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1991年5月2日),男,祖籍湖北汉阳(今
蔡甸区),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煤矿,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制造专家,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誉为
中原地区的“保尔·柯察金”。
1938年,吴运铎参加
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期间,吴运铎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
淮南抗日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刻苦钻研技术,他先后主持
无后坐力炮、
高射炮、
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青年兵工专家。先后担任重工业部第一研究所所长、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等职务。1953年年初,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成长、战斗经历撰写了自传体小说《
把一切献给党》,同年7月在北京首次出版,后来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广为流传。1958年3月25日,吴运铎开始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主任、所长,其间,他受命组建了导弹地面设备研究室和专业实验室,开展了中国最早的导弹地面设备研究工作。1960年夏天,中苏关系破裂,
苏联专家撤走,中国
导弹研制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吴运铎带领研发人员抛开资料,继续进行研制,成功地仿制了
东风-1弹道导弹、红旗一号地面设备,自行设计研制
东风-2弹道导弹地面设备。1963年,吴运铎担任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1978年,在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吴运铎当选为执行委员。后任五机部科学院副院长。1991年5月2日,吴运铎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
吴运铎一生多次获得嘉奖,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吴运铎“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邀请他到北京参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观礼。10月5日,《
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功臣吴运铎》。1991年,他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009年,吴运铎被评为100位为
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9年9月25日,吴运铎获“
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17年1月17日,吴运铎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一个煤矿职员家庭。1923年,6岁的吴运铎就读于煤矿东区职工子弟小学,参加儿童团并担任宣传员。9岁时,他参与把风、放哨、送信等活动。由于煤矿上有许多机器设备,吴运铎少年时便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1年,吴运铎随家人迁到
黄石市,进煤矿当学徒。吴运铎在繁重劳动的间隙,把车间里的一个小阁楼打扫干净,当成“书房”兼“实验室”,把装机器的破木箱翻过来当书桌,又用省吃俭用的钱买来一些工业小丛书,学习机械知识。
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煤矿举办抗战讲座,吴运铎天天去听课,家中也成了工人集会场所。1938年,吴运铎参加了
新四军。1939年5月,吴运铎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被派到
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开始了军工生涯。
1939年,吴运铎和战友们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在山沟里建立了新四军第一座兵工厂,制造出了新四军的第一支步枪、第一颗子弹、第一枚
迫击炮、第一颗
地雷。每当日伪军进攻根据地时,他就带领战友们抬着机器打游击。每次都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1941年
皖南事变后,他奉命转移至
淮南抗日根据地。1942年,中国南方陆路补给线被日军掐断。吴运铎奉命带着8名技术人员在
高邮市金沟区平安乡小朱庄(今
江苏省金湖县金南镇福寿村)建设子弹厂,弹药制造成功,在1943年的桂子山战斗中立下战功。
1947年,吴运铎奉命去
大连市建立引信厂并担任厂长。一次试验弹药爆炸力时发生意外,他被炸得浑身是伤。治疗期间,他阅读了
苏联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同时学会了
日语。当他能下地时,把病房变成实验室,研制成功一种高效炸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刻苦钻研技术,他先后主持
无后坐力炮、
高射炮、
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青年兵工专家。
1949年12月,吴运铎被送到苏联诊治眼睛。苏联医生对这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十分崇敬,悉心治疗。1950年,吴运铎参加了苏联
莫斯科五一节观礼。等吴运铎的部分视力得到恢复,他又回到中国,任重工业部第一研究所所长、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等职务。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
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吴运铎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邀请他到北京参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观礼。10月5日,《
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功臣吴运铎》。
1953年年初,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成长、战斗经历撰写了自传体小说《
把一切献给党》,同年7月在北京首次出版,后来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广为流传。1954年,吴运铎被吸收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代作家。
1958年3月25日,吴运铎开始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以及电机制造工业部合并而成)第一研究所(今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前身)主任、所长,其间,他受命组建了导弹地面设备研究室和专业实验室,开展了中国最早的导弹地面设备研究工作,为航天发射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夏天,中苏关系破裂,
苏联专家撤走,中国
导弹研制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吴运铎带领研发人员抛开资料,继续进行研制。在导弹地面设备产品制造加工阶段,吴运铎采用了“派出工作组”模式,所里派出地面装备系统代表、设计师等,到各地驻厂配合工厂仿制、试制,解决加工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成功地仿制了
东风-1弹道导弹、红旗一号地面设备,自行设计研制
东风-2弹道导弹地面设备。
1963年,吴运铎担任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了不公正待遇。1978年,在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吴运铎当选为执行委员。后任五机部科学院副院长。
离休后,吴运铎应邀担任京、津、沪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和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并担任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为教育事业、残疾人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1991年,民政部、人事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他“全国自强模范”的光荣称号。
人物逝世
1991年5月2日,吴运铎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
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9年9月25日,吴运铎获“
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人物轶事
研制子弹
吴运铎学完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他先后在新四军二师军械制造厂和新四军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和厂长。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一无资料,二无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需,他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
枪榴弹和发射架。为研制子弹,在缺乏
发射药原料的情况下,吴运铎想方设法用红头火柴头、
雄黄和洋硝混合配制,解决了难题。缺乏制造弹头的材料,他就试着把铅溶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弹头。但铅经不住高热,步枪有炸毁的危险,后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才试验成功。为制造军工机床,他就用
再生铁堆里找到的几节切断了的钢轨,中间钻洞安装上模型,然后把铁轨钉在案上,代替“冲床”。在艰苦的环境下,吴运铎先后发明、制造了各种
地雷和
手榴弹,修复了大量枪械。
多次负伤
抗战时期,吴运铎参加
新四军,开始了他的军工生涯。当年,兵工设备简陋,加上缺乏经验,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在前线作战。吴运铎参加工作后不久,在一次检修土枪实弹射击时,土造枪管突然爆炸,炸伤了他的左手。自此之后,他又3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
第一次是在1940年,吴运铎在检修机器时,
发动机的摇柄突然掉下,砸伤他的左脚,后来伤口发炎,他发高烧40多度,左腿感染。医生挖去腐烂的肌肉,在他的踝骨处留下一个月牙形的大洞,吴运铎不得不拄着双拐走路。
第二次是在1941年,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吴运铎从报废雷管中拆取
雷酸汞做击发药,虽然事先用水浸过,但雷管还是在他手中突然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开,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
失明,昏迷不醒15天。
第三次是在1947年,在
大连市附近的实验场,吴运铎和同事吴屏周一起检查射出去的哑火炮弹。突然,炮弹爆炸,
吴屏周当场牺牲,吴运铎左手腕被炸断,右腿膝盖以下被炮弹炸劈一半,脚趾也被炸掉一半。唯一完好的右眼也迸进了一块弹片。但死里逃生的吴运铎没有闲着,病床上的他利用尚存的微弱视力,坚持把
引信的设计搞完,并让人买来了
化学药品和仪器,在疗养室里搞起了炸药实验,制造出新型的高级炸药。
勤俭节约
20世纪50年代后期,周恩来指示给吴运铎调拨一辆小轿车,有关同志选了一辆
英国制的高级轿车,吴运铎却坚持换成便宜车。车配好后,他也坚持只在必要时使用,平日上下班都是挤公共汽车。他腿上受过重伤,视力也很差,他却笑着说,坐不坐
专车是个小事,丢了勤俭节约的老传统可是大事情。
离休后,吴运铎仍然参加不少社会活动,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他只有实在挺不住了才到医院治疗,而且只住普通病房。一次住院期间,吴运铎的体重已经过轻,医护人员多次动员他转干部病房,可他坚决不同意,还说:“我参加革命,并不是把自己存在银行里,打算捞一笔优厚的利息。”
个人作品
个人生活
因家庭贫困,吴运铎小学4年级就被迫辍学,参加
新四军后才读完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为便于参阅资料,他还学习了
日语,并到
苏联进修,最终成为功勋卓著的军工专家。
获得荣誉
后世纪念
相关作品
纪念场馆
吴运铎事迹展室
2007年,吴运铎事迹展厅建成,位于中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15所“把一切献给党”主题党建室内,是航天科技集团首批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和国防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把一切献给党”主题党建室约190平方米,共分为序厅、吴运铎事迹展厅、党建工作室三大功能区,10个主题。2010年7月23日,吴运铎事迹展室通过了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评估组的评估,获得“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称号。
吴运铎纪念馆
2017年开馆的吴运铎纪念馆坐落于
蔡甸区野战国防园内,面积约500平方米,共陈列文献、报刊、图片、实物、画作、模型和影视作品等数千件。
馆内以时间为序,分为“苦难童年、日渐觉醒,浴血兵工、九死一生,崭新征程、献身国防,无私奉献、大爱无疆,不朽丰碑、继往开来”以及序厅和结束语等7个篇章。馆内以图文展板、实物展示、场景还原为主进行布展,辅助现代化
多媒体等形式,全景展示了吴运铎的一生。
人物评价
吴运铎是
中原地区的“保尔·柯察金”。(周恩来总理评)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主持多项兵器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军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部队装备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网评)
作为中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吴运铎舍生忘死,身负重伤,仍忘我工作,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中国中央电视台网评)
吴运铎同志“把一切献给党”的赤子之心,将永远闪烁着灿烂的光辉,成为兵器工业薪火相传的“根”和“魂”。(《求是》评)
在抗日战争时期,吴运铎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为前线生产武器弹药,并研制出专门攻坚用的简易
平射炮、
枪榴弹。从
苏联进修学习之后,主持无后座力炮、
高射炮、
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湖北日报评)
吴运铎平常着装简朴,总穿着粗布蓝色工作服,说起话来湖北口音不重,比较顺溜,时而夹杂着笑话,有幽默感,言词新鲜、犀利。他是一个没有任何架子的领导干部,一名恪尽职守的共产党人。(赵长安评)
参考资料
人生絮语.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心.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