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龙
祁红创始人之一
胡元龙(1836—1924),字仰儒,祁门南乡贵溪人。他博读书史,兼进武略,年方弱冠便被朝廷授予世袭把总一职,后人尊其为“祁门红茶鼻祖”。
胡元龙轻视功名,注重工农业生产。光绪元年(1875),胡元龙在祁门县平里镇贵溪村创建“日顺茶厂”。光绪8年(1883),制成祁门红茶,成为祁红创始人之一。同治4年(1865),胡元龙在祁东庄岭村,发现了“太和坑”瓷石矿,被定为御瓷专矿。1904年,胡元龙在平里创立梅南学校,开祁门办新学之先河。1905年,祁门县高等小学校在其影响下筹创成立。
早年经历
他博读书史,兼进武略,年方弱冠便以文武全才闻名乡里,被朝廷授予世袭把总一职。胡元龙轻视功名,注重工农业生产, 18岁时辞弃把总官职,在贵溪村的李村坞筑5间土房,栽4株桂树,名之曰“培桂山房”,在此垦山种茶。清光绪以前,祁门县不产红茶,只产安茶乌龙茶等,当时销路不畅。光绪元年(1875),胡元龙在培桂山房筹建日顺茶厂,创办儒信园茶行,用自产茶叶,请宁州师傅舒基立按宁红经验试制红茶。经过不断改进提高,到光绪8年(1883),终于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红茶,胡元龙也因此成为祁门红茶创始人之一。瓷土亦是祁门特产,同治4年(1865),胡元龙在祁东庄岭村,发现了“太和坑”瓷石矿,被定为御瓷专矿,祁门瓷土业因此得到大发展。
人物简介
胡元龙为人急公好义,主持公道,济困扶危,威望很高。戊戌维新后,科举废止,但祁门山区风气闭塞,无人兴办学校。他乃大力倡导,邀聚南乡人士,于光绪 30年(1904)在平里创立梅南学校,开祁门县办新学之先河。次年,祁门县高等小学校,在其影响之下,亦筹创成立。贵溪村四境皆山,胡元龙认为要改善群众生活,必须发展农业生产,开荒种地。当时荒山皆为祠会占有,他打破封禁条规,集合村中百姓,宣传垦荒的益处,签具公约。并自己带头,垦山千余亩,种植茶叶、茶籽、孟宗竹杉木,村人群起仿效,收入大增,生活改善。以后祁门各地也都援例开垦,造成自垦自产自得之风,促进了生产发展。
胡元龙曾对子孙说:“书可读,官不可做”,并撰厅联一对曰:“做一等人忠臣孝子,为两件事读书耕田”,可见其轻视功名、注重生产的思想,后人尊其为“祁红鼻祖”。
人物故居
胡元龙故居,位于平里镇贵溪村文桥组,作为平里镇的重要历史遗存,已经列入2010年祁门县“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该故居建筑为两层砖木徽派建筑,面积约220余平米。据调查,胡元龙故居现居住人为胡春娟夫妇,该故居产权归属户较多,现居住者仅拥有一层产权。该古民居在列入保护利用工程前,已有数十年未经修缮,屋架和主梁、木构架多次朽烂、屋面漏雨现象严重。
祁门县文广新局多次会同平里镇、贵溪村实地进行调查摸底,上门开展相关宣传,现已对故居实施了挂牌保护。下一步将由平里镇政府组织实施维修工程,对胡元龙故居进行局部的重点修缮,县百村千幢工程领导组办公室安排补助资金。也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加入保护胡元龙故居的队伍当中,使这一名人故居早日得到妥善保护和有效利用。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人物简介
人物故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