)革新运动,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彼此角逐,互相争斗。皮漱石是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怀有很深的抵触情绪,认为“革新就是教难临头,因此反对、仇视、抗拒革新运动。此后,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他的政治觉悟逐步提高,开始认识到中国天主教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并和梵帝冈断绝了联系。”
1956年,皮漱石加入辽宁省政协,任常委。次年,在中国天主教友第一次代表会议上,被选为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主席,与全国的神长、教友一起反帝爱国,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在自选自圣主教问题上他积极行动,1958年主持祝圣中国首批自选主教,为摆脱梵帝冈罗马教廷的控制与干涉做出了很大贡献。
1958年8月2日,皮漱石在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成立一周年大会报告中提出:“自选自圣主教是符合教会精神的,也是呈行主旨爱国爱教的圣善行为。”1959年4月,全国政协第三届一次会议中提到了关于平定西藏叛乱问题,梵蒂冈教廷肆意认为叛乱的根源是基本权利受到损害的人类天性的表现,皮漱石主教则以大量事实驳斥了他们的无耻言,他要求爱国爱教的神长、教友们不能再受梵帝冈的欺骗和愚弄,增强了人们爱国爱教的热情,把教会的前途和国家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皮漱石是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第二届辽宁省政协委员,第三届辽宁省政协常委。
皮漱石于1978年5月在北京市逝世,终年81岁,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2005年10月骨灰迁回辽宁,现安放于铁岭天主教公墓。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