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行合一
1871年巴黎公社首创的制度
议行合一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制度。为1871年巴黎公社首创。公社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废除了官僚制度,代之以一切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并随时可以撤换的制度,公社不是议会式的,而是同时兼管立法和行政的工作机构。公社通过法令决定重大问题,并直接指挥执行。公社领导机构及其成员既是立法者,又是执行者。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苏维埃制度,虽然国家权力有立法和行政之分,最高苏维埃是立法机关,人民委员会(1946年改为部长会议)是行政机关;但其行政机关从属于立法机关,由立法机关选举产生,因此,仍体现议行合一的原则。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体现了议行合一原则。
产生背景
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 分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
三权分立原则在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斗争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它在历史上曾起过重大作用。然而,随着资产阶级上升为西方国家统治阶级,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也体现为阶级性。
1871年成立的巴黎公社,实行直接选举,由人民群众直接选出86名代表,组成立法与行政统一的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是按普遍、平等的原则由巴黎20个区的选民直接投票产生的。它设立相当于政府各部的10个委员会,即执行、财政、军事、司法、公安、粮食、劳动与交换、对外关系、社会服务和教育委员会,领导各行政部门,各委员会由5~8人组成,公社委员兼任各委员会委员,实行集体领导,公社制定的各种法令,各行政部门必须执行。巴黎各区选出的公社委员还领导该选区的区政府,直接执行各项法令,并监督执行的情况。巴黎公社的议政合一制和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不同,它实现了立法权和行政权的统一,公社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
历史经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列宁在创建苏维埃国家机关时发展了议政合一的历史经验。鉴于巴黎公社只在1 个城市行使国家权力,还没有组织起全国性政权机关,列宁根据俄国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的新情况,确立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全权地位,但改变了巴黎公社时期把人民选出的代表机关和执行机关合而为一的做法,从1918年起就把代表机关和执行机关分开。按照1918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最高行政机关是人民委员会。但人民委员会完全对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苏联1936年宪法规定,苏联最高权力机关是苏联最高苏维埃及其常设机关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最高行政机关是苏联部长会议,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之间仍然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中国特色
中国人民吸取国际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建设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国国家机构,就是议政合一的国家机构。
定义
“议行合一”的理念,最早见之于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卢梭认为,最好的政体应是把立法权和行政权结合于一体的政体。1871年的巴黎公社受其影响,在政权组织形式上进行了“议行合一”的实验。卡尔·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构。”根据巴黎公社的实践和马克思的论述,所谓“议行合一”,其内容和特点就是:集立法权和行政权于一个国家机关。由普选产生的公社委员会,作为巴黎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既负责制定法律、法令,决定重大问题,又负责这些法律、法令和决定的贯彻执行,立法权和行政权(包括最高审判权)集中由一个国家机关行使。这里,“议行合一”的“议”指的是立法的职能,“行”指的是执行法律的职能,所谓“合一”指的是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合一”。这是“议行合一”最重要的特点。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产生背景
历史经验
中国特色
定义
参考资料